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那对作为中国"国礼"回赠给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让人记忆犹新。36年后,美国又把"熊猫""还回"了中国——《功夫熊猫》。2008年,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卷走了1.8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高达6.3亿美  相似文献   

2.
戴进 《职业圈》2009,(34):56-57
<正>"功夫"是中国的国萃,是中国的特色名片;"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世人喜爱。将两种元素结合起来的是好莱坞梦工厂,产品是动漫影片《功夫熊猫》。据悉,《功夫熊猫》放映仅三天便在中国内地市场创造了3800万元票房收入神话。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由影视符号的嵌入式传播有助于消弭跨文化传播中文化休克的可能性。中华武术以影视为载体对外传播早有成功的先例,李小龙和他的功夫片在西方文化中获得了高度的价值认同,并成为被他文化认可的经典东方文化符号。无论是《功夫熊猫》三部曲在全球热映并大获成功,还是时下被誉为国产动漫巅峰之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都吸收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功夫元素。《哪吒》在尚未公布海外上映前,仅凭国内的票房影响力就已经吸引了北美主流影评网站和海外媒体的关注,社交媒体推特和照片墙开始有画师在创作哪吒和敖丙的同人图。最终《哪  相似文献   

4.
2015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保持的纪录,成为中国市场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该片取材自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在原著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观众透过熟悉的人物和情节感受陌生的惊喜。《西游记》还是国外改编和传播最多的中国古代名著之一,"Monkey King"有很高知名度。日本曾四次将《西游记》改编为连续剧.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1,(8):57-58
当地时间2011年4月14日,备受瞩目的好莱坞3D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全球新闻发布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场发布会吸引了全球近百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在发布会上,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外语频道于2013年大胆尝试,重点打造了一部双语中国功夫教学系列片《拳心拳意》,以包括海外第二、第三代移民在内的国外受众为主要收视群,是首个以中英双语播出、系统地拆分讲解"24式太极拳"的中国功夫教学电视片。第一季从太极拳切入,借"功夫"这个具有标志性中国特征的文化符号,向世界观众传递传统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可欣 《职业圈》2014,(13):115-115
《现代企业文化》:英菲尼迪去年在中国迎来了一次大丰收,这与英菲尼迪的营销肯定是分不开的,请问英菲尼迪在营销策略上做了哪些努力才迎来了这次成功?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11):62-62
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提到两个东西能体现中国文化,一是饺子,二是功夫。问到对中国人的印象,最多的评语就是勤劳苦干。在不少美国国民的心中,中国的形象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还没有和落后松绑。需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留学生越派越多,这其中,我们的改变到底缺少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1,(5):190-191
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肖鹰在2011年8月22日发表的《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的博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这就造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与恶性循环,对两种文化模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只有大众文化在一曲高歌,  相似文献   

11.
周学选 《职业圈》2010,(34):79-83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写道:“管理正在重新寻找它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整个历史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刘康 《对外大传播》2011,(10):38-39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汪调研》让我们可以从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和角色,同时可以深层次地比对我们所宣传的“中国形象”和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作出了把文化建设作为支柱产业来重视抓好的大会《决议》,以此为指导又出台了我们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这对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成文化强国,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们企业学习《决议》和《纲要》后也深受鼓舞和砥砺,试就企业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相关建议,谈一点思考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2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掀起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又一次收视热潮。与此同时.该剧还远销欧洲、北美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中国电视剧走向海外市场最光辉的一笔。《李小龙传奇》在海外的成功传播.引起了关于如何通过推广流行文化来建构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一篇对外文化报道打动读者,选题这一关非常重要。笔者试结合对外文化报道的优秀案例浅析对外报道如何选题。1.文化产业或者文化经济。像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经营,国产影片和进口电影票房收入的变化等都是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文化题材,关键要善于抓住国内文化热点中的国际元素。以中国电影的对外报道为例,对外部在电影《阿凡达》登陆中国市场后,先后播发稿件《〈阿凡达》首日票房创中国电影市场新高》、《〈阿凡达〉8天破3亿连续创造中国电影纪录》、《〈阿凡达〉成中国票房新冠军》等稿件,被法新社、路透社等外电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独立报》、美国《辰报》等境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2,(1):4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突出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文化的视角拓展、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更  相似文献   

17.
正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1月下旬,一股寒流袭击了美国纽约,使气温骤然降到了零度以下。然而,3周前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成功访问像一股暖流仍然激荡在致力于中美友好的人们心中。尤其是江主席访问期间将外文出版社和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刚刚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大型丛书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作为礼品赠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消息被《纽约时报》所披露,在美国出版界和  相似文献   

19.
郭大卫 《文化交流》2012,(12):48-51
2012年5月的一天,夜幕降临,贝宁中国文化中心聚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当地居民。约20时许,武术散打短期培训班结业表演开始,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响起,几十名男女选手轮番登台表演,台下观众喝彩声此起彼伏。在贝宁首都科托努,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就坐落在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大门是一座典雅的中式牌坊,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经常举办演出、展览、讲座、书展、教学和电影放映等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贝宁人前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贝宁功夫学会1993年成立,现在已有3000多名成员,中国功夫已经  相似文献   

20.
近来常在报刊上读到这样的抱怨:目前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世界任何一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我并没有看到这种自以为对世界的深刻了解反映于我们不同层次的对外交往之中。我们确实需要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但是这项工作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选择性地介绍的文化是否具有亲和力,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比较的眼光和自知之明,而后两者都来自对别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