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谞 《湖北档案》2006,(3):37-37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是继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一次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投入了包括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的三十多万精锐部队,日本投入了侵华日军的主力第十一军的十余万部队,在荆楚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反复拉锯血战,来回厮杀.虽然日军最后攻陷了宜昌,但是中国军队也给予了日本侵略军沉重的打击.就在这次战役中,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职位最高的中国军人,也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疆场的最高军队将领.  相似文献   

2.
滇西抗战从1942年5月日军入侵我国滇西开始,到1945年1月中美盟军将敌人赶出国门结束,前后历时两年零八个月,敌我双方先后投入兵力总计达三十余万人,死伤人数超过十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印、缅抗日战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战役,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是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在百万以上,如此大规模会战不仅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罕见,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屈指可数。淞沪会战是由一个个局部战事汇聚而成的,在海岸线自西向东有浏河、狮子林、宝山、川沙的拼杀,在黄浦江沿岸自北向南有蕰藻浜、杨树浦、虹口的争夺。在这曲震撼人心的悲歌中,中国将士们前赴后继,用铁血书写他们人生最后的篇章。姚子青血战宝山,全营殉职;谢晋元留守四行,孤军  相似文献   

4.
72年前的滦河会战,是“二次北伐”的最后一战。会战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至第四集团军抽调部队组成的东征军和张学良统辖的奉军为一方,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为另一方,双方在滦河两岸展开激战。从1928年9月2日至9……  相似文献   

5.
大众 《兰台内外》2012,(5):18-19
在壮怀激烈的8年抗战中,有一场战役被众多的历史学家和军事专家视为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就是发生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这一战惊天地泣鬼神,常德全城尽毁于战火,没有—块青石板路匕没有尸体;这一战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中国军队仅师长就牺牲了3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全流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大面积洪灾,千百万军民奋起抗洪,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作为这次抗洪救灾的突击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41万多兵力,成为自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沿江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与之相适应,作为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在这次抗洪救灾宣传中,无论投入的编辑记者力量,还是拿出的版面、宣传的规模,都创下了战役性宣传的纪录。据初步统计,从6月20日至9月中旬,军报已发表有关抗洪救灾的各类稿件3000多篇、图片500多幅,推出抗洪专版100多个,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的上海淞沪抗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斗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激烈残酷的一次战役。国民政府几乎将它所有最精锐的主力部队都投入了战场。胡宗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这支号称"天下第一军"、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从1937年9月初奉命投入淞沪战场,血战两月余,直至战役结束,为这次战役付出了惨重的  相似文献   

8.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围歼作战。本次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2万余人,粉碎了日军对上高的进攻,确保上高不被日军占领。战前中国军事当局对第三、第九战区作战地境线进行了重新划分,是上高会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军队良好的后方勤务,也确保了本次会战能够取胜。  相似文献   

9.
淞沪会战起于1937年3月13日,终于11月13日,历时整整三个月。会战已经过去60多年,但对会战的评价却是见仁见智,各持一说。大致从研究革命史的角度来考察,对淞沪会战持否定意见居多;而从研究民国史的角度来考察,对淞沪会战意义持肯定意见居多。近日读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一书,对淞沪会战多有论述,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周进银 《档案时空》2015,(11):19-20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古即为"荆楚重镇"的长沙(县)首当其冲,成为日寇入侵的重点。日寇不仅先后四次对长沙展开大规模军事进攻(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而且丧尽天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长沙县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长沙县根据上级党史部门要求,对境内革命遗址进行了普查、登记和评估,共登记革命遗址83处,其中涉及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的遗址达10多处。  相似文献   

11.
暴雨,洪水,百年不遇。江淮、太湖流域许多城市被水围困,无数乡村一片汪洋。陆军、空军、海军等部队接踵出动,华东三军投入抗洪救灾的兵力近20万人次。这是这里自渡江战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兵力调动。在军民并肩抗洪救灾如火如荼的时刻,我们一行3人奉命于7月13日赶赴华东,与南京军区记者站同志一起,组成抗洪救灾报道组,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和解放军分社党组的直接指挥下,开始了这场战役性报道。一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不仅是紧张艰苦,最主要的是情况来得突然,大家仓促上阵,对如何搞好这场战役性报道心中无数。同时,华东抗洪救灾投入的部队多,军兵种杂,  相似文献   

12.
淞沪会战(又称"8·13淞沪战役"),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开始。日本侵略军先后调集10个师28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全流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大面积洪灾,千百万军民奋起抗洪,写下了感天泣地的壮丽篇章。作为这次抗洪救灾的突击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30多万兵力,成为自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沿江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与之相适应,作为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  相似文献   

14.
汪平秀 《兰台世界》2017,(10):71-74
长衡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场重要的战争。目前,全面研究长衡会战的专门著作仅两部,成果较为薄弱,研究有待加强。而对长衡会战的重要战役衡阳保卫战的研究,成果则较丰厚,涌现出大量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并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全流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大面积洪灾,千百万军民奋起抗洪,写下了感天泣地的壮丽篇章。作为这次抗洪救灾的突击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30多万兵力,成为自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沿江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与之相适应,作为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在这次抗洪救灾宣传中,无论就投入的编辑记者力量,还是就拿出的版面、宣传的规模而言,都创下了战役性宣传的纪录。据初步统计,从6月20日到9月中旬,军报已发表有关抗洪救灾的各类稿件3000多篇、图片500多幅,推出抗洪专版100多个,合计使用版面200多个,其中许多报…  相似文献   

16.
宁绍战役和浙赣战役是抗战中期在浙江发生的两次规模较大的正面战场战役。宁绍战役,又称浙东战役(敌称之为“浙东作战”),发生于1941年4—5月。它是日军对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省沿海登陆封锁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封锁浙江沿海,夺取宁波、温州等港口贮存的物资。1940年底到1941年初,日本加紧进行其“南进”的军事准备,决定在南进期间从地面海面及空中施行全面封锁,以加强对华经济压迫。4月19日,日军在浙东沿海的镇海、石浦、海门、瑞安实施登陆,宁绍战役由此爆发。日军投入的兵力有4万多人,另有海空军配合其军事行动。战役持续了…  相似文献   

17.
在历次抵抗外寇入侵的斗争中,中华儿女都表现出英勇杀敌、"马革裹尸"的豪情气概,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就甘肃来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进犯浙江,河州人朱贵率甘军2000人出征,他与所属大部英勇阵亡。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甘军将士喋血正阳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的利益,许多陇原儿女也血洒抗战疆场。甘肃陇西县所属城南黄石坪人贾虎生,曾在三十二师九六团当列兵,下中土班长。1937年10月13日参加凇沪抗战、陈家行战役,"弹贯胸部,殉国"。淞沪战役历时3个月,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和攻守作战的激烈程度,在抗战史上是罕见的。西固县(今舟曲县)人杨西震,"七七事变"后他  相似文献   

18.
魏庆 《航空档案》2005,(8):23-25
中俄联合演习-“和平使命-2005”于8月18日举行。俄军第76空降师参加演习全程。该师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出来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39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0多位官兵被授予了苏军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9.
中俄军演     
《中国新闻周刊》2005,(32):10-11
8月18日至25日,中俄双方举行名为“和平使命—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分三个阶段:18日至1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主要演练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20日至22日在山东半岛,主要演练兵力投送与展开、调整并定下决心和组织战役协同:23日至25日在山东半岛主要演练正式实施交战。  相似文献   

20.
60:80这个数字比,因为淮海战役而为人熟知。此一役,60万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8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60:80背后的数字比鲜为人知,却被一些战争研究者视为国共双方真正的力量对比。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