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衍乐 《新闻世界》2010,(12):33-34
我国男性时尚杂志逐步成长,市场细分化成为必然。《型男志Men’s JOKER〉)的创刊使得市场上又多了一份时装类男刊。把握目标读者群的独特性,研究他们的心理与生活需求才是男性时尚杂志发展的王道。  相似文献   

2.
李娟 《青年记者》2017,(17):61-62
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 1.男性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 男性时尚杂志于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2004年前后发展迅速,2010年前后陷于沉寂,如今回归热卖.但是,目前,男性时尚杂志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是比较少的,盈利也相对较少.据调查,截至2016年中旬,男性时尚杂志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男人装》(21%)、《时尚先生》(14%)、《智足GQ》(12%).但从市场上男性时尚杂志的销售量和网络销售量来看,男性时尚杂志所受欢迎的程度远远低于女性时尚杂志,男性时尚杂志的购买者大部分是关注时尚的男性,其所受的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低于女性时尚杂志.  相似文献   

3.
马兰 《传媒》2004,(9):34-35
目前,随着境内外越来越多的投资注入与海内外合作加深,时尚类杂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细分出现了几大群落,如主妇类、少女类、男性类、综合类等,有关情况可见表1.比起原来的综合类时尚杂志占大多数的局面,显示出了时尚杂志多元化竞争的前景.时尚类杂志细分读者群是因为广告主的市场竞争出现了细分,比如今年四五月份关于我国男性时尚杂志市场形成原因的讨论,男性时尚杂志从业者指出,男士用品的日趋增多是主要原因.就这样,我国时尚类杂志跟着国际时尚品牌将我国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步伐,亦步亦趋,对应于其广告主的目标消费群,将读者群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4.
我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品牌传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男性时尚杂志发展迅速.如今,男性时尚杂志领域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走品牌化之路成为发展共识.在媒介融合时代,男性时尚杂志如何整合媒介资源进行品牌传播,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5.
红尘 《新闻界》2005,(1):78-79
一、时尚杂志的热潮 在2004年北京文博会的国际书刊展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各种琳琅满目的时尚杂志。它们以华美亮丽的封面,精美高档的印刷,紧贴生活与潮流的内容,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在北京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公布的2004年6月国内期刊广告市场投放额中,时尚类杂志稳居榜首,其广告收入为15544.47万元。时尚、财经和计算机三类热销期刊在我国杂志广告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6.
随着男性时尚工业的发展,台湾男性逐渐注意自身品味,对于时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男性时尚杂志阅读率相对提升.根据2005上半年男性时尚杂志阅读调查显示,25~34岁的男性有1%看过,居于榜首;其次为0.9%的及0.8%的.着眼于台湾男性时尚杂志市场仍有相当大的开发性,2005年以主打人文内容投入台湾市场,随之跟进,提供读者极具实用性的时尚生活信息.  相似文献   

7.
国内男性杂志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深 《编辑之友》2006,(4):47-50
提到男性杂志,大多数的国人想到的可能是Playboy等知名的国外品牌,而对于国内的男性杂志了解甚少,甚至不太明确男性杂志的具体范畴.这多半归因于国内的男性杂志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时尚类杂志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其中绝大部分杂志都是面向女性读者,而针对男性读者的时尚杂志却不多见.在多年的沉寂和蛰伏之后,近年来国内男性杂志市场开始蠢蠢欲动,国内媒体人士也将其视为期刊市场的一块"大馅饼".  相似文献   

