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12)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节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  相似文献   

3.
1.导语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巧妙的导语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天,小明去小王家玩,当时小王正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  相似文献   

4.
张永强 《考试周刊》2013,(19):65-65
<正>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1.1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十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巧设悬念,从欲望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巧设“愤”“绯”情境,诱发学生合作欲望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13,(8):56
造句语文课上,小明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时老师向他提问:"小明,你造一个疑问句。"小明不知所措地回答:"老师,你是问我吗?"老师:"很好,再造一个祈使句。"小明回答:"老师我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再造一个感叹句。"小明低着头说:"太难了!"老师:"回答得很好,大家学习下。"抽象画向美术教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老师:"草呢?"学生:"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很多语文老师努力探索的课题。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的心理和强烈的念想,课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欲望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的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这样,使学生积极地进人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例如,七年级上册几何中的一道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激发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乐"于探究1.巧设情景,激发探究的欲望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等情感,使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中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例如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巧设“愤”“悱”情境,诱发学生合作欲望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先设问:“同学…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化难为易,深题浅问;巧设"矛盾",激活思维。这些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进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来琴琴 《生活教育》2013,(9):116-117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小时候作文黄金必杀句》,其中有这么几句:"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用于描写大扫除之后)。问":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用于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答":我叫红领巾。""小明,小红,小刚,小李,小X……"(作文中人名)。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小学时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都是模仿例文的。  相似文献   

14.
导语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一波才动万波动”才是新课导人的最好境界。那么,语文课该如何巧设导语呢?  相似文献   

15.
一、巧设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就强调学生要积极思考,教学中才能获得成功。而思考永远是从疑问开始的。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抓住中学生学习历史好奇心理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漫等功能于一体,可达到"化静为动、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不过,当前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也出现了追求表面、随意呈现、喧宾夺主、无的放矢等误区。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误区,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呢?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巧妙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通过动漫展示:一艘破浪前行的  相似文献   

17.
导语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一波才动万波动才是新课导入的最好境界。那么,语文课该如何巧设导语呢?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提问不主动的现象。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问",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是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催化剂。何谓"主问"?"主"指学生主体,"问"指突出探究精神,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发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问"呢?一、强化问题意识,激发探究欲望问题意识就是对教学内容作出敏感的反应与觉察,激发学生关注问题存在和解决的欲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可从以下方面人手:(一)用"兴趣"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兴趣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兴趣的投人中增强问题意识。教学"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可引入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心设疑,诱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产生与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在2013年第5期刊发了陈科清老师撰写的《添上要求会更好》一文,笔者学习后,深有同感,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后,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模糊不清,陈老师在文中建议添加条件"化为一般形式"效果会更好,笔者觉得换个角度解释会更好,现提出,供参考。学生通常是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误判为一元二次方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