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权力错位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错位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有效地防止权力错位的发生,增加权力错位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控体系、廉洁政治文化是防止权力错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深层次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许多经济问题源于对经济伦理的漠视、践踏,源于良心的丧失,因此,探寻经济伦理问题的根源,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且深远。本文认为:经济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价值观的错位;市场经济孕育着不道德手段产生的可能性;体制弊端;权力腐败;执法不力;道德建设滞后和思想道德建设乏力等。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核心和要害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直接影响经济建设,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威胁国家和社会稳定。权力的个人性质。间接民主代议制下权力运行的失控和异化等是造成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有效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对权力意识、权力获得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三个方面进行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呈蔓延趋势,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国目前所经历的剧烈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遏制腐败蔓延的趋势必须领带于改革的加速和深化,依赖于思想和道德建设,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建设,也依赖于权力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是我国当前各种腐败的主导性因素。权力寻租是权力腐败的产物,又是权力腐败最主要的过程和手段。权力寻租阻碍社会发展进程,对其必须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解决权力腐败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表现,是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偏离职责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权力腐败问题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治在预防权力腐败中的作用。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权力腐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通过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公职人员加强道德实践、促进公职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等治理权力腐败的德治途径。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好处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指为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当前,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它污染了社会风气,威胁着社会稳定。能否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寻求消除权力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权力腐败道德成因的分析,凸现道德反腐制腐的价值,指出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加大权力道德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8.
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已成为危害我们党政治、经济建设的大敌。当前腐败现象具有:隐匿性、交易性、行业性、顽固性等特点。腐败现象的产生有体制方面,也有市场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还有对权力监督约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原因等。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产生需要:加强教育,筑起思想防线,使人不想腐败;强化制度建设与监督体系,使人不能腐败,严格执纪,加强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使人不敢腐败。  相似文献   

9.
腐败的产生首先在于官僚阶层的存在和行政权力的垄断,由于全能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过多、过细的干预,导致寻租运动泛滥。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就要转变政府职能、限制政府行为,建立有限、有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10.
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腐败存在的特殊性,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关键是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经济领域腐败是制度缺陷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日趋泛滥关键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和体制不完善。要从根本上抑制经济领域的腐败,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相似文献   

12.
腐效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毒瘤,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腐倡 廉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施政任务。腐败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共权力缺乏有 效的监督,反腐倡廉要抓出成效,必须从源头着手,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前提 下,以教育防范为基础,以制度防范为中心,以法律防范为保证。  相似文献   

13.
深刻把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从理论上看,生产力既发展又不发达的状况是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权力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条件;个体需要的无限膨胀是腐败产生的潜在因素;私人利益的贪婪追求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5,(4):71-74
权力寻租在我国的产生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政府"经济人"思想、官员素质觉悟不高和集体腐败;外部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存在缺陷等。抑制权力寻租行为的继续泛滥,需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满足行政官员合理的物质精神需求,加强对官员的素质教育,发挥市场经济的正面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权力运作和基本特征的论述,阐明了权力的主体是人民,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体现权力的真正含义。论述了权力腐败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危害性,为了防止权力的腐败,消除权力腐败所产生的危害性,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发展,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有人把当前腐败现象严重说成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搞市场经济的结果,似乎不搞改革开放、不搞市场经济就没有腐败。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变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腐败产生的原因至少有:我国封建社会残存的权力膨胀痕迹,再加之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两者结合便是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形态残缺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诱发着腐败;市场经济体制不配套…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蔓延是腐败产生的直接思想原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行使者之间的分离,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蔓延还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现象,腐败产生的根源是人的私有观念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法治。但也离不开德治。构建遏制腐败的法治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治腐败的法律体系,健全廉政工作机构,加强廉政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经济领域腐败是制度缺陷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日趋泛滥关键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和体制不完善。要从根本上抑制经济领域的腐败,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相似文献   

20.
信访是带有较为浓厚中国色彩的社会现象,信访治理的方式和途径也因此具有某种“中国特色”。尤其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权力缺位、权力越位以及权力腐败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导致大量信访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信访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信访治理问题,是中国法治建设和宪政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