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古代雅文化是指由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创作的、和民俗文化相对而言的知识阶层文化.雅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共生共存,两相依依.酒中乙醇的特殊性能使文人酒后飘飘欲仙,有"天人合一"之感,最易解开心灵的束缚,恢复原有灵性,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创造出在常态下难以创造出的佳作.反过来,雅文化中的酒诗、酒文又宣扬了酒的大名,促成了许多名酒,成了酒的绝佳包装和最好广告.酒在雅文化的包装下又被提升成文化酒.  相似文献   

2.
"雅"是中国诗学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在先秦文化的土壤里诞生,与儒家诗学之教化观念存在密切联系。"诗教"是儒家诗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指诗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儒家学者从《诗经》的性质、内容、社会功用等总结出的一套文学主张,诸如教化意义、讽谏作用等,在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雅"文学之评判标准。"雅"之审美内涵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创作可谓"地道的中国诗",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神韵与气象。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天音禅趣与清静雅逸,神韵主要表现为随意适性与天然风流,气象则主要表现为宏衍博洽与收放自如,而这些正是"诗佛"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4-17
欧阳修在滁州诗歌中钟爱"酒"意象,写下许多"酒诗"。欧阳修的滁州"酒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游山赏水以酒助兴、聚散离合以酒消愁、感时伤逝以酒为伴。欧阳修在滁州多写"酒诗"的原因有:传统文化中诗与酒的相融,欧阳修擅长借酒抒怀,被贬滁州的特殊际遇。  相似文献   

5.
熊明遇主张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即"代有其诗"。强调明诗诗学的价值,否定了"诗以代降"与"唐后无诗"的说法,对前七子拟古诗的因循蹈袭有所批评,综合其诗作解读其诗学倾向。  相似文献   

6.
诗仙与酒     
李白素有“诗仙”之雅称,他的这一雅号的获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浮雕般地刻画了李白极具浪漫色彩的形象:“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斗酒诗百篇,虽有夸张意味,却真实地揭示了酒与李白诗二者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涉酒诗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梳理和剖析,体会到其涉酒诗之"味"十分丰富:从表层观察,是酸辣苦甜之味的体现;从深层审视,它是人情味、政治味、社会味的反映。陶渊明在其涉酒诗中寄酒为迹,诗酒交融,诠释了酒与诗歌、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酒,早在七千多年前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酿酒问世堪称"世界之最"。酒,乃百药之长。具安神活血之功效,在祖国医药中占重要地位。无酒不成医,有酒医方兴。酒,是诗的催化剂,自古以来,有酒必有诗。酒是诗,  相似文献   

9.
苏轼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在他的诗集中频繁出现,其酒诗不仅表现了自身的各种情绪,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究其酒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传统诗酒风范的影响;二是由于其自身对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俗文学是明代最受关注的文体,文人将其真挚自然、浅显俚趣的风格引入雅文学创作,使得雅文学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从诗的俗化、词的俗化、文的俗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万历年间雅文学的俗化倾向,揭示晚明文坛俗化的整体风格,表明明代由雅入俗的审美标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信达雅"自提出以来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其中的"雅"字首先受到非议。有的人提出"雅"是多余的,不应该作为评价文学翻译的标准。本文指出"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不应该去掉,并对此观点进行了解析。本文分别从"信""达""雅"三者之间关系与文学翻译的特点这两个角度分析"雅"作为翻译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语言与文学》中指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确实,解读古诗语言是高考中考生阅读、鉴赏诗歌的第一个步骤,是把握作者情感、鉴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关键。那么,解读"诗家语"应注意些什么呢?一、不用世俗语来解读"诗家语"所谓"诗家语",是指诗的用语不同于散文用语,更不同于日常用语。诗的语言具有含蓄性和跳跃性,诗的语言需要我们去"品"去"泡"。如果我们采用世俗的语言解诗,就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中,诗与酒的交融表现为一种心灵的自远的状态。这种心灵自远也是诗人的精神生命在天地境界中的远游和放飞。在诗与酒中沉醉的诗人们在心灵的自远中走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品诗如泡茶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滋味,重在意境。古人曰"草木中人,我心若茶。泱泱华夏古国,乃茶之故乡,茶之始壤,更乃诗之国度,诗之文明古邦。"可见茶与诗早有联系。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他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成精彩的诗  相似文献   

16.
酒魂     
一杯酒,浸染了多少情怀,又塑造了多少灵魂!酒是李白的诗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一个放荡不羁的灵魂,他将情怀融入酒中,酣畅淋漓,才气喷涌,这才有  相似文献   

17.
<正>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有"酒圣"、"酒中仙"、"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写下了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诗篇。一、酒色清亮,尽显自然率真之风采李白有一颗赤子之心,天真烂漫,晶莹透明。人生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向现代歌词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们文化生活的歌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中没有其地位。它应当是现代文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从其影响和社会功能上或者与诗的渊源关系上看,都应有它的地位。它思想内容丰富,艺术手法高妙,现当代文学史应确立歌词的文学地位,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世俗的俗文学嬗变为雅文学。  相似文献   

19.
酒仙与酒神     
中国的李白、古希腊的狄俄尼索斯都与酒有很深的渊源。李白好酒,是中国文人诗酒不分家的典型代表,被称为酒仙;狄俄尼索斯代表了西方的酒文化,是西方的酒神。二者都与酒有关,与文学有关,但两者所代表的酒文化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一生诗不离酒、酒不离诗。酒不但没妨碍其作诗,反而助其诗性。历来诗酒兼擅者大有人在,然而人们对李白的酒诗较感兴趣。关键不在李白酒喝得多,也不在其诗作得好,而在于其酒诗中,体现出诗人"真挚、率真、任侠、高傲、自负、豪饮、狂放、愁"的典型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