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爱伦坡在继承传统哥特式小说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拓展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将传统哥特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哥特式小说及其风格的基础上,从题材选择、哥特场景的构筑和恐怖气氛的营造等方面来研究爱伦坡恐怖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以便于更好的认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8世纪的小说发展注重理性、常识和机智。而哥特式小说的问世一反当时的小说风格,它那独特的创新正好满足了新时代人们正在摸索着的审美趣味和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这个小说流派垄断着当时英国文坛,吸引着各个阶层的读者群。哥特式小说之所以能繁荣三、四十年,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重从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从贺拉斯·沃尔波尔开创了哥特式小说之后,这种充满着神秘和恐怖的小说样式迅速发展起来,经过了拉德雷弗夫人,M·G·刘易斯,玛丽·雪莱等人的不断发展完善,哥特式小说迅速走向了它的鼎盛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拟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具体分析揭示哥特式小说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196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本文运用哥特的文学理论分析了小说《教父》中的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哥特式的主题以及哥特式的人物。小说《教父》中连环凶杀的哥特式故事情节、复仇的哥特式主题以及卢卡·布拉齐这样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有着浓烈的哥特式小说的气息,一直以来,麦卡勒斯作品的哥特式风格就吸引了文学评论家的关注,但是,她的作品并不是哥特元素的简单复制和堆砌,麦卡勒斯在借鉴传统的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艺术,在传承哥特式小说特点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蓓卡》是英国现代女作家达芬妮·杜穆里埃的作品。小说以它出色的哥特式的艺术风格成为英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哥特式艺术风格可以从哥特式的环境气氛、哥特式的人物塑造、哥特式的梦幻描写三个方面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8.
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恐怖,恐怖构成了哥特式小说的最突出特点.像哥特式的其他元素,无论是黑暗,奇异,鬼魅还是高贵的吸血鬼形象,都是为制造恐怖气氛服务的.电影的出现为恐怖的哥特式小说做了最好的解读.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恐怖电影中随处可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的论述很多。但多数论述都是取其某一部作品作为分析的对象,进而分析该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哥特式小说特点。这样的研究不够全面、客观。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取爱伦·坡几部有代表性的哥特式小说做论述的对象,力求更加全面和客观地研究其哥特式小说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吕蓓卡》是英国现代女作家达芬妮·杜穆里埃的作品。小说以它出色的哥特式的艺术风格成为英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哥特式艺术风格可以从哥特式的环境气氛、哥特式的人物塑造、哥特式的梦幻描写三个方面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1.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的作家都成功地借鉴了哥特式小说的艺术手法,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广泛运用哥特式手法从而表现出恐怖、神秘、超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玛丽&#183;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元素,丰富了英国小说的样式,为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小说从人物刻画到叙述方式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小说的主题思想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基础上,又打破了哥特小说固有的模式,大大丰富了英国小说的体裁.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采用了哥特式风格来讲故事,文本中可以看到很强的"作者声音"。这部小说看似着重戏仿哥特式小说,其本质还是对社会进行反讽。读者可以从故事情节发展中看到作者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从这种反讽中的对抗性和崇高性中窥探其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5.
哥特式小说注重营造恐怖气氛.爱伦坡的经典之作<一桶白葡萄酒>是哥特式小说的典型.小说一味地制造恐怖,不是借此来征服读者的心灵,使之成为其奴役的对象,而是通过恐怖本身所蕴藏着的一种魅力,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欣赏.用解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来解构<一桶白葡萄酒>中的恐怖,构建哥特式小说中的甘甜.  相似文献   

16.
周霜  赵洋 《考试周刊》2011,(46):32-33
《诺桑觉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哥特式的语言文字,以谴责和讽刺当时风靡的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17.
哥特(gothic)一词来源于中世纪一个条顿部落的名字(Goth)。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布兰丹·享尼塞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像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性,和随之而来的恐惧、未知与神秘。”十八世纪的哥特式作家和他们后来的追随者们创造出的哥特式小说就体现了这些基本意义。这种小说具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主题、情节、风格与手法。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哥特式小说于1764年出现在英国。那一年贺拉斯·华普尔发表了《奥特龙多的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大受欢迎。随之大批作家竞相效法。虽然在十九和二十世纪哥特式小说主要属于通俗小说的范围,但许多严肃的,甚至第一流的作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艾米莉.勃朗特是哥特式风格的继承人。笔者分别从《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19.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文山学院学报》2014,(4):53-55
小说《八月之光》所营造的恐怖、阴暗氛围透显出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该小说对幽暗封闭的环境描写、孤癖残忍的人物塑造、充满凶杀暴力的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具有浓郁的哥特式色彩。福克纳旨在通过哥特式文学手法,控诉南方宗教压迫和种族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