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主持完全国律师辩论大赛的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是近来年颇受观众关注的人物。这不仅是由于他把一个法制栏目主持得生动活泼,这位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还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获得荣誉:2000年他获得全国法制栏目主持人大赛第一名,还获得2000年度的中国电视榜年度新人奖,今年他又获得全国大学生电视节目最具潜力主持人奖和2001年“荣事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第一名。荧屏上的撒贝宁既义正辞严,又机智幽默,他的成就来自于他的个性,也来自他多方面的才能。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撒贝宁现在不是中…  相似文献   

2.
2000年岁末,央视举办的“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引发了一轮收视热潮。无独有偶,几乎与此同时,央视三套推出了《挑战主持人》节目。相似的节目宗旨,相仿的打分环节,有区别的着眼点。在同与不同之间,在有关主持人议题的一片火爆之中,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方向性的东西浮出水面,凸现在我们眼前。 方向之一:具备较高的新闻素质 “荣事达”杯复赛时的第一项──专业素质考试重点考核选手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这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70%,是名副其实的重中之重。具体的程序是:先出一段录像介绍新闻事件的内容经过,接着…  相似文献   

3.
跟一个曾经获得过“最佳口才奖”的女孩聊天,我原以为自己可能会感到有某种压力。但是,在北京广播学院校园那个稍显单调的咖啡店里,坐在王婷的对面,我却一点找不到这样的感觉,相反,我看到的是她那写满笑意的最阳光的面孔,听到的则是一个女孩子所能表达出的最具亲和力的声音,就像久别重逢一位昔日同学,在融洽、投缘的气氛中,我们漫无边际地闲谈着……  王婷是北广三年级的新闻学研究生。 2000年 11月 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复赛上,她是第 46号选手。那天她新剪了一头短发,身穿一套鹅黄色的西服套裙,在台上用沉…  相似文献   

4.
我是新余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了经济综合节目和青少年专题节目。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精心组织安排节目内容,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播音语感、音感和情感,这是在当前新闻潮流中,致力于优化广播节目质量。强化广播收听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想就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发挥好“三感”艺术谈些自己初浅的认识。先说“语感”。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语言。正如老舍所说:“耳朵不像眼睛那样有耐性,听到一个不爱听的或是不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选择,运用广播语言时,一定…  相似文献   

5.
“安娜诺娃向您现场直播:菲律宾今天发生飞机坠毁事故,机上131名乘客全部遇难……”这是发生在2000年4月19日的一条国际新闻。然而,最引起受众关注的倒并不一定是新闻事件本身,而恰恰是新闻的播报人——安娜诺娃。 安娜诺娃是谁? 安娜诺娃是经电脑三维动画制作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虚拟新闻节目主持人。4月19日晚上,“她”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始第一次播报新闻。 出现在受众眼前的安娜诺娃有一双大眼睛,一头略显黛青的短发,瓜子脸型,说话时带有一丝大西洋中部国家的口音,“她”还能利用丰富的表情传情达意。在首次仅仅持续两分钟的播  相似文献   

6.
付鹤 《记者摇篮》2004,(5):40-40,32
一年一度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结束了,看了几年这样的比赛,如今的感觉是这场大赛正在从一场激烈的选拔演变成一档组织严密、质量上乘的娱乐节目,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我们在荧屏前瞩目各位参赛选手大展才华的同时,不能不从电视工作的实践角度出发,来对“主持人大赛”这一常见的主持人选拔形式做一番说长论短。  相似文献   

