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和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书写嬗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女神》与集外诗作的对照,既可以还原郭沫若早期诗歌多体式、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印证诗人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的两极化创作现象。兼顾诗人风格各异的诗作,有利于调整对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2.
《女神》是郭沫若同志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五四时期一部最优秀的诗集。它创作于1918年至1921年,出版于1921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女神》的创作时期正是惊天动地的五四时期。《女神》对旧社会的一切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充满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同时也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向往新的中国,并号召人们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创造、斗争。这种五四的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和诗歌形式上的解放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炉中煤》是郭沫若《女神》中的重要作品,是五四时期很有代表性的诗篇。该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拟人化自白形式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诗的表现形式的探求精神,其艺术成就在《女神》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4.
积极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世界观与创作立场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作品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女神》时期的郭沫若并非马克思主义者,《女神》中的一些诗篇显现了非无产阶级情绪。因此说,《女神》不是革命浪漫主义范畴的作品,它只是积极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著作《女神》借助神话题材象征性描述手法,该部著作创作时期正处于郭沫若新诗爆发期。本次研究主要简述郭沫若著作《女神》主要内容,分析该著作表达形式,及其对我国现代诗歌所造成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以诗集《女神》的创作为现代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成功塑造了拥有水一样柔情和火一般热情的诗人形象,而《女神》也是体现"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个性的核心所在。敦厚与叛逆、东方流韵与西方浪漫、爱国情怀与科学理性的兼而有之是他"五四"时期诗歌最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8):46-54
"女神时期",郭沫若交织在多重身份的压力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孕育了最初的求死冲动。作为情感的宣泄,郭沫若追求的是抽象意义上的死亡,而非"死亡的相关产物",形成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在《女神》中,死亡不仅表达了创造与重生,还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英雄的歌颂。死亡在《女神》中产生了转向的作用,具有崇高和神圣的色彩,这对于理解郭沫若以及《女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伟先生从民间采集了大量活的材料 ,搜集了一千多位女神 ,写出《中国女神》 ,这是中国第一部神论巨著。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崇拜和神文化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 ;《中国女神》成功之处是最真实地描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9.
文海博览     
鲁迅23岁发表著名诗篇《自题小像》,27岁发表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等。郭沫若青少年时期就写了不少旧体诗词,打下了深厚基础;27岁时写下了我国新诗的奠基作——《女神》。叶圣陶20岁开始写文言小说,25岁开始写白话小说,28岁时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隔  相似文献   

10.
郭老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个剧本?据我查阅有关资料,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写现代题材的只有《甘愿做炮灰》,上海北新书店一九三八年出版。其它十八个剧本都是写历史神话题材的。这十八个写历史神话题材的剧作是: 《女神之再生》(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湘累》(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棠棣之花》(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三日脱稿)。以上三个诗剧即《女神三部曲》,收入《女神》诗集“第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阅福建现存的部分乡镇志,发现其中有不少有关妈祖信仰的史实记载。这些史料对于妈祖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指出一些学者提出的“妈祖出身于疍民”的新说,实际是对文献史料的误读;并从六个方面论证妈祖不是出身于疍民,而是出身于汉族渔民。  相似文献   

13.
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发掘史料,论证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其中澎湖最迟在明万历前已有天妃宫。明末随大陆移民入台的妈祖被称为“船仔妈”。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入台的妈祖则被称作“护军妈”,由此可证,妈祖信仰清代之前已植根台湾。  相似文献   

14.
《天妃显圣录》现存版本及其纂修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存《天妃显圣录》一书的最后一次修订本,其距初稿本的形成时间超过百年。通过对现存版本及相关史料的钩稽研究,初步理出这个版本的体系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禾花宝诞作为番村的一种民俗活动,虽然是旧时封建社会人民崇尚自然、敬畏鬼神的一种产物,但从其仪式过程来看,也具有很多符合大众心理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为研究番村的历史文化、手工艺、民间民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魏晋之间,洛神成为一个令各类艺术迷醉的女神形象。《洛神赋图》受《洛神赋》与时代文化的影响,偏好女性题材,追求人性对审美激情的感发,以眼神对视来经营位置,在表现人体之美时,重在衣折秀媚的线条讲究,追求艳姿的描绘,具有那个时代绘画特有的审美理性。通过对《洛神赋图》、《洛神赋》与顾恺之画学思想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做出推论:一代巨匠顾恺之创作了一代名画《洛神赋图》。  相似文献   

17.
大女神崇拜反映了人类女权制时代的状况,研究大女神崇拜有助于理解原始思维和原始宗教,但大女神在世界古代各民族的神话中几近绝迹。本从古代神话中试图寻找、剥离、确认大女神,并涉及其崇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影响最大、重刻次数最多的一部妈祖志书为《天后圣母圣迹图志》,但该书原编者及初刊年代,目前均不详。通过梳理史料,该书的流传本,大体可归纳成江苏苏州初版、广东版系和闽浙版系三个版本系统。对各版系刻本亦略作考证,可供妈祖志书研究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指出湄洲祖庙自元代始成为妈祖信仰的中心。分析蒲师文与天妃封号的降赐关系,考证元代妈祖“泉州神女”称号的由来,概述元代朝廷使者祭祀湄洲天妃史实以及探讨圣墩庙与湄洲庙兴衰与“祖庙”地位之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胡里痕的凯瑟琳》是叶芝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也是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该剧文本和历史语境的分析,集中阐发了在这一政治文化意象中凝聚的爱尔兰民族精神悖论:作为爱尔兰母亲,她召唤民族之子献身于爱尔兰的解放事业;作为大母神,她又不断地煽动狭隘、事仇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暴力的群众政治。正是这一民族精神悖论,培育了叶芝对爱尔兰的矛盾情感,并影响他创造性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