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类复音介词的考察,揭示出由"着"附加生成的复音介词是清代汉语复音介词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清初"X着"类复音介词使用频繁,这一阶段"X着"类介词内部,语法化程度不一,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局面。"X着"类介词中的"着"也并非处于同一虚化程度,有的保留了一定的体意义,有的则虚化为词内成分。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复音介词"X着"主要对译着满语的后置词、格助词成分,这些成分在汉译为介词时就是否带"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满汉合璧会话书是专供旗人学习北京话的语言材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音介词及双音介词的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祖堂集》中的复音介词,集中反映了晚唐五代复音介词的整体面貌特征。与上古、中古相比,《祖堂集》复音介词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且在构成方式与分布位置上也有其特点。由此可见,至晚唐五代时期,复音介词发展已比较成熟,为现代汉语复音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今文《周书》共有复音虚词36个,其中复音副词14个,复音助词9,复音连词8个,复音代词3个,复音介词2个.在深入分析这些复音虚词的语法作用、语法意义、词性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今文《周书》复音虚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蓝生 《中国语文》2012,(4):291-308,383
本文所谓连—介词是指能够兼做并列连词的介词,汉语的连—介词至少有四个来源:(1)伴随义动词"和、跟、同"等;(2)使役义动词"唤、教";(3)给予义动词"与、给";(4)同位结构"我两个"中的数量词"两个"。文中描述了这四类连—介词语法化的动因和路径,归纳了它们语法化的三种类型;对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解释;结合论题,对语法化的普遍规律进行了一些概括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众多学者对汉语介词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的汉语介词进行浅析,从四个方面了解汉语介词语法化的研究历程:(一)实词虚化的过程;(二)介词语法化的句法环境;(三)介词语法化的语义条件;(四)介词语法化的宾语扩充。  相似文献   

6.
"拿"在湖南汝城话中既可以作动词也能作介词,作介词时既能表处置,又能表被动,还能表施与.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拿"的意义和用法;(2)"拿"的歧义及其消解;(3)"拿"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三)常用作介词、副词以及代词:“以”“为”;“乃”“惟(唯、维)”;“其”“若”“或”。1“.以”与断句。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2)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2“.为”与断句。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经过全面考察,《世说新语》复音连词共34个,按照语义内容的差别,可分为8类:顺承复音连词、让步复音连词、假设复音连词、因果复音连词、转折复音连词、递进复音连词、选择复音连词、条件复音连词。通过共时、历时比较,以期勾勒出《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的基本面貌:复音连词在此时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它不仅继承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连词,如"于是"、"所以"等,还产生了部分新词"为复"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大量的数据证明:汉语复音化之初越是口语性强的作品,复音化的程度越高;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却反过来,即越是书面语强的作品,复音化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在”是一个多栖性词,因为它既具有动词的性质,又具有副词、介词等性质。如:(1)“小明在教室里”。“在”是动词;(2)“小明在做功课”。“在”是副词;(3)“小明在教室里做功课。”“在”是介词。为什么?这要看“在”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我们知道,一个完全句应具有主语、谓语两个部分。如果找句子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