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希用 《时代教育》2009,(7):178-179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考中,考生的得分往往不理想.本文就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特点,翻译的原则、要求,谈谈文言文翻译所涉及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在全国新课标卷中占分值10分,是区分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重点题型。备受师生的重视。怎样把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好,保证该题得高考呢?基本方法有两种:直译、意译。现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下:一、直译就是对文言文的句子做到逐字逐句的一一对应的翻译。在高考考查题型中绝大部分的画线要求翻译的句子重点考的是直译。直译可以做到字字落实,不遗漏给分点。直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语文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并对此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有不少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走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我们只有对文言文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加以研究 ,了然于心 ,才能做到迎考复习有的放矢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管窥之见。一、文言文高考命题特点人们认识某一事物的关键是抓住它的特点 ,对于高考文言文命题也是一样。文言文高考命题有那些特点呢 ?首先 ,我们从纵向发展上看。《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纵观近几年的《考试说明》 ,就可发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是高考文言文命题的最大特点。近几年《考试说明》始终把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考查的方向 ,而又以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为…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阅读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从以上几个方面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得分点。  相似文献   

6.
将文言文中的某些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重要内容。解答文言翻译题。要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六字真经”,即“留、对、换、增、删、调“。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考查综合性能力的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文言文语句翻译是必考内容,且分值在不断提高。前几年文言文翻译的分值为6分,2005年高考分值为8分,而2006年高考分值有的提高到10分,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要求。翻译文言文句子,命题者选材的标准一般是:(1)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2)在原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3)含义比较深的句子;(4)常见的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显得特殊的句子;(5)常见的文言习惯句式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即要忠实于原文意思,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要明白通畅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翻译时还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但要明白,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不仅要求准确,而且还要有文采。...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翻译文中的句段又是近几年来常用的一种考查方式。文言文翻译除了常说的直译和意译法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关键的或者说是技巧性的方法,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国军 《学语文》2005,(1):44-45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因此,要求先照实对应翻译,再增补完善,最后调整语序使之通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一直注重基础,主要考查常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而对内容的考查往往也落实在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上。从选材来看,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直是重点。近年来,个别地区也考查到其他文体。  相似文献   

11.
<正>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考查形式。高考中的文言文内容相对简单,大多是古文中相对完整独立的节选,因此将高考文言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很有必要,在阅读时重点从人、事、理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古文翻译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做好这个题型,除了平时老师要求的“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外,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点睛之语: 翻译文言文语句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不会太长,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命题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翻译题,是一道全面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题目。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这道题上失分比较多。如果考生能在读懂原文的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稳打稳扎,就一定能打胜仗。一、遵循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泽: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15.
正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自推行新课标以来,文言文翻译不仅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还同时是高考的难点,每年这片的失分点都较多。对于言文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将直译作为主要手段,时辅以意译。文言文直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字字落实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七个字:留、删、换、调、补、选、固。一、留国名、年号(干支纪年、纪月)、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庙号、特定称谓等。例如:至和元年(年号)七月某日(间),临川(地名)王某(人名)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除了"记"余下的皆可保留。  相似文献   

16.
纵观90年代以来的历次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考查已趋成熟.具体表现为自1995年起至今的三年,无论从其考查目的与要求以及测试形式与题型,分值安排与分布,还是考查重点等多方面看均已稳定,既体现了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原则,又有利于加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得到了专家们和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肯定.基于对未来几年内高考文言文试题不会有大的变化的估计,本文将对高考文言文测试中的文段选材及测试重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命题特点]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从选材上看主要是比较浅易和典范的史传文,内容主要是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为国尽忠、为民尽职、为子孝顺等,字数在350-500间;赋分前几年稳定在18-20分,2002年调整为21分,测试点主要在词语(实词、虚词)、句子(文言句式、句子翻译)和篇章(信息的筛选和对文意的理解)等方面。从命题趋势看,文言实词和虚词更接近教材,有的选项直接取材于教材。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2002年还增加了一道文言文翻译题,占5分,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译出原文…  相似文献   

18.
点睛之语: 翻译文言文语句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不会太长,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命题方式可能有两种,一是翻译第Ⅰ卷选择题的文言文语段中的有关句  相似文献   

19.
袁其顺 《广东教育》2008,(12):39-41
【考点阐释】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历年的命题来看,主要是人物传记的阅读理解,传承古人的优秀品质,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内容。而从历年高考选择的人物来看,不外乎是表现其“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的品质。而在对人物品质的评价考查上往往采用“筛选文中的信息”作为考查方式,它包括两道选择题,一是对人物性格和人品的考查,二是对人物所做的事件以及功绩的评说。  相似文献   

20.
一、文言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能综合考查文言水平,因此它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考试方式之一。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是指在文言翻译过程中,译文要与原文尽量保持对应关系,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并注意保持原文的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意译为辅是指无法直译的地方,如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难以直译的地方,采用意译的方法。二、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即准确、畅达、优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