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语文教学论著也都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可见 ,课堂提问大有心理学的探讨价值。一、课堂提问的心理学意义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的常规武器 ,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然而 ,一些语文教师对这种常规武器的运用却不甚自如 ,除了运用提问技巧不够熟练以外 ,未能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把握提问的内容、方式等也是一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 ,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创设情境、催化思考、调控进程。1 .创设情境语文教学的情境其实…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围绕“三维目标”,开展“三种学习”,实现“三个转变”。但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缺憾:“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随意提问多,启发思维少;重视形式多,实质落实少”。其解决对策是开展“三项研讨”:主题研讨,转变观念,提升理念;课前研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案例研讨,改革课堂,改进课堂。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营造问题情境、催化拓展思维、调控教学进程。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绉一池春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可以说提问是一种艺术。“问什么”、“怎么问”常常是教师困惑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灵性的光彩,碰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矛盾情境、巧设“曲问”情境、分层设计提问、注意提问深度等途径提高提问艺术,实现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一个完整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由众多的基本教学环节构成,如新课导入、内容整合、课堂提问、情境创设、讨论组织、史料运用、课堂生成、联系现实、环节过渡和结尾艺术等。其中的课堂提问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古人云:“善教者,必善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用问题串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问题串,就是把问题组成系列,让学生带着系列问题积极、自主地学习,从不同角度深化认识,从而有效地解决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沟通师生的情感,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质量低劣、随心所欲的课堂提问则会涣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挠其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初步巩固——布置作业.使“学海无涯苦作舟”之“苦”真正成了“枯燥乏味、单调”的代名词。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有效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人“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上,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一个有效教学的历史教师应该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课堂提问从内容、结构、导学关系等诸方面的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相似文献   

9.
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曾言:“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因此,着眼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就要减少提问的“量”,增加提问的“质”。教师要用精炼的问题和情境引导、激活课堂,使学生长时间、深层次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一问抵多问”。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问”是点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而那种随心所欲,零敲碎打式的提问是十分有害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以问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三个不可:一不可未经认真思考即脱口而问;二不可在学生思维没有进入问题情境时就频频发问;三不可以问代教,用“满堂问”来统领教学。所以我认为,课堂设疑提问必须达到四个基本要求: 1.问要有值。提问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述要清晰、准…  相似文献   

11.
杨李花 《教书育人》2001,(21):16-17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重要地位,而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最为讲究的当首推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分析质疑,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反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和习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像,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给直接答案多,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12.
好奇、爱提问是人类的天性,而现在我们的课堂却鲜有学生提问的。正如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坦言:“不愿意提问题,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地理新课标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布鲁巴克等西方教育家的观点启示我们:重视创设情境、注重形式创新、强调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思”、“问”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学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于实践,笔者从创设学生敢问的氛围、激发学生想问的热情、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三方面着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现在不少教师十分重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但由于提问缺乏精心设计,缺乏启发性和普遍性,所以,提问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提问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师生、生生互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解疑释惑、攻坚克难,促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熏陶的高效途径。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大小。教师课堂提问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提问的高效益,不妨在课堂提问的“五色”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自古以来教育要破开的迷局,当下教育改革为破此局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在不断深化。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命题立意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主动应对素养立意和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试题,一线教师应当从研究经典高考题入手,构建真实情境课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优化解题技法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李健 《江苏教育》2022,(27):60-62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最高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般蕴含在史料和历史事件之中。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需要在教学立意、情境营造及课堂延伸等多方面下功夫:以“课魂”统筹,引领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方向;以“情境”渲染,营造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氛围;以“课程”延伸,拓展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杨洁 《现代语文》2009,(6):123-124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丽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得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开其辞”。强调的是教学中启发、提问的时机与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可以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使课堂提问更富有成效。但是从大量的语文课堂日常提问的分析发现,提问的功能发挥常常不足以实现提问的行为价值。究其原因,在提问的优化设计上,教师研究不足。依据对文本所设计的提问千变万化,如何从中发掘具有审美和创新特性的问题,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笔者不揣鄙陋试对课堂提问作艺术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人“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力求实现课堂提问的科学安排和艺术组织。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的提问。提问就是设嚣情境把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去探讨,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