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点分析】考查的范围有:作者、作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的相关情节和同学们对人物和相关内容的评析等。名著阅读常见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识记辨别类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等,我们必须熟悉名著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典故。理解概括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此类题要求我们不仅掌握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还要对其进行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述。感悟评析题有对人物、内容、思想的评析等,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答题技巧】例…  相似文献   

2.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井阳冈、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这些水浒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这些水浒人物为人们崇拜,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
名著阅读     
【聚焦考点】 名著阅读题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相关名著,主要涉及作品中人物、情节、内容以及写作手法、读后感悟等方面。题型多样,常见的有识记填空题、理解概括题、卡片归纳题、感悟评析题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文学名著已成为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在中考语文试题也有所反映,题型也由单纯型向研究型发展。下面就2004年的中考名著题举例如下:一、识记判别类例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题。①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_____和_____。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各地中考常从理解运用、培养创新意识的高度来考查学生的主观表达,考查角度较广泛、灵活。常见考点有:概括故事情节,明确小说的情节过程,欣赏小说的线索、铺垫、突变、照应等情节特点;辨别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评价人物性格特征;在情节和环境描写中把握人物的个性;综合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品味其中的艺术手法,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作用;抓住点明主题的关键句子,揣摩标题的含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一、表格式书面表达的特点表格式书面表达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这类题的特点是根据试题提供的表格内容及汉语提示,写出若干语境相符、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句子。表格式作文涉及的题材比较广,可以是人物(单位)介绍、通知、新闻报道等,也可以是信件、日记、故事等。要做好这类  相似文献   

7.
凡看过《水浒传》、说宋江好的,少。我小时候听爸爸讲水浒英雄的故事,故事里的打虎英雄武松、足智多谋的军师吴用、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等一干英雄好汉令年幼的我钦佩不已。而宋江,武不及玉麒麟卢俊义,文不比智多星吴用,勇不胜豹子头林冲,威不过花和尚鲁智深,直不达行者武松,机灵甚至比不上鼓上蚤时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  相似文献   

8.
阅读《水浒传》,写了几则札记,现整理如下,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为什么取名“水浒传”南宋时期,水浒故事开始流行,骚人墨客、书会才人,以及勾栏瓦舍的卖艺者,各写各的,各说各的。那时,还没有《水浒传》这个名字,只有以人物的姓氏或绰号命名的单篇故事.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里,便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在《宣和遗事》里,《水浒传》的一些主要故事情节虽然已经出现了,但也没有一个总的题目。这大概就是鲁迅所说的“小本《水浒》故事”流行时期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考了“董西厢”、“王西厢”中法聪、惠明等形象。宋洪迈《夷坚志》也为花和尚的故事提供了不少素材。鲁智深出奇寻沽、大闹禅室、醉打山门、倒拔垂杨等情节,都与《夷坚志》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生在作答名著阅读题时,由于不能准确理解人物的语言,造成失分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只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并没有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阅读名著,不可忽视其中重要人物的"名言"。原因有三:"名言"是集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载体,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镜子,情节发展的推手、人物命运的预兆。  相似文献   

11.
何为民 《中学文科》2004,(11):75-89,96
纵观全国各地的阅读理解题的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阅读短文后,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二是阅读短文后做单项选择题。这两种题型均属客观题。从今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阅读材料来看,通常为幽默故事、人物轶事、科普文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阅读理解题不同于完形填空,它不在于对语法知识的综合利用,而是侧重于对学生语言技巧即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及对短文综合评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写《我听到的一个故事》的过程中是否要对讲述者进行交待或描写?我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老师:根据文题,所写故事是一个我“听”来的故事,那么,自然会有讲故事的人。因此,对讲故事的人应该作必要的交待或描写。但写作的重点绝不是这个人,而是听来的故事本身。至于“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这个“情况”包含哪些内容,它可以是作者的插话、表情及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其中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最好不写,因为你能把故事记住并写出来,至少说明故事对你的影响是大的,…  相似文献   

13.
表达技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面对这道题却无从下手 ,因而这也是高考中学生易丢分的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和不知古诗表达技巧有哪些。中国古诗浩如烟海 ,如果在复习备考阶段要学生把所有的古诗都读懂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教会学生掌握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古诗表达技巧 ,那么学生在复习备考中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  相似文献   

14.
名著是文学中的瑰宝,阅读名著就是跟大师对话,能使我们获得很多启示。它不仅有陶冶和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也是增强一个人文化功底和精神底蕴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角度一般是了解、识记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熟悉、掌握名著重点回目和段落,分析、评价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赏析名著中著名场景和经典情节。名著阅读常见题型有识记辨别型、理解概括型、感悟评析型、推荐拓展型。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卷第二大题是科技文或社科文阅读题。此题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多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或成果,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阅读此类材料的目标是准确辨别、接受和理解材料所传达的重要信息;阅读时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命题的目的是考查辨别、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题型是选择题。怎样做好此类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袁坚 《父母必读》2020,(1):10-11
Preface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不要只盯着故事,即便是在故事类绘本中,也有人物、场景等多种元素值得孩子去关注、发掘。该怎样给孩子读绘本?家长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答案:"带着他读绘本里的故事,然后讲讲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让他复述故事或者跟着绘本阅读认字……"其实,阅读能够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认识几个文字。  相似文献   

17.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之一,原名鲁达,人送绰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一个脾性暴躁、嫉恶如仇且有勇有谋的人。他在梁山108名好汉中位列第十三位,是三十六天罡星之一,星号天孤星。基于此,主要针对《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期能进一步促进读者对鲁智深人物形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在低年级教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喜欢活动,易动感情和思维能力薄弱等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主要做法是:一、把情感基数变为数的运算儿童入学前,大都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听过、看过许多童话、寓言、小故事等,听故事是他们这一时期的最大爱好。虽然他们的理性分析和思维辨别能力较差,但是却比较容易受故事情节的感染,好动感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以故事、童话等形式,把数的运算贯穿其中,使学生从数的变化结果,产生对故事人物的情绪变…  相似文献   

19.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的涉及一个人物,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围绕后者设计的相关人物配伍题(或填空题),有时有一定的难度。请看下面的试题——“如坐春风”等四个成语与历史人物有关系,下列各项标出了相应  相似文献   

20.
徐畔 《教书育人》2006,(12):78-79
一、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常见阅读题型 题型一:细节题 1.标志:针对wh—question提问。 2.作题的关键在于返回原文,不要凭印象作题,返回原文要有定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