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堕《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  相似文献   

3.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羲之之墨池,苟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耶?  相似文献   

4.
墨池记     
临川 ① 之城东 ,有地隐然而高 ,以临于溪 ,曰新城。新城之上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 ②《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③ ,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 ,此为其故迹 ,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④ ,而尝极东方 ,出沧海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 ,则其所能 ,盖亦以精力自致 ⑤者 ,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 ⑥ 者邪 ?墨池之上 ,今为州学舍。教授 ⑦王君盛恐其不章⑧ 也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⑨ 之。又告…  相似文献   

5.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①《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②“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③王君盛恐其不章④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⑤,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⑥之如此,况仁人庄士⑦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相似文献   

6.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六册第24课《墨池记》,是曾巩应人之请为传说中的位于江西临川的王羲之的墨池写的记文。作者就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展开议论,以勉学劝善。文中七个问句,起到加强语气或委婉推测的作用,达到了很好的议论效果。但在课文的课前“阅读提示”中却把这七个问句说成设问句:“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这几个问句当作设问句进行分析,我认为是不得当的!请看出现在本文中的这五个问句: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岂有倘佯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  相似文献   

7.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相似文献   

8.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辞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相似文献   

9.
初语第六册《墨池记》是一篇短小的杂记体文章,凝练生动,简洁明快。全文共用了六个“邪”字问句,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值得玩味。分别是:“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配套的教师用书把这六句称作设问句,且教材的阅读提示也把这六句说成是设问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值得商榷。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这就是王羲…  相似文献   

10.
初语第六册《墨池记》是一篇短小的杂记体文章.凝练生动.简洁明快。全文共用了六个“邪”字问句.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值得玩味。分别是:“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配套的教师用书把这六句称作设问句.且教材的阅读提示也把这六句说成是设问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墨池记     
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相似文献   

12.
《墨池记》为曾巩代表作之一,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中8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语言婉转沉着的特点。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这是他的遗迹,难道真的是这样么?)作者对于临川城东墨池的传说是否真实可信也存有疑问,用这样一个表推测语气的问句,点到为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托他写这篇文章的朋友王盛能够接受,并且与下文的“岂…  相似文献   

13.
墨池记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於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态,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相似文献   

14.
墨池记     
背景链接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  相似文献   

15.
《墨池记》是曾巩应抚州官学王盛教授之邀而写的一篇杂记,作于庆历八年即公元1048年。文章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寥寥数语,就将墨池的地理位置及来历,交代得清楚明白,饶有生趣。王盛题“晋王右军墨池”六字,并盛情邀约曾巩作记,就是为了借助贤人  相似文献   

16.
北宋学家曾巩的《墨池记》是受当时临川郡州学教官王盛之托所写的一篇精美说理小品。作从墨池着手,以王羲之学书精神和人格修养为主线,层层推进,精辟阐述,思路严谨,揭意深广。其一。由物及事。作开篇从墨池之地落笔,自然引出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仅八个字精当概述了此事,足以肯定墨池  相似文献   

17.
恋着墨鱼     
几天前,教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散文《墨池记》一课,讲到墨池位于临川新城高城,是当年王羲之练书法之处。由于羲之勤练书法,常用池水洗笔涤砚,以致池水尽黑。“羲之之书晚乃善,盖亦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无独有偶,家乡乐山大佛脚下的江沱中,亦产一种墨鱼。传说是当年苏轼在凌云山上东坡楼执教时,八方才子,四海神龙均来听讲。课毕,东坡先生也常将笔砚涤洗之水倾于江中。久而久之,江中听得专注的一种鱼儿,鱼背接着墨水,便被染黑了。浩淼三江之中,这种鱼背锃黑、鱼肚雪白的鱼,名曰“墨鱼”。三十多年前,我曾在大渡河岸边的太平镇中学任教。学校旁…  相似文献   

18.
曾巩的说理散文《墨池记》勉人为学,题小意宏,含蓄蕴藉而又发人深省,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在对文章的品读中,不少人对文中追叙王羲之弃官后与东土人士纵情山水经历的内容常感到难于理解,认为它与主题关系不大。刘元臣、蒋家晨《曾巩(墨池记)导读》(《中学语  相似文献   

19.
《墨池记》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是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墨池记》第三节……“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教师备课手册》将此句译为: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把它高高地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见。笔者认为此译文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