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月上旬,我在县委招待所开会。有天下午到街上去闲转,看到一则县司法局和总工会联合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的广告。我就产生了去参加这次竞赛的想法。第二天早晨,我便赶到离招待所几里远的‘职工俱乐部’准备参加竞赛。到那里一看,人家竞赛的人还没到齐。主席台上旁边有一木牌,上面写着参加竞赛的单位名称和人名。我向旁边的一位同志询问参加竞赛的情况,他说这个竞赛是县司法局和总工会办的,参加竞赛的都是各单位提前报了名的。看来这个竞赛是参加不成了。我便准备回招待所去,却想起  相似文献   

2.
从他人改稿中学改稿初做编辑工作,常苦于不得入门。不会改稿,便是其一。我就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后来,在老编辑指导下,我一面阅读有关的书籍,一面琢磨别人修改过的稿子,觉得受益非浅。看别人修改过的稿子,旨在从别人的改稿中学习。既是学习,成效的大小,决定于是否用心,“学而不思则罔”。倘若在别  相似文献   

3.
走向昆仑山     
一个招待所里听来的线索 1997年8月26日,我乘飞机到了新疆,住进了军区政治部的招待所。此行是想到边防看看,但具体采访哪个边防部队,或者说采访什么人,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和我一同住在招待所的有解放军画报社的摄影记者岱天荣。当时画报社归解放军报社领导,我和岱常见面,知道他是一个很有闯劲的记者,但平时交谈并不多。他比我先来乌鲁木齐几天,是准备到昆仑山边防部队去的。他从北京带来了200本画报,那上面登有边防部队生活的图片,他要亲自送到山上去。他已经三上  相似文献   

4.
编辑要否改稿,这原本不成其为问题,现在据说有了疑问了。有人认为某些国家的出版效率之所以高,就是因为编辑不改稿的缘故。我是个尚未出道的编辑,知道的事情很少。不过把我们的出版效率低完全归咎于编辑改稿,我以为恐怕不是很公道的。出书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印刷力量跟不上,这里不一一详论。我想就编辑改稿问题略谈几点看法,以就正于前辈同行。首先我不同意编辑不改稿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人非生而知之,我也不例外。我在大学读的是狄更斯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培根的散文。那时梦想的是当一个翻译家或英语教师。没想到毕业后组织上一声令下,我就来到新华社,一干就是30年。记得分配到新华社对外部第二天,组长就给了我一堆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的材料,有分社来稿,有剪报,要我用英文编一篇人物特写。面对这堆材料,我茫然不知所措。万般无奈,只好耐心看完材料,动手写一篇英语作文。辛辛苦苦干了三天,洋洋洒洒写了万把字,送给英国专家改稿,不到半小时就给退了回来,要我按新闻写作的要求重写。就这样写了进,送了…  相似文献   

6.
改稿就像绘画绣花,应该认真细致,讲求工艺,遵守工序,善始善终,追求完美。改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很多,结合改稿经验,我选择四个有代表性的方面,概括地说一说。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从作为反面教材的改稿案例入手,以期求得以点带面之效。  相似文献   

7.
初稿新闻报道时,有幸结识了你。你的精心指点,使我获益匪浅。当得知你是从招待所服务员成长起来时,更令我敬佩不已。打开你那厚厚的刊稿剪贴本,你那艰苦跋涉的脚印、披荆斩棘的身影,即刻浮现在我眼前。那是1977年,你光荣地穿上戎装,分配在招待所当服务员。你没有气馁,而是立足本职,寻找成才结合点。你看到所里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萌发了写作欲。白天忙碌一天,夜晚伏案摇笔。为获取写作题材,你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你看到招待所为机关和住所客人代购火车票,每天几十张有时上百张,动用现金数千元。连续多年负责购票…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8,(11):56-56
汪曾祺改作品,细致得惊人。比如《沙家浜》的剧本,就几易其稿,兹举几例,可见其笔下的功夫: 原稿:七个儿有五个短命天亡遭荒年欠下了刁家的阎王帐 改稿:七个儿有五个冻饿夭亡遭荒年背上了刁家的阎王帐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本刊推出《人民日报记者部改稿实录》以来,受到了读者尤其是采编一线记者、编辑的欢迎和喜爱。从2001年起,我们把此栏目定名为《改稿实录》,意在不仅继续选择刊发人民日报有代表性的改稿记录,也热忱欢迎全国省、区、市党报的一线采编人员就有代表性的作品已发表,写出改稿详情寄给我们,我们将择优选登。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栏目办好。来稿请注明《改稿实录》专栏收不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200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头条《海南,洪水卷过说启示》一文有几处修改,值得一提。原文:10月中旬,北方冷空气…  相似文献   

