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主张:打造"有味道"的数学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着浓郁的"生活味""数学味""文化味",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喜欢数学。2010年8月,为落实盐城市政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我被安排到盐城市开发区实验小学交流,担任学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离开盐城一小,离开我们一起成长的团队?当时的我,实在是有点懵。想当初来到一小,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数学老师组成了一个团队,大家一起磨课,一起读书,一起举办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2013年10月下旬.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我有幸作为浙江代表在会上执教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得到了与会每家和老师们的关注。在最初课题内容选定到最后现场展示的磨课过程中,我和所侄的研究团队在学生学习起点、难点及教材研读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好美的数学     
林雯 《教育文汇》2007,(2):41-41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准备教学“十进制计数法”一课。刚开始研究时,觉得它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后来仔细分析,却发现这节课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有数的起源.有文明古国数字的奇异形态,有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于是我就以传递数学文化作为这节课的切人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于是课堂上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数字诗;有了我们的祖先结绳孩0痕、摆石子记数的情景;有了阿拉伯数字演变、发展的漫漫历程。在这节课上,学生的眼神里都透出惊喜。满脸都荡漾着激情。课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数学真是太神奇了!”“我突然发现,数学是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很幸运,我的教育生涯是在通师二附这块情境教育的发源地上开始的。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不仅有可敬可亲的李吉林老师,还有一支优秀的数学团队。他们就像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智慧和激情,呵护着我们青年教师茁壮成长。2003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为了交流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在宿迁举办了全省第一届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我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有幸被推为第一学段的选手,代表南通市参加  相似文献   

5.
班团队活动作为一门活动课,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班团队活动的实践与认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许多班团队活动课,辅导员包办代替多,学生基本充当听众角色。又如,有的班团队活动课成了语文、数学的机动课;有的班团队活动课成了无主题的、随意的看书读报课或临时抱佛脚的即兴课。近年来,我校在班团队活动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改变传统活动模式班团队传统的活动模式主要以“阻”和“堵”为主,这种“阻”和“堵”的方法远不如…  相似文献   

6.
在第三届中荷现实数学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荷兰专家米歇尔·维尔德休斯(Michiel Veldhuis)博士现场教学了一节三年级的代数启蒙课,以具体、直观的方式解读了现实数学教育(RME)的相关理念,且使参会者深切感受到中荷数学课堂教学的差异。这节课是由荷兰资深现实数学教育专家马尔嘉(Marja Vanden Heuvel-Panhuizen)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米歇尔博士是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开发的早期代数系列课之一。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5日至16日,来自常山县各初中的12支语文校本教研团队,在三衢中学举行赛课活动,从而揭开了我县初中教师校本教研团队赛课活动的序幕。本次赛课活动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5个学科,共有63个团队、189位教师参赛,历时五周。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我参加了呼和浩特地区数学复习课展评研讨工作。期间共听了十四节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后我们又进行了研讨。通过听课、研讨,我对上好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结合课例一一列举,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新授课育树,复习课育林",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好的数学复习课,关键是达到"清",即知识系统应理清,数学思想要弄清,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要搞清。我对初中数学复习课做了尝试探究,并逐步探索出了六步导学的复习模式,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课为例解读我的六步导学复习课模式。一、目标导入、明确任务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先快后慢规律,课程一开  相似文献   

10.
<正>我校数学团队研发了一节五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玩玩三角板》,试图让学生了解一副三角板中边和角的一些奥秘,演绎"图形与几何"世界中角、边、面、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文化魅力。这节课在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回顾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我们重点在数学味和文化味的有机结合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我们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有朋友问我:你近期执教的一些数学拓展课,诸如“数说淘宝”“汉堡定价的秘密”等,这些课程内容究竟是如何研发出来的?灵感究竟来自哪里?坦率地说,这些课程内容,并非靠我一己之力研究出来的。我所带领的张齐华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整个课程的研发与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些内容的灵感,就来自于他们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在这一届比赛选手中,我的年龄最小,工作时间也最短,大家都戏说我是"吃了激素长大的"、"坐着火箭前进的"。是的,获得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离不开众人智慧的启迪,离不开团队强有力的助推。连点成线2004年,我——一颗刚初生的种子,幸运地降落在通师二附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上班第一周,教学处和培训处的两位老师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2009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图形密铺》。经过几次研讨和实践,我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县小学数学教研员主持的南京市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立项以来,我县多次开展了以复习为主题的数学研训活动.我听过多节数学复习课,自己也上过几节复习课.在这些复习课中教师都设计了一定量的练习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然而,教师在复习课上呈现的一组组练习题,学生只是机械重复地做,陷入了题海战役的怪圈.这样的复习课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效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地对复习课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课型,它给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初步尝试和探索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感到它既新鲜又富有挑战性,能使我和我的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选题:在争议中坚持 前不久,我们县教育学会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教研精品展示活动”,邀请北京的李烈、华应龙,南京的阎勤、余颖、贲友林、张齐华等名师来我县讲学,同时我县也提供两节研究课,其中一节课的任务就交给了我。根据各位名师提供的课题,组委会考虑整个活动的课型与学段的分布,要求我上一节高年级的数学复习课或者活动课。我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斟酌选题,最终我选择了六年级数学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的是新授课的教学,复习课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复习课上成了简单的练习课,搞题海战,机械重复,学生苦不堪言。在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整理与复习课,我也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我认为,要上一节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孙咏梅 《黑河教育》2014,(12):16-16
正2013年3月起,我院开展"跟踪式听评课"主题教研活动。一年多来,我跟踪听了黑河小学数学团队九名教师的课,从中受益颇多,理解了"后茶馆式教学"的理念,也看到了教师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后的改变,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学情境创设不当,缺少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非常重要,但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认为没有教学情境就无法进行教学,没有情境就不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背景分析:2012年11月,学校举行了语文、数学年段教学组"优秀团队"评比活动,要求每个年级组派三位教师参加,其中一人说课、一人上课、一人进行课后反思。十多年没参加教学竞赛活动的我很荣幸地被选中,负责上课这项"光荣任务"。由于这次参赛的教学内容临时通知,又是借班上课,无疑给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增加了难度。幸好在我们六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六年级组获得"优秀团队"称号出了一份  相似文献   

20.
唐其梅 《海南教育》2014,(12):75-76
有幸参与了"高效课堂"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海南会场),亲自聆听了小学数学专家刘德武老师的"两位数加减法练习"一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刘老师平平常常一节课,很好地体现了练习课中的"三性",即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不得不让人佩服。课虽然已经结束,可课中的一幕幕却久久在我脑海中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