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拉 《教师博览》2011,(7):44-45
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一、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爱孩子是情感,是天性,但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孩子的真谛和技巧。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但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每个成员尽到应有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孟母三迁"是古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5.
爱孩于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于是父母的职责。那么,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十分清楚的。只有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懂得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教儿、育儿、克服溺爱,避免家庭教育超常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这才能真正尽到父母的职责,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相似文献   

6.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1):58-58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家长们煞费苦心乃至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选个好学校,让"择校热"多年来依然持续升温。不少家长认定,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乃至名校,孩子的前途就有希望了。我不止一次听家长对我说:"学校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啦!"每次我都这样回答:"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深化。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不仅是符合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要求,也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需求。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法》《未  相似文献   

8.
构建符合学校特征又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的担当。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秉承学校创办人张謇的教育思想,努力构建学校"和爱文化",并将艺术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和爱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可触可感的艺术教育濡染中,"和爱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决非可有可无,它将极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往往因孩子而异,因环境而异。一般来说,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家庭教育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并使家长在下列方面与教师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需要得到爱。孩子如此,成人如此;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平时,强调更多的是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的教育契机,去“爱”学生,而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爱"——尊敬、理解、感激,却常常被忽视。教师是教育者,更是人,也需要得到爱,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心情舒畅、乐此不疲、富有创造性,从而达到爱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背景及现代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陷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爱的需求、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性的爱的教育以及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等问题。科学、理智的爱的教育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增加与孩子交流以及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培训与研究》2006,23(10):93-95
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践“爱”的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情感化和学校教育家庭化的理念是其教育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裴氏的“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晶晶 《教师》2012,(35):13-13
人的一生不仅仅要接受家庭教育,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孩子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由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家庭、学校密切结合,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肩负着向学校输送新生的光荣使命。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将来  相似文献   

17.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少云 《教育艺术》2008,(11):69-70
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进行学校教育的前提,先于学校教育产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人生的第一篇章。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做人水平起点的高低。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在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反之,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封莉蓉 《上海教育》2014,(33):57-57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宋庆龄学校将"爱"作为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启发孩子求知的渴望,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是宋庆龄先生对每一个儿童工作者的期许。爱,是宋庆龄教育事业的出发点,是宋庆龄教育思想的核心,已渗透进宋庆龄教育事业追随者的血脉之中,成为每一个人的标志,亦是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对家庭教育中“爱”的探讨 ,分的了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走入误区的几种现象 ,即 :包办的爱———干涉孩子的自主发展 ;过分的疼爱———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 ;期望过高的爱———限制孩子的游玩 ;居高临下的爱———无视孩子的意见 ,从而提出“让我说一说”、“让我做一做”、“让我试一试”的“爱”的策略 ,以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最轻松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