10.
改稿又谈     
《今传媒》1997,(11)
改稿又谈文/孔明我一篇关于改稿的文章,发表后仍觉意犹未尽,故而重拾话头,再口罗嗦几句。我写过一篇名叫《什么是爱》的文章,曾经寄给某杂志,一二三审通过,却未付排,原因是主编发现一二审斧痕累累,已经文不对题。感谢这位主编先生,亏了他,才未使一篇丑陋不堪的...  相似文献   

11.
李普谈改稿     
黄俭 《新闻记者》2004,(2):54-55
上门请教改稿那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次,我在北京李普(新华社原副社长,老记者。1918年出生,20岁参加革命,1982年离休)的家里,请教他编辑改稿的问题。那是初春的一天,我按约到李普的家。随着门铃声,我穿过客厅,走进了李普的书房。刚坐下,夫人老沈端来了热茶。室外虽是春寒料峭  相似文献   

12.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3.
孔明 《编辑之友》1996,(1):58-59
刻骨铭心话改稿孔明【西安】初为编辑,很飘飘然了一阵子,人问编辑干啥呢,我说改稿呢,其得意洋洋,溢于言表。若问者还不明白,我就借题发挥,烘云托月:“知道老师为学生改作文吧?我的职业与此差不多,只不过替作家改作品罢了。”问者都是外行,隔行如隔山,云山雾罩...  相似文献   

14.
改稿中的两个“凡是” Z君自H市来,言及编辑改稿事。慨叹如今编辑改稿似乎成了习惯,不改成一个“大花脸”,好象就不舒服似的。因此他主张大声疾呼:“请尊重作者的劳动吧!不要乱改他人的稿子!”我赞同Z君的意见,主要赞同在那个“乱”字上。倘若删掉了那个“乱”字,恕我不敢苟同了。这些年来,在编辑队伍里,对于编辑要不要改稿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记者、通讯员之家”的河南日报招待所,主要接待地、市、县委通讯员、报社驻各地记者和兄弟报社来宾。招待所的同志们处处为记者和通讯员着想,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吃好,休息好,工作好。记者、通讯员住下后要写稿、改稿,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招待所专设了写作室,还备有各种资料。饭菜卫生,价格合理。他们考虑到住所人员经济条件不  相似文献   

16.
我不反对编辑给作者改稿。 我觉得作为杂志或副刊的编辑,对采用的稿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修改是必要的。应该说改稿也是编辑的一门“基本功”。这里说的是自己将作者稿子改坏了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学识     
对“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一直以来,有着极好的美誉。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一些编辑改稿,人们开始不敢恭维了。普通作者、读者如此,文坛巨匠也莫例外。张中行老先生就很有感触:“我是专搞文字的,写东西笔误或者有之,写错了则不可能,编辑要改可以,但要和我核...  相似文献   

18.
我同意胡靖同志的《略谈编辑改稿》一文(见《出版工作》1985年第8期)的意见。编辑当然要改稿。自然,有些书稿如文献汇编等,编辑是无权修改的。头些年我担任教学工作。我所在的教研室编了一本书,交到北京一家大出版社。交稿后不久,责任编辑来信说,稿子里有些问题要商量,希望我们修改。去到出版社一看,除了一处标点以外,其他几处都是笔误,仅此而已。当时我就觉得,这些问题编辑都是可以解决的。编辑改稿改得好,作者也是很欢迎的。198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某教授说:有的编辑真令人佩服,比如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登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家报社招待所新结识了几个“房友”,经打听,他们都是来报社送稿的。有记者,也有通讯员,有几十上百里来的,也有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有坐公共交通车来的,也有开专车来的……后来我到招待所登记处与服务员闲聊,她说:“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住宿的大多是送稿者。每天来来往往,就象穿梭一样,好热闹哩!”“穿梭送稿”,引起了我的思索。为何会出现“穿梭送稿”现象呢?首先,我想到了“这一半”——恐怕是与有些记者和通讯员上稿心切有关。反正是公家的钱(因为据我了解,极少见有“自费送稿”之例),花它  相似文献   

20.
改稿作为新闻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流程,因为两则新闻事件——陈道明改稿风波和汪峰改稿风波而备受争议.①请采访对象改稿是新闻采写中保证新闻真实、客观的途径之一.业内的默认动作经由一篇记者的采访手记进入公众视野,却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争议.这种争议本身说明采访对象的改稿权依然处于模糊状态,明晰其作为改稿主体的地位及权利范围依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