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瓦卡尔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领导人,是印度人民党的精神领袖,其创立的印度教徒特性理论对印度历史影响至深。印度教徒特性是一种独特的以宗教文化心理进行民族甄别的标准,包括共同地域、共同血脉、共同文化以及共同的法律和仪式四大要素,目的是要在印度建立一个以这样的宗教民族为主体的印度教国家。  相似文献   

2.
印度宗教民族主义主要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民族主义。两者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带有一定的狭隘性和极端性。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以及宗教对立等是其产生的原因。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严重威胁印度及整个南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一)亚洲革命风暴1.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2.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二)亚洲的觉醒1.典型事件: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  相似文献   

4.
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历史进程中,分多合少,甚至从来没有一个中央政权能统一整个印度。而英国殖民者在短短的一百年(1757-1857年)中,征服了整个印度,其原因令人深思。本文主要就印度的地理环境、宗教、民族的复杂性及村社的封闭性等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一百年前,在印度辽阔的土地上,燃起了起义的烽火。这是有广大群众参加的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了将近两年,虽然最后在外国殖民者与本国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镇压下归于失败,但是它仍然有力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且留下光辉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传统,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民族主义的极端形态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诱因。在其影响下,国际恐怖主义将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继续存在下去,并有可能在一些地区重新激化,要从根本上铲除,必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亚洲,严重地破坏了亚洲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认清殖民主义的罪恶面目。 2.讲述亚洲革命风暴概况(主要是印度民族起义),使学生认识这场革命风暴既是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在一些国家又是反封建的。它打击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二、教学重点: 重点: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三、教具: 彩色《亚洲政区图》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上学期我们已学过“英国工业革命”这一章,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后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  相似文献   

9.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度被征服到发生起义的一百年中,英国在印度确立了自己的统冶,对印度人民的剥削日益加强,这一切引起了印度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就是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是正当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的时候开始的。这个时期(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对印度进行的殖民剥削,采取了特殊的方式。马克思指出:“在整个十八世纪中,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与其说是通过比较不重要的贸易手段获得的,毋宁说是通过直接掠夺这个国家,抢占大量财富的办法获得,然后运往英国去的。”对印度农民进行税收掠夺是这个时期殖民剥削的  相似文献   

10.
教派冲突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中的一大特点,并且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教派冲突愈演愈烈。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和英国殖民当局的离间政策相关,但更多的还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自身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其背后既有复杂的宗教文化方面的因素,也与当时印度各民族政党利用民众的宗教信仰来争夺现实利益的策略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继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而按踵暴发的,是直接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给了初步形成的不列颠殖民帝国以沉重的打击,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农民是它的主要动力,而穿了军装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  相似文献   

12.
<正>郭家宏教授:"分而治之"作为一种统治政策十分古老,它是历史上许多大的帝国惯用的手法。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印殖民政府为防止印度不同宗教、社会阶层之间再次"结盟",威胁英帝国的权威,将"分而治之"政策视为统治印度的根本原则,挑动印度的教派对立,导致印度最终分裂。1947年8月印度独立,同时印度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此时,大量印度教、锡克教民众涌向印度,穆斯林涌向巴基斯坦,这样大规模的人口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82页:“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其中“190年”这个数字不确切,分析如下。自1526年始,莫卧儿王朝开始统治印度。18世纪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陷入四分五裂。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等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殖民者的附庸,英国开始了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的历程。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英国政府为了尽快镇压起义,稳定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于1858年8月英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并于1858年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4.
宗教民族主义是基于宗教认同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宗教的文化性,文化的宗教性,宗教的民族性,民族的宗教性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是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由于宗教民族主义作用的两重性,我们要对其作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5.
1857年起义失败的原因曾激动了英国和印度的历史家们。英国早期的历史家强调起义军方面失败是因为他们组织得不好,团结得不好,不能提供有效的军事领导。印度的历史家们进一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把失败与印度起义军领导的性质联系起来,指出它是落后和封建的。某些印度历史家们,根据对于当时印度领导的有理由的批评,倾向于否认起义的民族性质,他们甚至以教条的和非历史的字眼,作出对于起义领袖的批评。给印度政府撰写最新的官方关于1857年起义历史的申博士,和最先接受这同一任务而后来又自己另写了一本书的马朱姆达博士,都不同程度的强调说明起义领袖们的动机,没有一个是出自纯粹的爱国,而是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61页:“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可见莫卧儿帝国的终结在“1857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课本第104页:“1857年,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率先发动起义,不久,起义军占领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由此可见,“1857年”“莫卧儿王朝”仍然存在。《教学参考书》第237页:“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皇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才正式结束。”综上可见,莫卧儿王朝结束时间应为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内的1858年,而非1857年。课本第6…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正值英国殖民统治走向没落,反殖民统治风暴日益掀起的历史关键时期。印度伟大的诗人、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泰戈尔(Rabindranth Tagore,1861—1941),面对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日益加紧的文化侵略,印度文化陷入崩溃边缘,教育制度日益沦为维护殖民统治工具的深重危机,充当了印度民族教育的开路先峰。他于1901年在桑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1921年在此基础上奇迹般地建设成国际大学。他利用这一教育圣地,整理、挖掘和颂扬频临崩溃的民族文化,向世界人民显示印度民族文化的特点,关心教育与印度民族经济生活的联系,采用民族语教学,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之于创造性的教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教材在亚洲革命风暴一节中,重点讲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但是,对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主力军———“土兵”,教材及教参都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表述。什么是“土兵”?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等相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点。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给英属印度的两大宗教族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带来了灵感,他们逐渐有了现代政治的意识,并开始在英帝国提供的舞台上学习现代政治。时任英印总督寇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1905年孟加拉分割。它打破了自1857年兵变风波之后印度民族主义长期"蛰伏"的局面,开启了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大门。孟加拉分割对印度民族主义产生了较大影响:印度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国大党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敌对意识加深了。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代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和印度社会国情(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特点,制定了实现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四大原则(纲领):即民族主义、议会民主、社会主义和世俗主义,并把它载入国大党党纲。国大党领导人这一富有远见的建国方略\决策和定位,成为独立后印度现代政治发展的主旋律。这四大原则中,民族主义是捍卫印度国家独立和维护主权的象征。社会主义是当时顺乎民心的一个时髦口号,目的是缓和国内矛盾,消除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和谋求政治资本。世俗主义和议会民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