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具有“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顶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从教材中那一幅幅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图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需要我们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实施自主学习 ,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 ,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显然 ,在自主学习中 ,创设情境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创设情境”从实质上看 ,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的外部条件 ,包括除学生自己学习活动之外的一切“外因”。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是有区别的 ,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 ,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 ,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才能顺利进行。因此 ,要以满足…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如何利用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既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切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7.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一、创设研究性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提高研究成分应当把握以下两个环节:其一,创设问题情境,给  相似文献   

9.
“情境”在教学中专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学习场景。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语文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0.
“情境”在教学中专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学习场景。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语文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1.
许颖 《教师》2013,(36):64-64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要“落实教材”,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因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学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进入学习氛围,以饱满的激情投人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俞雪连 《教师》2023,(15):48-50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热情是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先简述了“单元整体教学”和“语境创设”两个关键概念,然后指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语境创设有助于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保持学习动机,最后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导入环节初步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深挖教材中丰富的语境元素、利用实践活动创设真实情境,以发挥语境创设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顺利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苏碧霞 《文教资料》2005,(17):53-5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主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把教学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大部分由学生的“研究活动”和“交流活动”占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研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弱点发现者、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节奏控制者等。相应的,教材不再是学生听讲以后的复习材料,而是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材料,是数学课程基本知识的主要获取渠道,因此教材要在情境创设、归纳分析、嵌入式提问、来龙去脉、具体应用以及和信息技术结合等方面符合相应要求,才能满足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月香 《成才之路》2013,(11):94-94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一、创设研究情境,激发研究欲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为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有限,  相似文献   

16.
林纲东 《广西教育》2007,(5A):39-4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搞“形而上学”,一些情境的设计牵强附会,以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把握情境创设的本质,要使所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服务学生的学习,不要因形式需要而创设,要因实际需要而创设,要讲求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朱彩芳 《成才之路》2010,(32):34-35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情境的创设主要就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是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弊端进行的一次全新改革,它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评价体系、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而“教师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师走向课堂才能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应树立几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树立几种意识.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境意识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  相似文献   

20.
辜子琴 《四川教育》2002,(10):34-3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乐园显得尤为重要。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在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