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园流行语属于社会语言变异现象的一种,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状况,分析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原因、社会价值及其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创建健康文明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校园流行语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表现,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从校园流行语可以窥见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重要意义,研究和使用非语言符号有助于我们的语言交际。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身势语、体距语、副语言、物体语言等。它在文学作品中广为应用,在外语教学中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个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沟通交流的媒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体现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而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中心可以体现出此种认知的方式。在学习文化语言学的同时,一直思考"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能够从符号的角度把近两年的"网络流行语文化"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呢?本文也试图从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以符号的角度看当前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字本身就是记录有声语言的符号,为了方便,人们又用符号来代替文字,这类符号就成了文字的特殊表现形式。但这些字大多只能在特定场合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6.
孙雅文 《海外英语》2014,(10):117-118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从非语言符号,教师的非语言符号特征入手,了解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目的在于有效传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延伸到了语言符号的各个方面,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在词汇层面里又涉及派生词和单纯语言符号。而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争论焦点最终集中到了单纯语言符号上。该文以马秉义教授提出的原始语根假说理论来分析解释单纯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由来,由此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8.
符号是传播信息的外化形式。传播信息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外化形式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起着强调语气,体现个性,缩短距离,表达真诚,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摆脱尴尬等重要作用。他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文中就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其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校园流行语与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是青少年文化符号的表征、文化时尚的昭示,对充实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导致了流行语文化参差不齐,雅俗共存。一些校园流行语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以及校园语言规范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流行语文化,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余红兵 《文教资料》2009,(32):26-28
本文以符号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在反映表现思维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性质和功能,经过比较发现,两大符号系统呈特殊的螺旋状立体平行结构关系,行使异质同构的符号意指作用,相对独立,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符号是指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教学符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教学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教学事物。教学符号互动的形式有: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生本互动和本本互动;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互动;有认知符号和情感符号的互动;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符号互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于校园的一种话语形式,也在经历着种种变化,因而语言变异随之产生。从模因论的视角,以校园流行语为研究语料,从语音、语义、词汇和句法四个层面探析校园流行语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手段之一的教材,是用文字写成的,自然,语言符号就是教材内容信息的物质载体。在这一物质载体中,浸透了人们(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识,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们主观愿望的审美关系。为此,我们把这种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反映和表现人们对客观现实审美意识和情感的符号,称为“语言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4.
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手段之一的教材,是用文字写成的,自然,语言符号就是教材内容信息的物质载体。在这一物质载体中,浸透了人们(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识,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们主观愿望的审美关系。为此,我们把这种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反映和表现人们对客观现实审美意识和情感的符号,称为“语言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5.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深入河北多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与认知情况展开调查,总结出高校校园语言的变异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优化校园语言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卡尔·比勒的语言符号观集中体现在其语言工具论模式中,他在对语言功能进行区分的同时,定义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皮尔斯符号学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符号的分类,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两者都肯定了符号功能及主体人在符号意义诠释中的不可缺少性,但比勒研究重点仅是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对整个世界中各种符号现象作出研究,更具全面性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宣传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电影海报仍占据着一席之地,伴随着电影影片应运而生,具有较长的历史。海报作为一种集文字、图像、颜色、色调等于一体的视觉表现符号,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组成,观者在对这些符号的解码过程中得出电影海报语篇传递的信息:电影情节、卖点、文化内涵、潜在意义等。其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是集文字、图像、颜色等于一体的"复合话语",是"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本文试图通过海报中的种种符号阐释其功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卡尔·比勒的语言符号观集中体现在其语言工具论模式中.他在对语言功能进行区分的同时,定义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皮尔斯符号学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符号的分类,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两者都肯定了符号功能及主体人在符号意义诠释中的不可缺少性.但比勒研究重点仅是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对整个世界中各种符号现象作出研究.更具全面性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从索绪尔的符号二元关系角度,以乐眉云教授根据索绪尔语言符号观总结的语言符号性质的六对矛盾为框架,具体分析了委婉语作为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征,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委婉语。认为委婉语作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与约束性,社会性与心理性,不变性与可变性,相关性与区别性,形式与物质实体,组合关系与联想关系六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