8.
以男性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时尚杂志于2004年至2005年在中国纷纷推出,形成了中国期刊界新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国际男性时尚刊物与中国男性时尚刊物的市场格局的分析与比较,阐明并归纳了中国男性时尚刊物的三大特征,意在分析作为新的增长极的男性时尚刊物的发展方向取向和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9.
香江波 《出版参考》2013,(13):32-33,37
时尚杂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商品,在我国期刊市场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我国时尚杂志的发展最早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具现代时尚杂志的元素开始,先后经历了抗战、文革时期国内杂志出版业的整体不景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著名男性时尚杂志纷纷登陆中国,男性时尚杂志从2003年的寥寥几种一跃变为目前的几十种.这使得中国男性杂志的高端市场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然而男性杂志的低端市场却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本文主要通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特别关注>杂志的成功之道,来探讨促进国内低码洋男性杂志发展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东旭 《传媒》2016,(17):37-38
公众注意力作为宝贵的市场资源,已经成为目前时尚杂志攻关的重要课题。拥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封面是时尚杂志吸引公众眼球的名片,是杂志营销之利器。因此,作为有效营销手段的时尚杂志封面设计,也极容易走进过度商业化的误区。只有定位准确、坚持创新,在优化设计中不过度使用设计元素、慎用夸张手法,时尚杂志封面才能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实现认知度与美誉度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对时尚杂志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尚是在某一时期为一部分人所拥有,又为大部分人所羡慕并能群起而效之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方式,而时尚杂志则是时尚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以对格调的宣扬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时尚杂志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刚刚引入我国开始,人们对这种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的传播现象就存在种种怀疑和非议.特别是近年来,时尚杂志的市场空间被看好,众多杂志纷纷效仿,在一哄而上的情况下难免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的选题策划、大同小异的图文编排、缺乏创意的版式设计、办刊质量的不尽如人意,这一切都引发了针对时尚杂志的更多批判.  相似文献   

13.
马聪 《新闻世界》2005,(11):47-48
尽管萨达姆监狱中的生活遭多次披露.甚至连洗内裤的照片都见诸报端.但负责看守萨达姆的美国大兵公开细述萨达姆的监狱生活细节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提前出版的美国男性时尚杂志《GQ》大篇幅刊登美军讲述的萨达姆的狱中生活,许多细节令外界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初冬的北京街头,大小报刊亭中多了一本名叫<风度>的时尚杂志.其东家是北京周报社,但由于是与国际大刊Maxim进行版权合作,创办伊始也掀起男性时尚期刊界的阵阵涟漪.巧合的是,这一年被坊间认为是男性时尚期刊"市场检验年"的开始,不少男性期刊在<风度>出生的11月份遭遇"滑铁卢".选择这个时机空降中国内地,<风度>总编高翊峯称这是酝酿许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女权主义者开始关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90年代后期,中国的男性杂志逐渐兴起,21世纪才得以繁荣发展。女性在我国男性时尚杂志中呈现出多样的特点,成因很多。本文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男人装》与《时尚先生》两本男性时尚杂志对比研究,从凝视视角剖析男性时尚杂志中女性形象的成因及其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传播民族志方法将中国与美国顶级时尚杂志Esquire进行版权合作的男性时尚杂志《时尚先生》,作为研究市场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本土媒介的经典个案,结合批判取向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洞察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商品化运作过程及其蕴藏的依附经济模式,探索后殖民国家的男性时尚媒介在版权贸易和品牌广告的掌控下,如何重构中国的男性气质、阶级与商品的图貌,从而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秩序,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相似文献   

17.
时尚的欲望     
当读者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杂志时,很少人是被杂志里展示着动辄上千、上万的奢侈品打动,似乎附杂志陪送的一支唇彩、一枚胸针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在中国,各类时尚杂志所能做的,只能是帮助中国读者完成时尚意识的启蒙。1988年,《ELLE》以《世界时装之苑》之名来到中国时是这样,如今的《VOGUE》仍无法改变这个角色。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五大女性时尚杂志都登陆神州大地。而本土的时尚杂志尽管这几年如雨后春笋,但有不少是来去匆匆,一年半载就因广告不足或恶性促销后劲不足下马。本土时尚杂志弱得不堪一击?现在办一份本土时尚杂志真是根本没希望吗?  相似文献   

19.
女性时尚杂志:在发展中走向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人读报,女人阅刊".买报纸的80%是男性,而买杂志的70%是女性.在琳琅满目的杂志市场上,针对女性创办的杂志占据了大半边市场,其中女性时尚类杂志近年来迅速增长.女性时尚杂志在种类上纷繁众多,但却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创始人布鲁斯·D·亨德森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竞争性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竞争者不会超过三个!"在日益成熟的杂志市场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必然促使目前的女性时尚杂志进行新一轮洗牌.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第一本女性时尚杂志——《世界时装之苑ELLE》1987年创办以来,女性时尚杂志经历了蓬勃的发展。在我国,女性时尚杂志拥有庞大的读者市场。笔者从符号学的角度,以索绪尔、皮尔斯、罗兰·巴特、鲍德里亚等符号学家的理论为支撑,对女性时尚杂志中的书写服装和意象服装进行分析,探讨女性时尚杂志是怎样通过创造意义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