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多元化职能决定了大学多元产出事业单位的组织特性以及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经济特性。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有其"边界",超过了一定的"边界",适得其反。因此在高校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实践中,如何对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计量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等教育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计量方法常采用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实际投入-产出数据中估算成本,考察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函数分析具有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在未来的多产出成本函数分析中,高等教育产出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技术变革、非营利假设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飞舟 《高教论坛》2012,(2):99-101
对大学科研费用能否计入高等教育成本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从大学之间科研费用的非均衡性、大学科研自身的投入-产出系统、大学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科研费用不计入高等教育成本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成本是诉讼参加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花去的时间的价格,诉讼收益是诉讼参加人通过投入而试图得到的产出结果。诉讼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个生产函数的问题,诉讼的成本收益的关系是一个价值函数的关系.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刑事诉讼程序所维护的法律价值是投入的直接成本所带来的收益,刑事程序价值就是诉讼投入(成本)获得的诉讼产出(收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一、边际成本的内涵一般来说,边际可以定义为某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单位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在经济学领域中,边际成本表示添增1单位产出的额外的或增加的成本①。如果把总成本定义为TC,生产第i个产出时的总成本为TCi,生产第i 1个产出时的总成本为TCi 1,则生产第i 1个产出时的边际成本MC为TCi 1-TCi。所以,边际成本(MC)也是每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如果成本与产量曲线为连续可导函数,则边际成本可以表示为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或总成本曲线的斜率,MC=dTC/dQ=φ′(Q)②(Q表示产量)。由于只有可变成本才随产量…  相似文献   

5.
上大学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颇受争议。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提前进入职场,还是用三年的时间去高职大学深造,成为摆在对口单招的学子们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与效益分析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会计专业的高职生为例,采用成本与效益分析法,研究高职大学三年的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探讨此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成本理论为大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但因研究方法的缺陷而未能发现大学成本的膨胀形态,形成合理的学费政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学教育成本、收费标准的急剧暴涨。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成本的研究方法.重构高等教育分担政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生源的下降,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建立的二次教育成本函数,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未来生源下降时期,总体生源规模下降到90%、80%、70%、60%四个水平时,总体产出规模经济和大专生、中专生、成教生3个特定产出规模经济的变化情况:总体产出水平在100%到70%之间,总体规模处于规模经济状态,当总体产出水平下降到60%时,总体产出规模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3个特定产出则始终处于规模经济状态。调整不同学生类型的规模成为维持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财政投入的首要目标是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努力达到或接近与教育系统总体产出要求相匹配的经费标准。基于不同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结合Evidencebased和成本函数法,对达到充足要求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进行标准化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能够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但也存在规划目标与经费投入匹配度不高、处于较低层次教育扩展状态等问题。此外,后"4"时代的充足水平增速放缓、区域间和城乡间充足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也迫切要求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解决新经济环境下人工成本提升的一项有效对策.以组织战略为依据,以竞争优势为目的,以成本管理为手段,构建了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模型.通过采取激励人力资源产出和控制人力成本的手段进行成本管理,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使得组织产出最大化,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基线调查数据,采用成本函数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范围经济规律进行研究。比较加入质量因素前后范围经济的估计值发现,以均值产出300%为中心,300%水平以下,考虑产出质量因素前后总体范围经济都存在,但范围经济程度在加入产出质量后有所减小。均值产出300%水平以上,考虑产出质量因素前后总体范围经济都不存在,且范围不经济程度在加入质量因素后有所扩大。因此,政府可以鼓励符合范围经济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小学生、初中生联合生产的方式转换,实现内涵式发展;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时,应当考虑学校合并能否产生范围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