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重点,也是一难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是这一部分内容的“精华“之所在,因而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尤其是指导学生正确判读光照图,也往往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地球光照图常考查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曹洪成 《时代教育》2007,(7Z):52-52
光照图的判读是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意义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光照图的判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指导学生正确判读光照图,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经验,就光照图中的“五点”及其应用作些浅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因此,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上,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北半球(如图1);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如图2)。  相似文献   

4.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是进行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首选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这一类问题往往会涉及到太阳直射点的特点和确定。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运动这一章节中,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以及日影问题往往成为教学难点,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引用地平坐标系,结合太阳在不同时期的周日视运动轨迹来解决,定量分析还要用到球面三角知识,这些内容对中学生而言无疑较难。通过教学摸索,如果用学生熟悉的日照图,以日出日落方位为突破点,进一步确定日影,学生就较易理解接受了。  相似文献   

6.
一、光照图的类型有关地球的光照图,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的图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现以常见的地球光照图中俯视图、侧视图和变视图的解题方法介绍如下:1.地球光照俯视图极地投影图中心为极点,外圈为赤道,分南半球投影图和北半球投影图(如下所示)。每种光照情况以晨昏线分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所视的区域为一个  相似文献   

7.
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地球自转的反映,称之为太阳的周日运动。准确地说,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运动(绕地轴)。如图1为地心天球,图中a、b、c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路径,彼此平行,与地轴垂直。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天赤道重合。  相似文献   

8.
王永民 《新高考》2008,(7):104-106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各种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现象。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轨迹都是平行于地球赤道平面的圆圈。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却是一颗十分特殊的天体,由于太阳运行的黄道面与地球的赤道面并不平行,这就导致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运动,造成了太阳周日视运动因地理纬度和时间而不相同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看到的太阳是不停地自东向西绕地球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两落。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两落了。其实每一天日出的方向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自转方向的讲解中让学生从不同的空间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会发现,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所看到的情况不同,这里教师可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三幅图使之简单化(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科》2006,(7):2-5
【精讲精练】考点1.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或南北半球 【精讲】观察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解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含义。可以借助右手法则判断。如右图:右手握拳,拇指指向与地轴北极指向一致,其他四个手指的指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即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称为自西向东转。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太阳系里九大行星之一,除绕太阳公转外,同时还自转,从西向东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叫一天。向太阳半球叫昼半球,背太阳半球叫夜半球。一天分为昼夜,在两极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万玉琴 《南昌教育》2007,(10):22-2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引起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进而引起日出日落方位及日影朝向的不断变化。本文分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要点,着重分析总结了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的判断方法,以期有效地指导高三文科生对此类试题的解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运动和水运动的影响非常大。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地球的运动"深受命题者亲睐,因为这一节内容多计算,是客观题的最佳选择,且难度易把握,题目还可千变万化。但地球运动内容非常抽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很多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无法想象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更不用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所以"地球的运动"这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不仅是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难点,也是高三学生复习的难点.能够顺利拿下这个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提升.如何才能很好地掌握本部分内容呢?从太阳光照图尤其是光照图中的若干点分析人手应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太阳直射点--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等 这里的重点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如下图,太阳直射点为经过地心的太阳光线和地球表面的交点Q,则可以得出太阳直射在经线NQS和纬线Q上.  相似文献   

16.
天体运动这一章,学生总是分不清赤道卫星、同步卫星、极地卫星以及地球上跟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特别是碰到天体运动的计算题时更是摸不着头脑,看不懂题意。对于这里的一些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一、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地球运动状态的表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结果表现为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变化。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是理解地球运动意义的关键地球的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地理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学习策略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  相似文献   

19.
“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一科学论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费解的,如果让他们从模拟实验中直接观察到太阳周日视运动现象,对突破教学难点无疑是会有帮助的。兹将实验所需“器材”、实验要点和方法分述如下: 实验由全班同学参加。各自站  相似文献   

20.
以太阳光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对区时、地方时,北京时间等的计算能力,以及运用于分析地球运动所形成的地理现象,在近几年高考出现的频率非常大。通过太阳光照图的分析,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