7.
1998年3月,当关于电视新闻节目是否该拒绝主持人的争论还在进行时,从南方一个刚开办不到两年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吹来了一股“说”新闻之风,使人们感到耳目一新。每天清晨,《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在不用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全凭着记忆的脉络,在屏幕上向观众滔滔不绝地讲述半个小时的新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形式更是活泼多样,时而带领观众游览今晨各大报刊重要资讯,时而引出本台最新时事报道,时而又请您进入因特网邀游一番。在《凤凰早班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过去新闻播音员完全不同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一、主持人参与策划的“角色”意义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长期以来被看成是一项独立的工作,甚至成为一种岗位分工。然而随着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正在逐渐进入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序列或职责范围,这是广播电视节目和主持人队伍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富有节目策划才能的主持人在节目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从总体上看,主持人节目的策划目前也正是节目主持人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节目主持人承当主持人节目的策划,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策划”和“主持”…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一再呼唤节目主持人要提高素质的时候,当我们一再呼唤广播电视节目要“提高品位、多出精品”的时候,当“素质”和“品位”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核心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决定这些问题的至关重要而根本的一个因素是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审规一下我们的品格所谓人格就是人的道德品格,是各种道德在具体人思想中的印记,是一个人品质的深层概括,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的内在根源,是一个人作为人的资格的体现。人格魅力则是指由人格而产生的特别吸引他人、征服他人的力量,是人格的正面效应。人格有高尚与低…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全国广播电视界形成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这些民生新闻中极具个性的主持人形象也直接冲击着人们对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固有印象,引发了业界对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平民化”的全面探索,以及对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达语态“多样性”的全新思考。2003年底,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民生新闻——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百姓三十分》顺利开播,笔者有幸承担了节目领办和主持人的工作。下面结合这两年的工作体验和大家共同探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知心主持人﹄陈晓琳王恬陈晓琳是广东卫星广播电台《今夜你和我》夜话节目的主持人,她被无数听众称为“知心主持人”。初次见面,她那一派真纯自然令我仿佛迎面拂过一阵清新的风。在与晓琳相处一周、长谈两夜之后,我发现晓琳身上最可贵的是,她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2.
漫谈主持人管理冯国阳,李春星一、主持人是“喉舌”功能的一个艺术载体“新闻是党的喉舌,报道要突出主旋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办新闻的一条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宗旨。在推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虽有淡化“喉舌”功能的趋势,但实际上,那是对过去过份强调“喉舌”功能的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各省、市电视自都涌现出一批采、妇、播合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说,新闻节目主持人队伍已经形成了。这一点,在去年的“金上明”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新闻类)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但在这次大赛中同样也应该看到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大多数新闻节目主持人(包括我自己)的参赛节目,是通过对单一事件的现场报道或现场采访来体现自己的工作过程,从这点看,新闻节目主持人似乎已完成了从单纯播音员向‘记者型”…  相似文献   

14.
虚拟主持人挑战未来荧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4月19日,英国一家网络公司首次推出了全世界第一个虚拟的电视女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同年5月30日我国第一个网上虚拟主持人亮相。有识之土认为,虚拟主持人的推出,是顺应科技发展、社会需求和争占新的传播空间的需要。其出现不仅是对报纸、广播甚至网络等媒介的冲击,虚拟主持人也对真实世界中的主持人形成了一种挑战和竞争。 这位新闻女郎是英国报业联会媒体公司经过九个月的“孕育”,将她正式推上网络的。阿娜诺娃的身价已达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娱乐、教育、服务各类节目的主持人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主持人,许多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ABC广播公司《夜晚简讯》主持人特德·科帕尔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人”;美国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五次当选“美国十大有影响的决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对社会的影响在美国排在第五位。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美国,但从先行成熟起来的美国同行身上,我们看到了新闻节目主持人那不同凡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视虚拟主持人挑战传统节目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眉 《新闻记者》2001,(10):35-36
虚拟主持人“言东方”自国内外网站相继推出虚拟主持人之后 ,我国电视界也兴起了虚拟主持人的热潮。2001年5月13日晚 ,在天津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科技周刊》节目中 ,我国电视虚拟主持人的“言东方”首次与观众见面。与几个月前刚出生时的“比尔·邓”相比 ,“言东方”不仅改了名 ,形象也改变了许多。因为许多网友认为“比尔·邓”名字和形象都太洋化。经过网上征名活动 ,“言东方”成了这位电视虚拟主持人的新名字 ,“比尔”成了他的英文名字。他的形象也变得接近中国人了。《科技周刊》是一档30分钟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资讯的电…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一位学员问我:主持人是名记者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见得。这位学员接着问:不少主持人的知名度很高,名记者又有几个人知道呢?我一时被她问住了。之后,我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思索这个问题。我在想:名记者何以为名?名记者与主持人能否在同一起点上作相互比较?名记者与主持人在深层次上究竟有哪些异同?主持人行情的持续火爆对传统新闻采写提出了哪些挑战?我们能否贡献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名记者?必须承认,主持人在新闻媒介中尤其是在电视上独领风骚,这堪称是当代新闻传播中一道十分独特的亮丽风景。主持人中的…  相似文献   

18.
陈蕾 《记者摇篮》2010,(6):68-69
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找到我,说她想做电视主持人。当我带领她参观了一间新闻演播室后,她紧锁眉头,极富表情地问我:“你们主持人天天面对黑洞洞的镜头,啥感觉呀?”面对黑洞洞镜头的感觉?做了26年电视播音、主持的我,竞一下子语塞了。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整理思绪。过了许久,我告诉她“在黑洞洞镜头前的感觉,有风,有雨;像风,像雨”。  相似文献   

19.
1993年 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 应该说,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等一批主持人的成长,离不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这片良好的土壤。中央台评论部的成立和《焦点访谈》节目的创立,没…  相似文献   

20.
杨箫 《大观周刊》2012,(33):309-309
“说”新闻是如今信息时代媒体相互竞争推陈出新的产物,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为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对新闻的感悟,结合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对谈话类的主持人来说,它更加要求主持人掌握灵活的话‘言表达技巧,将新闻生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