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岗 《小学语文》2010,(3):56-56
问:“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在这句话中的“倒”字应当读上声还是去声?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型”是开始于100多年前并已跨越三个世纪的老命题,这一命题历程漫长、道路曲折,往复循环而未得要领,“转(zhuǎn,上声)型”成了“转(zhuàn,去声)型”.社会转型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主题的深化不应孤注于“四个现代化建设”之经济指标与器物层面,更应观照文化价值和制度安排.社会转型更是当今中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这一问题万难全仗GDP主义崇拜和经济体制转轨就能解决,还必须通过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即“第五个现代化”,实现国人心理基因的革新及其思想、心性的转型.惟其如此,才能有望走出“社会转(zhuàn)型”的循环怪圈,实现“社会转(zhu(a)n)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诗句中的“见”字应当读xiàn还是读jiàn?答:“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字应读xiàn。词人在夜行中,过了溪桥一拐弯,社林边那间熟悉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感到喜出望外。这里说的是“茅店忽见”,而不是“忽见茅店”,可以体会一下,  相似文献   

4.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5.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57-57
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五年级上册第5课《秋思》)中的“见”字,有的说应当读jiàn,有的参考资料说应当读xiàn,理由是:秋风是看不见的,这里的“见”是“出现”的意思。请问:到底应当读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给多音字“难”组词,有一个学生说:“排忧解难(nàn)。”他刚说完,立即就有学生反驳:“不对,应该读‘排忧解难(nán)。”’到底该读难(nàn)还是难(nán)呢?为此,学生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我也一下子蒙住了,只好让学生回去查字典。  相似文献   

7.
“难”与“血”都是多音字。多音字的选音原则是据词定音”,即根 “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读音。 电视台播音员的读音人们公认是最标准的,可是对“排忧解难”的难字,则有时读为“”阳平( ),又有时读成 nán去声( ),这就使关注 nàn语言规范化的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产生了疑问。 《新华字典》对“难”字的读音规定如下:1.读阳平用于下列四种语义:()不容易,()不大 1 2可能,() 3 使人不好办,( 不好;2.读去声时用 4)两种语义:()灾患、困苦,()诘责。“排忧解 1 2难”的难字是困苦、灾患”之意,具有名词性 …  相似文献   

8.
历岗 《小学语文》2010,(9):50-50
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这句诗中的“折”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9.
圐圙     
《初中生》2010,(6):21-21
你就圐圙吧,看能有什么出息? 解释: 读法:读kū lüè(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kū lüàn)。“圐圙”一词现多用作地名。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08,(5):51-51
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中的“着”宇,有的说应当读zhao,有的说应当读zhuo。请问:正确的读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在义务教育教材第12册第二单元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的“支支吾吾”应当怎么读?“吾”是二声,但在这里这么读觉得别扭,两个“吾”都变读轻声行不行?  相似文献   

12.
杨顺仪 《学语文》2011,(3):61-6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中有一句“琳崖转石万壑雷”,搜索网上的朗诵带子,不少朗读者读的多是“冰崖zhuan(转)石万壑雷”,就是一听学生。他们也是这样想当然地读作“zhuan石”。我们认为此句该读为“琳崖zhuan(转)石万壑雷”。  相似文献   

13.
李敏 《中学文科》2008,(7):45-45
“安”与“按”两个字的字音、字形相近,最易混。“安”ān,指女子在深屋(宀)中,平安无事。(1)本义是安定、安稳。(2)安放、安置。例如:安装、安排。(3)存着,怀着(多指不好念头)。例如:你安的什么心?(4)使安定(多指心情)。例如:安神。  相似文献   

14.
问:《观潮》(四年级上册第1课)一文中“薄雾”的读音在教学中一直有争议,有的说应该读báowù,有的说应该读bówù。请问:到底应当怎样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 师:(指读“通晓”)你根据哪个字能快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晓”的意思是知道、明白。 师:“通”这个字作何解释呢?请查字典理解。  相似文献   

16.
徐慧颖 《小学语文》2007,(11):38-41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师:我们知道“倒”字是多音字:一个读“dao”,一个读“dao”。在这里我读“dao”,因此题目读为《倒(dao)数的认识》。(生齐读题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8.
[案例]《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师:巴金爷爷是怎样写出鸟多的呢?生1(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生2(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时站在树枝上叫,有时飞起来,有时在扑翅膀。”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3,(1):29-29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近日说:“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我不知道马云定义的“成功”是什么,仅仅是发大财、赚大钱、当大富豪吗?另外,读多少书算“读书太多”,他能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值吗?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中有一句砯崖转石万壑雷,搜索网上的朗诵带子,不少朗读者读的多是砯崖zhuǎn(转)石万壑雷,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