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急剧变迁,人们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日趋自主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逐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在学术界.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及同性婚姻的法律权利及保护的观点。但同性婚姻合法化会带来很多弊端,鉴于此,理论上保持对话,现实中尊重选择以及立法上科学、谨慎,应当是当代中国对待同性婚姻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姿态。  相似文献   

2.
婚姻暴力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道德问题。研究我国婚姻暴力应该首先从道德问题入手,即从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道德观念、追求功利的婚姻道德思想、自由泛滥的婚姻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于婚姻暴力问题的关注,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殷宏雁 《文教资料》2012,(9):101-103,109
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反映了当代都市婚姻的现状,引起了人们对婚姻观念的反思。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婚姻的影响,到当代婚姻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些许问题,这就是《婚姻保卫战》剧评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8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隐患,引起了多方重视。造成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治理也应该是综合性的。然而目前已经出现的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情况,将存在60~70年之久,这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性和婚姻道德的冲击,导致性道德观念转变,婚姻形式变异,诱发或加重性犯罪及人口买卖等,需要各方面认真思考,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或缓解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富超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02-104,116
网络婚姻是以网络为媒介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文章认为,网络婚姻具有虚拟性、非伦理性和非道德性、非对称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网络婚姻与传统婚姻在构成要件、存在方式、程序、本质等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婚姻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及管理方面,要完善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完善相关离婚案件及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要强化对网络婚姻的社会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论违法婚姻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违法婚姻的概念、种类、危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违法婚姻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违法婚姻在我国城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违法婚姻的滋生和在延,已经对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社会的安定、家庭和个人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违法婚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因此,必须对其采取教育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曹明霞的小说中,女性受环境所迫,走上追求婚姻的独木桥,她们拒绝感性的冲动而追求冷静的衡量:即排除爱情、性快感,而尽量达到现实目的:或建立经济联合体,或得到金钱、权力带来的方便,或争取社会的认同。她们为了缔结婚姻而努力,也为了维持婚姻而憔悴,从中透露出女性主体性的迷茫与困窘,显示出作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无奈,也从特定的角度折射了时代生活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婚姻与家庭问题总是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在社会变动时期更易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抗战时期的重庆.由于战争所导致的社会变动.也引发了人们对婚姻与家庭在观念、态度、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本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动的原因、现象与社会影响.以勾勒战时重庆婚姻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9.
爱情婚姻,是路遥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他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爱情婚姻,表现了爱情的不同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人生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爱情婚姻顿域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婚姻键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间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情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畅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西周王朝建立初期,摈弃了许多原始婚俗,制定了婚姻三原则,并详细规定婚礼要经过"六礼"的程序。不仅注重个人婚姻自由的实现,也强调婚姻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婚恋和婚姻问题,要认识到婚姻并不只是关乎公民个人权利自由,应该提倡婚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消除权利实现上时间和空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2.
白天志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99-100,125
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婚姻在嬗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如婚姻形式的多元化、家庭暴力等,虽不是婚姻的主流,但已成为社会问题,不容忽视。那么从伦理角度,如何去认识和评价这种现状呢?未来婚姻发展的趋势又会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3.
礼对于维系我国古代社会稳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礼在婚姻缔结之前,主要表现为"六礼"和"五不取";在婚后体现为"三从"和"四德";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主要体现为"七出"和"三不去"。反观现代婚姻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礼制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古代"礼制下的婚姻",对于现实婚姻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婚姻家庭问题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婚姻问题引发人们关注。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现状的形成受着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环境、改造家庭环境三方面出发,积极营造有利于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海鸰通过对不同时期婚姻家庭生活的描写,反映出激烈变革的当代社会给家庭婚姻生活带来的冲击。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当今婚姻生活中现代女性的痛苦与困惑,揭示了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出路,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佤族两个村寨的田野调查,考察了人口流动情境下当代佤族通婚圈的变化。在偏远的佤族村落中,村民的通婚圈是村内通婚、民族内部通婚;当人口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之后,佤族男人的通婚圈出现内卷化趋势,妇女的通婚圈却是扩张趋势。通婚圈的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这种变化也给佤族带来了一些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对佤族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宋代门阀制度的衰落以及封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婚姻论财成为当时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福建路的财婚现象相当突出。这种婚姻陋俗给福建路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官僚士大夫们对它的关注和批评并采取了一些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8.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她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但是却被网络媒体塑造成有问题的一个群体。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剩女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家庭制度的虚伪性和脆弱性。但是男权制的家庭仍然是剩女在职业和家庭选择中的主要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本身就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怒族婚姻家庭形式的变迁是怒族人民经济文化生活进步的一部分。试图用过去与现在作对比,研究当代怒族的婚姻家庭形式与过去相比发生哪些变化,说明怒族社会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对当前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