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历年来为人们所重视,解者纷纷,分歧亟多。本文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略陈己见,以就正于各位专家和陶渊明研究者。此记并诗为准备“避”刘裕之“乱”而作这篇作品作于刘裕代晋称帝以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四一八年)十二月,刘裕将晋安帝幽囚东堂,立晋恭帝。晋恭帝元熙元年已末(公元四一九年)七月,刘裕受进爵之命;十二月又加殊礼。次年六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是贵族世家的后裔,又是位“赫赫有名的大隐”,被奉为“隐逸诗人.”《陶渊明集》现存诗文一百四十二篇,有诗、辞赋、记传赞述、疏祭等体.其作品之所以为后人吟咏不休,根本就在于他的诗文有着永恒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陶渊明纵身涡旋中,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创作,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作为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而泽被后人.同时,作为集儒道精神为一体的典范诗人,实则是魏晋时期的一大文化实绩,他以变通的智慧树立了一种典型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创作于晚年(57岁)的《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历来研究陶渊明思想及其创作的人十分注意的作品。陶渊明在这篇作品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显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是不能成为现实的,这一点也是历来研究陶渊明的人所公认的。那么,陶渊明创作这篇作品是反映了他的隐逸清高、虚幻消极思想呢?还是出于他自己对黑暗制度的不满,从而同情广大农民,表达了他们的愿望与心声呢?这便成了历来研究者们的分歧所在。我认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要研究一篇作品,不仅要看作品本身所反映的内容,更应该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联系作者的思想发展和生活经历,这样才比较全面。本文就是想通过对《桃花源记》创作基础的分析来力求比较客观地评价这篇作品。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役诗作品总共不过七首,却是研究陶渊明生平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这些诗作写于他仕宦期间,是描写他仕宦时期状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主题倾向:慨叹行役的悲苦,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向往。古今作品中的行役时期的作品,大多着力于表达行役的艰苦。对于陶渊明来说,这个时期陶渊明最大的矛盾是仕与隐的矛盾。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行役诗作品中可以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近读《陶渊明诗文集》,获知晋代家居江西庐山之麓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晚年写过一篇《责子》诗,该诗说出了对儿子们的忧虑,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中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句,诗中对“三十年”的解释,历来颇有争议,注解较多,我认为,这些注解都有不妥之处。所以,在此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参考。 一.对“一去三十年”的注解举例 1.三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注为:“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初做江  相似文献   

7.
(一) 陶渊明《形影神》三诗,约作于公元四一三年(东晋安帝义熙九年)①。其时,陶已归隐了九年,四十九岁。这三首诗,在陶诗中别开生面。陶诗主要是抒情诗,平易自然;可是,这三首诗却是哲理诗,把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形、影、神三个艺术形象的彼此赠答表现出来,针对性强,寓意深刻。这三诗,过去评述不多,对于它在陶诗中应占的地位也肯定不够。就是现在出版的一些名家选本②,也仍未予选录。清代马璞曾深感遗憾,他在  相似文献   

8.
东晋时,随着中原文化的大量南渐,江南一带文风鼎盛,大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大诗人陶渊明相继横空出世。陶渊明,名潜、字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他生在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因住宅附近有5棵柳树,故自号为"五柳先生"。他出身庶族,曾祖父是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他8岁丧父,家境衰败。他闲静少言,喜欢读书,嗜酒。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的“记”,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陶渊明生于东晋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29岁时开始做官,初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回家;35岁时,到江陵作桓玄僚佐;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在任仅80多天,因不肯束带鞠躬迎接上级,“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自行离职。陶渊明在离任时,作了一篇《归去来辞》以明志,此后一直隐居田园,自食其力。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面对这些惨痛的现实,他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向往理…  相似文献   

10.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11.
谈起陶渊明,人们都想到他是著名的诗人。然而陶渊明除了写诗,也还作文。关于他的文章,古今论者探讨较多的是《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少数篇章。其实,渊明之散文(包括有韵者)凡九篇;辞、赋三篇;诗序十四篇;共有二十六篇之多。应当看到,关于陶诗的艺术特色已探讨的不少了,而关于陶文的艺术特色,则还颇有探讨的余地。本文拟就此题发表些个人意见,以求抛砖引玉,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晋末宋初,陶渊明乃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他以山水诗酒为乐,爱好自然。陶渊明嗜酒,一饮必醉,在他一生的性情、行事中,可看到魏晋名士的典型风骨。文章通过阐述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深层次揭示其饮酒诗之内蕴,并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目标】1.理解诗、文内容。2.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学习重难点】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学习流程】【导入】陶渊明一生五仕五隐,无论出仕也好,隐居也罢,他都执着地追寻着他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结合他的4篇诗、文,探寻他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一、重温经典背诵《桃花源记》,重温世外桃源的美好,说说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温馨提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保留下来的诗文被后人编定成<陶渊明集>,并广为传诵.本文就其诗文中"奇"字的义项做了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中国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又字渊明,也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小时候家境贫困,但他努力研讨儒家经典,29岁起担任江州祭酒,后辞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今留有诗歌120多首,辞赋散文10多篇。他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表现他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抨击,田园诗则歌颂劳动,赞美农村生活,同时也反映农民的疾苦,他的诗作中有代表性的有《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移居》等。陶渊明的散文和诗赋也很有名。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许多文人雅士,诗人词客,他们不但十分酷爱植树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这些植树诗,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生平最爱植柳,那股迷醉痴爱劲头,堪称十足的“柳痴”.具有关正史和野史载: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不满当时黑暗现实,出任彭泽令八十天后,便毅然撒手弃官,遁隐躬耕.尔后二十年,朝朝暮暮与柳为“伴”.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酒诗特色鲜明,他的酒诗不仅表现了内心的忧伤愁苦,还展现出了自己面对忧愁苦闷时自我内心调节、自解的过程,直接抒写生活中的快乐与洒脱。东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及诗人五仕五隐的人生经历等因素,促成了陶渊明把酒诗的创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问陶潜     
陶渊明 ,人说你的诗平淡自然、质朴淳厚、潇洒飘逸 ,对后世影响极大 ,历来受人推崇 ,连欧阳修都曾赞叹 :“两晋无文章 ,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你没有想到吧 ?当然你更不会想到 ,你的诗会影响你以后一千年乃至今后无数个一千年。认识你 ,也是从你的诗开始的 ,就像常人对你的认识一样。“陶渊明是个隐士 ,他已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社会上失意以后 ,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 ,往往回到陶渊明 ,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并借以安慰自己。”直到今天 ,再读《归去来兮辞》 ,和学生研讨了《归去来兮辞》之后…  相似文献   

20.
诗人李白一生浪迹江湖,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全国。浔阳(包括庐山)也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先后五次来到浔阳,留下了几十篇诗文。它为九江的灵山秀水增添了光彩,也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漫游生活。第二年(开元十四年)他经洞庭,第一次来到浔阳。此次来浔阳居住的时间不长,以庐山风景为题,他写了四首诗,即《望庐山瀑布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