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片断)师:课文中描写蔷薇花样子的句子,共有几处?生:两处。(多媒体映现:【雨前】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相似文献   

2.
在古诗词研究中,发现了对比、衬托之外的语言现象,我把它称为“对举”。要证明对举的存在,还得从对比说起。郑远汉《辞格辨异》概述“对比”的情况说,“‘对比’有的书叫‘对照’、‘映照’。修辞著作和教材差不多都作辞格收录了。《教材》说,‘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又引用了初中语文课本类似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4.
初中第三册课文《周处》中“为乡里所患”句,课本注释为;被地方上的人认为是祸患。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也说:“‘为’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义,具体在这一课中有‘认为’、‘当作’、‘作为’的意思”,要求指出课文中出现的“为乡里所患”、“始知为人情所患”句中“为”的意丈。《教参》据此字指明:此两个“为”都是“被……认为”的意  相似文献   

5.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一直记得高尔基对他的儿子说的那句话——“‘给’总比‘拿’愉快。”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是想到自己的语文课堂,想到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自己主动的“拿”,的确要比教师“好心”的“给”愉快得多,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6.
读书贵有疑。宋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教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学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四季的脚步》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读课文,体会四季的美。这时,有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他说:“老师,课文中有错字!你不是说一般来说除了写人以外,其他事物都用宝盖头的‘它’吗?为什么语文书上写四季的时候都不用‘它’,而用了女字旁的‘她’呢?”原来课文是这样写的:“春天的脚步悄悄,悄  相似文献   

7.
陈铁军 《四川教育》2013,(10):35-35
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与妻书》用典知多少安徽宿州市时村中学付振果巧用典故是《与妻书》一文的写作特色,“课文说明”指出:“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境重圆’等等。如果不指出来(共有十处),一般人还不觉有不少典故”。但这10处典故具体有哪些,编者并...  相似文献   

9.
汪隽 《学语文》2007,(3):32-32
人教社2005年第1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句中“御史”一词,课本注为:“战国时对史官的称呼”。这个注释的意思自然让人有两种理解:一是战国时称史官为“御史”,二是战国时的“御史”就是史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并非全然如此。课本注释不当。  相似文献   

10.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11.
日本出版界的朋友,要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入汉语课本。但在编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特地向老舍先生请教:“您的作品中有一处写道:‘开船喽!’请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你们常用的‘啦’字,而要用这个‘喽’字呢?”老舍先生略加思索,微微一笑,说:“这个地方,我记得当时自己是念过,推敲过的。在咱们中国的北方方言里边,‘喽’字是  相似文献   

12.
李瑞星 《现代家教》2002,(11):22-22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幼小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亦有自尊之心。父母应善于觉察并十分珍惜之。近日,偶渎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短文,对此感触更深。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有一次,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爸爸妈妈及4岁的弟弟萨沙到森林中去。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托利亚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全家人都围坐在野蔷薇附近。爸爸在看一本有趣的书。  相似文献   

13.
当学生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和第二次擦燃火柴这两节时,我问道:“你们读完这两段,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张云清同学大声说:“我有问题。老师,东西掉下来可以说‘落’,课文里说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亮光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落’?”  相似文献   

14.
孙建波 《文教资料》2005,(16):97-98
教完《祁黄羊》一文,我问学生:“课文第十一节中‘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这句话合乎人之常情吗?”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书上怎么可能出错?”他的话音刚落,马上得到一片支持的声音。“再想想。”我依然笑着说。又过了一会儿,一名尖子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句话不符合人之常情。”“为什么?”我紧接着  相似文献   

15.
茅盾先生的《风景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一文中有“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一句。课本解释其中的“浅浅”一词,说:“[浅浅(jiānjiān)]也作‘溅溅’,水疾流的样子。”我认为课文对“浅浅”一词的解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大仓老师》这篇课文,在原课文的基础上做了两处改动,这样一改使文章增色不少。 原文:“老师静静地叫我的名字:‘市太。’”现在改成:“‘市太。’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比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改动以后句子更真实更合情理。 作者第一次举手,老师没有喊到他,心情沮丧,所以当大仓老师问“没有其他的了吗?”的时候,市太“突然”高高举起了右手,可想而知,他多么希望老师喊自己的名字呀!“老师叫了我的名字”,当希望变成现实之后,他感到出乎意料,显得心慌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语文课上,一开讲我便信手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我家的小院,并让学生一齐把课题读一遍。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您把课题中的‘园’写成‘院’了。”我疑惑地看了那位学生一眼,低下头看了一下课本,呀,确实是“我家的小园”!于是,我马上把“院”改成了“园”。这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里闪过:这里为什么要用“园”而不用“院”呢?“园”与“院”有什么不同呢?何不趁此机会让同学们探究一番呢!于是,我对大家说:“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老师要谢谢他。可大家是否想过这里用‘院’可以吗?‘园’与‘院’到底有…  相似文献   

18.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一直苦苦探寻,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提升语文素养,进而爱上语文呢?唐山市教研员田贺书老师在文章中说:"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教有意义的语文’‘有意思地教语文’,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而不仅仅是‘怎样教’。‘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原来我一直是本末倒置,做了很多无用功啊!通过认真学习田老师的教育理论,我重  相似文献   

20.
4月22日早晨,我照例来到黑板左侧“每日提示”栏前。这天我写下的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今年活动主题:‘善待地球’。”回过身来,便有几个孩子捧着书来到我面前:“老师,我们课本里面有篇课文,是和地球有关的。您看———《地球万岁》,是一首诗呢!”孩子们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将语文教材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真好!就是黑板上这短短的一行字,就是这几个捧书的孩子,拉开了我班为期半月的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架起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我的心很痛很痛……”《地球万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的一篇略读课文,全诗包含着对地球无私奉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