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失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学习目的 "务实化"、大学生学习动力"外在化"、大学生学习过程"原子化"。为了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以落实,应确立起人文精神的内涵:以专业为基础建构大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以对话为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觉个性,以民生问题为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实现这一内涵,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教育目的从培养"人才"转向"完人"塑造;夯实教学质量,教育管理从计量"分数"转向"个性"认定;增强校外力量,教育过程从传授"理论"转向"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确立一套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价值体系,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青年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归依。当前,应主要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等三个层面抓起,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并加以奉行,惟其如此,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才能在高校乃至中国社会真正地培育和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挥"多元一体"价值,通过农村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其缘由在于:农村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需求;农村自然人文资源"存扬"的必要性;农村所有社会成员发展的权益诉求;农村教育"以人为本"本质属性的遵循。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多元一体"价值内涵包括两大层面:增强农村社会成员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推动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社会成员人文精神素养,促进农村社会的内生性发展。现实中要发挥农村教育的"多元一体"价值,须要构建合理的农村教育结构体系,凸显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改革功利性教育评价制度,强化以人为本的农村教育实践;优先发展农村及农村教育,营建公平正义的政策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会长期和谐发展需要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在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阐释核心价值观入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要内容,从改进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以及完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3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价值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等新特征。而这些变化需要一个"正能量"的指引。高校应建构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先锋模范作用,并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董振娟 《文教资料》2007,(32):129-130
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理论上表现为追求个体理想人格的实现,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它关注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幸福。人文教育的这些最终追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存在众多的共同之处。本文从知识承载、情感培育、目标认同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人文教育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由此认为,人文教育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结合开放大学学生既是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实际,通过分析其价值观的基本倾向,提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培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发挥教育优势,加大基础塑造与培育力度,从社会各个层面强化正面宣传,促使他们铸牢精神支柱;同时作为学生应不断加强学习,主动参与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生全过程,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建设理念碎片化、建设过程机械化、建设成果低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可以达成三方面的目标,即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核心理念支撑,打造有内涵的学校文化;为农村学生品德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道德生态环境,培养有信仰的青少年学生;为农村学校发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提供重要载体,形成有情怀的学校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路径有五个方面,即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建设学校管理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建设学校环境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学校教师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建设学生文化;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建设校本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为我国价值教育带来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如何化解深层次的文化危机和价值困惑,选择一条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价值教育路径,是当前我国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为背景,提出了当前我国价值教育的基本路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价值导向,兼顾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培育当代科学与人文精神,将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融入价值观教育之中,从而赋予价值教育新的内涵,建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德国在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和价值观教育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德国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基本法》为总体性纲领,是一个包容、发展、开放式的共享价值基础平台.德国价值观教育中贯穿"价值共生"理念,其教育实践不仅致力于传递社会共享的基础价值,也注重培养个体的价值能力,并且在当下社会条件下尤其强调应培养社会成员合理应对价值多样性的能力.德国价值观教育分为直接价值观教育和间接价值观教育两种基本类型,以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为中心对象,以"参与"模式为核心模式.德国学界呼吁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诸多主体(家庭、学校、幼托机构、青少年事务工作机构等)应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爱的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提出了"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旨在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的因子,突出其教育功能,完善高校价值观教育,助力学生未来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只有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充分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和谐的教育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坚持这三个"只有……才能",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使人们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层次阐述,高校作为影响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社会场所,以"中国梦"教育思想为载体,实现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对大学生的发展和国家未来走向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中国梦"教育思想的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特色基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拓宽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路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教育和渗透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4.
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思考,更好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原创性地系统阐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认识:富强—国富民强;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文明—文化强国,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谐—构建和睦、融洽且各阶级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自由—由宪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权;平等—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公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治—主张严格依法治国;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敬业—"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诚信—"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友善—"温良者,仁之本也"。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寻求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来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陷入悬置状态,"宣传化""应景化""抽象化"是其主要表现,究其原因与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中的绩效追求、教育理论的封闭固守、教育管理的行政滞后不无关系。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悬置"状态中摆脱出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生身上内化生长,必须转变教育教学应试观念,培育中小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凸显教育教学的生活取向,强化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活教育教学交往品性,形成中小学生文化认同自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不断多元化、复杂化,促使我国经济不断向现代化转型,在此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与党思想一致的主导价值观,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受教育观念与大学生本身素质的影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从影响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分析出发,从社会环境、教育观念与学生自身方面浅谈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有针对性地从社会认同视角下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社会认同为视角,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纳入其教育领域的战略任务建设中,切实营造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平等、公正的机会,切实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高尚情操,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尤其现在正在读书的高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关祖国未来、民族希望,十分必要。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针对学生实际,围绕教学中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入脑、入心,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更具适切性.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价值观形成规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渠道,借助校园文化平台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支撑和学校教育领域的知能支持,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效应的对应策略,需要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路径和确立具有前瞻意识的转化模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体现的是价值观领域的社会主义理念,它的形成实质上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