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陈青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21-22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的作用过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主要的日常货币管理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从货币政策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汇率影响效应、财富变动效应、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来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货币政策质量效果和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来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如人意,表现出许多非有效性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一结果是多方面的,但都与货币政策传导有关。通过我国货币政策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两者的相关性,指出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与健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如利率和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不畅,金融支持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提出了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存贷款计息方式,协调商业银行与各类利率之间的关系,改革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以弥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留下的空白。以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利率和汇率,是否会因这两次的调整而增加其相关性,就这一问题做出研究,得出利率——汇率传导机制通过迂回的影响国内经济的形式对汇率产生作用,而由于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专门研究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三种途径和对应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的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村璞  何静 《软科学》2012,26(10):59-65
突破原有的线性框架约束,使用非线性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传导渠道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三条,分别是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每一条渠道都有各自的门限值,各条渠道不同的门限值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非对称性特征,同时也形成了每一条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代宇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152-153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专门研究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三种途径和对应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的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过程。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效,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以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我国目前的转轨经济阶段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过程。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效,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以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我国目前的转轨经济阶段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施加两种约束的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实证结果不仅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证实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房价短期高涨的最主要原因;而且指出:房价的过快上涨对我国的消费和非房地产投资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中的代表省份湖南省和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货币政策的内部与外部传导机制,实证检验并分析了统一货币政策在湘粤两省产生的不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应考虑区域非均衡因素,提高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运作的基础。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着重分析两种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但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资本市场对实际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特别是股票收益、股票价格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越来越深刻,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指标变化的反应变得相当灵敏。资本市场的规模和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发展变化影响着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最优货币区理论两方面出发,分析了西部与东部的相关经济金融差异,得出了货币政策在西部存在区域效应的结论,并就平衡其区域效应提出了一些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6~2011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一个非线性LSTAR模型,系统分析了通货膨胀汇率传导效应的非线性性质。计量结果表明:首先,通货膨胀与自身滞后项、产出缺口、名义有效汇率变化率和超额货币变化率有关;其次,人民币升值无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最后,名义有效汇率变化率对通货膨胀具有非线性效应,且在2005年前后转换函数特征显著不同。因此,中国有待继续稳步深化汇率改革,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对汇率传导的非线性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春  曹佳  叶发强 《软科学》2010,24(3):44-47
采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2002~2008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发展两方面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稳定物价方面作用较小,并存在减弱趋势;信贷渠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上升,而货币渠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票据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票据市场传导机制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量自回归(VAR)、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IRF)等方法,对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国货币政策通过票据市场传导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进一步发挥票据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在目前中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规则制定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包括,中国货币政策规则中是否应纳入汇率等外部变量,货币政策中通胀指标的选择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采用的定价方式,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问题和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放开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然利率的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率平价理论是本文论证的基础,就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在利率平价理论揭示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套利机制,阐述了我国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利率市场化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美两国1982—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等方法分析中美财政赤字对经常项目影响的存在性差异和差异背后不同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财政赤字通过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对经常项目收支产生负向影响,而中国的财政赤字在凯恩斯乘数的作用下通过储蓄投资缺口传导机制对经常项目产生正向影响。在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应严格控制好财政赤字规模,合理安排金融市场化改革次序,警惕利率、汇率市场化引起类似美国的"双赤字"现象,防范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