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材单元整合性比较强,每一单元的导读、课文、单元练习和习作都围绕着一个单元主题来教学。单元解读课、单元整合课、单元提升课是单元整合教学的关键,而高效课堂的最大利器"导学案"操作性强,如何在导学案中对这三种课型进行导学呢?第一步,上好单元解读课。单元解读在单元整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  相似文献   

2.
马爱莲 《现代语文》2005,(10):89-91
母语教材的导学系统是指编写者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而编写的学习目标、预习提示、课文引语、评点注释、学法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图表、课文插图等.导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从教材的导学系统,我们可以窥见一套教材的基本理念,教与学活动的基本模式,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因此,它在教材内容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材编写者无不对此细心揣摩、精心编制.  相似文献   

3.
1977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对课文解读的限定和束缚总体呈弱化趋势。从范文系统来看.课文主题分布由政治、革命中心向自然、生命中心的调整使课文解读的重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导学系统来看,课文中的解读提示性文字由繁到简、由显到隐,解读示范功能弱化,解读激发功能增强;从作业系统来看,课后练习从强烈暗示权威观点到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也为学生的自我解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导学系统解读说明文 1.单元导读--整组课文日标的指向.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从文体--说明文的角度编排的.导读中这样写道:"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转型研究’漫谈之七”中,我们介绍了导学卡设计和使用的一般原则。本次漫谈,我们将侧重研讨精读课文导学卡的设计。下面以“范例解读”的形式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指出:"导,导引也。从寸,道声。"原指手在头前于路上引领之意,后直指引领、带领。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导读课文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显性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  相似文献   

8.
正确、深度地解读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真正内涵,这是教师教学的必要前提。《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情节简单,但是深度解读后发现,这是一篇有着深刻内涵和用意的文章,也是学生写作的范本。文章通过对课文题目、情节的深度解读,发现课文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解读教材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我们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教材。1.解读单元“导读”。本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这是人类思考的一个永恒主题。这段导读是全组内容的总括,提示了本组的主题,提示了需要重点展开的教学活动:学课文感受生命,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了解热爱生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赏析的突破口,由此入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刻处。"由此可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是解读一篇课文的基点和突破口。事实上,如果教师能把握准切入点,一篇课文就能自然、流畅地导学完成;如果切入点选偏了、跑调了,往往会出现一盘散沙、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合适、科学的"切入",犹  相似文献   

11.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12.
<正>何捷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文本解读能力、目标定位能力和课堂行走能力。一、目标与活动的高度匹配1.凸显课型,直指表达形式何老师潜心文本解读,紧扣导学要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因为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所以在课上,何老师只是循着学情,要求学生用  相似文献   

13.
一、运用导学系统解读说明文 1.单元导读——整组课文目标的指向。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从文体——说明文的角度编排的。导读中这样写道:“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这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提到的阶段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王璐 《小学语文》2012,(6):32-33
课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不少呈现了与老版本不同的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我们在解读这些文章时,应按照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者的设计意图,重新解读,从而正确理解教材。一、解读导语,明确新的教学目标人教版课标教材以专题组元,每个单元都有导语。单元导语提出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传统课文时要特别注意单元导语的提示。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2009,(1):65-68
语文教科书与一般文选的最大区别是,创编了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在练习系统方面,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改变了以往只在课文后面编排思考练习的做法,而是根据导学、导思、导练的需要在多处设计了思考练习,形成一个练习系统。这主要指:把思考题灵活地编在课文之处的“泡泡”里;把思考题和练习题编在课后练习里,把阅读提示编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语”里;把识字方法、读法、写法的发现、小结编在单元之后的“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里。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占比大(约300篇课文),教学时间长(十二学期),几乎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部分教师因解读教材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不能较好地把握阅读教学体系,导致教学随性、随意,人为地破坏了它的序列性和完整性,致使导学功能紊乱,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题目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撰写的,透过这些题目可以看到课文的核心,可以统领全篇课文,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交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路,它像一扇窗户一样,透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表达。但是对课文题目的解读与教学一直没有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杨中林 《甘肃教育》2010,(12):23-23
一、解读文章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文章题目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不安排预习,主要是考虑到课文和课文题目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汇报,得出研究课题。紧扣题目阅读、品读、探究,解读了文字内蕴,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借助文章题目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据卡自学,整体感知教师首先出示“导学卡”。卡上除对本篇课文有学法提示外,还精心设计了如下自学思考题:1.请先观察文中插图并细读描写“老战士”坐姿、表情、手势、衣着等内容的语段,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战士”会被冻死。然后,在书上画出关键性句子。工将军听说有人冻死后,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课文填空:愣了一下→()→()→()。3.为什么说“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的含义是什么?4.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接下来,学生根据“导学卡”的提示自学课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