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陆定秀 《小学生》2013,(4):40-40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写作中一条永恒的法则,但试看如今中高考结束后,报刊上连篇刊载的考场佳作,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项羽自刎,就是昭君出塞。初中孩子稚嫩些,便以花草虫鱼编故事。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是谁把生活从学生的作文里挤走了?我不禁陷入深思。一、我手能写我心吗说老师不注重指导学生写实在生活,抒真实情感,那显然是冤枉的,大多数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还是相当注重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写作内容的;说学生不写生活,那也不是事实,毕竟大多  相似文献   

2.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怎样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转变教学思想,打破封闭式作文训练。这样可以变学生写作“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进行作文教学有很多好处: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写作积极性的源泉。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当某种具体生活或工作情景需要学生写作时,学生的心理就受了刺激,认识到写作是生活或工作的需要,需要就转化为动机。而写作的动机则推动学生主动地写作,并设法把文章写好,从而满足需要,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麒 《成才之路》2014,(7):45-45
正作文教学很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关系到学生创造性的开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写好作文呢?《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说的意思是说想学写诗歌,需要注重文外功夫。尽管他说的是如何写诗,但这与作文道理一样,我们学写作文也需要注重文外工。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与其喋喋不休地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写作的技巧等文内功夫,倒不如教他们练好一些文外功。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学生写作难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说的欲望。而情境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效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新理念,成为习作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初中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以学生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作文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的人格形成。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运用作文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作文教学法。学生作文导写包括:引导学生写好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写好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的作文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生活?我认为那就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情是永恒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作文惟有情真,才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惟有情真,才能使文章有活的灵魂,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注重强调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我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在作文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设置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最需要》。在众多作文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深深地打动了我,尽管这篇作文有个别错字、病句,书写也不是很工整,但是我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上一等56分(满…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令学生苦恼的恐怕就是写作了,许多学生一提起习作就会焦虑,提笔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学生写出的习作往往是东拉西扯,硬生生地凑出来一篇满足字数的作文,选材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模式其实已经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生活作文。顾名思义,是将习作教学生活化,学生的选材、内容以及思想情感也要源于生活。课标中这样表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提起作文,学生头痛,教师心烦。不知道写什么、不明白怎么写、不懂得如何写好等问题困扰着学生。如何破解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善于观察——给学生一双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罗梭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经常抱怨找不到写作的素材,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双发现生活的慧眼。生活是平凡的,也是丰富的。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自己要表的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过去的怕写作文或要我写的现象转变为"从生活到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局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模仿以下步骤:布置任务——学生审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而教师讲评只是对学生写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简单地说就是只关注结果,对于学生如何进行写作,比如审题、组材、立意等缺乏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越来越没了兴趣,常常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凑合出一篇文章,也是内容单薄、胡编滥造。作文就像一块石头,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同时作文指导课,教师只会点评学生的"成品",至于写作的过程指导却极少提及,这样的指导不可取或者说不够完善,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构思,而不是只对学生写好的作文指指点点!那么要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呢?本文就以我上的一节作文课《快乐,它就在我的身旁》为例,简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贺燕 《湖南教育》2015,(3):36-37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写人作文的训练可谓是从未停止,那是不是学生就练得炉火纯青了呢?不然!我们常看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我们常听到学生喊"这个作文我们写过",我们也常常感慨学生笔下的人物不够丰满。写作就是写生活,生活的河流永不停息,为什么学生的写作不能常写常新呢?笔者尝试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人作文练习。一、猜一猜课堂上,我对学生说:"这次我们写作的主题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但是老师想先跟你们玩个游  相似文献   

13.
初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个薄弱环节。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呢?作者的经验是:一是作文教学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二是厚积薄发,注重材料积累。三是写作源泉来源于生活体验。四是写法指导是写好作文的必要环节。一要巧设作文题目,二要提供写作范文,三要抓住文体特点,四要激发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通病: 一、读与写的脱节。主要症状: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作文命题与课文、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不紧,有些毫无联系,阅读教学中不渗透写作教学。 二、作文与生活的脱节。症状一:不管学生有无生活材料,教师随意命题。如有的农村教师出这样的题目:《城市见闻》、《××工厂见闻》、《公园的早晨》等。学生焉有不编之理?症状二:“下水”不当,南辕北辙。如有的教师一出示习作要求,便匆匆朗读“下水文”,而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写作通常反映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写作策略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小学语文作文现状目前,我国小学作文写作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不明确写作内容。目前,教师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作文的写作,然而很多学生对写作内容不明确,写不出作文。如笔者向学生布置一篇题目为《我的书包》作文写作时,向学生展示了相关范文,并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年级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中年级是由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想写、乐写、善写,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使他们充满信心、轻松愉快地在作文的海洋里遨游。  相似文献   

17.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让教师头痛、令学生畏惧。怎样改变这种老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状况,让作文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活写作话题作文写作的激情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中去激发其写作灵感,提升写作热情,从而让写作变得愉快而轻松。1.创设想象情境,获取创作灵感想象是创造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方式。在作文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下来。如写想象作文《未来城》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本人承担的“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出:从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提高生活的品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在学生生活作文中大力开展诚信习作教育。为此,我组织了一些有关生活作文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新及修改习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这个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作用,以达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有这样的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儿童生活,回归自然本原,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