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施肥后,稻田上层土壤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机肥处理的土壤DNA丰富度最大,为19;无机肥处理的最小,为14。3种施肥处理的DNA序列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为:混施肥处理1.85,有机肥处理2.30和无机肥处理1.6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混施肥处理0.73,有机肥处理0.82和无机肥处理0.64。上层土壤中,无机肥处理和混施肥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相似系数为79%,而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与混施肥处理、无机肥处理的相似系数为62%,这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改变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下层土壤各处理仍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的培养技术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不到土壤微生物总数的1%,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磷脂脂肪酸图谱法、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可描述和表征未被培养的土壤微生物,获得有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更完整的信息.本文对这三种技术在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概述、分析和探讨.建议在实践中联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其优势,确保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王长庭  龙瑞军  刘伟  王启兰  张莉  吴鹏飞 《资源科学》2010,32(10):2020-2027
利用2003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北站不同群落类型草地和土壤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降低;群落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全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类型草地各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全碳(P0.01),4种群落类型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相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草地其最初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产力水平和土壤养分条件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组成和活性。  相似文献   

5.
几种含硫肥料对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吸收铅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4种含硫肥料对2种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吸收铅、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含硫肥料降低了三叶鬼针草对铅的吸收.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镉的吸收量,含硫肥料对三叶鬼针草吸收镉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硫磺和(NH4)2SO4可以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油菜对铅或镉的吸收,而对于三叶鬼针草,添加含硫肥料不能促进其提高对铅、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西藏科技》2011,(6):78-78
今天,第一届地球环境微生物计划(EMP)会议在深圳召开。世界各国科学家将携手全方位分析全球范围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功能。项目将对全球典型的环境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其中包括土壤、海洋、空气、淡水生态系统等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设计,研究胡敏酸钠对镉锌复合污染土壤的降毒研究。结果表明:镉锌复合污染相同的情况下,加入胡敏酸钠效应的处理与未加胡敏酸钠的处理相比较,玉米地上部干重增加,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可得t值=3.996**(t0.05=2.245,t0.01=3.707),达极显著水平;同样对玉米地上部镉含量和锌含量进行t检验,加入胡敏酸钠效应的处理与未加胡敏酸钠的处理的t值分别4.135和4.414,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加入胡敏酸钠后可以使镉锌复合污染胁迫下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体内的重金属镉、锌含量减少,具有显著降低镉锌复合污染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2)
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土壤生态系统,其中的微生物参与到地下的一些生物活动之中,起到过滤的作用,因此,在土壤生态系统之中,维持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手段,因为微生物是促进循环的重要使者。所以,文章分别针对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思考和分析多样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而且因为生态系统是动态的,所以会针对自然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武帅  许佳霖  张进  吴胜春 《科技通报》2019,35(2):205-212,2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生物质炭(0%、1%、2%、5%)条件下伴矿景天和玉米在单、间作种植模式时的生长状况及其对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性,伴矿景天与玉米各部位锌镉含量均随着施加生物质炭量的增加而降低,伴矿景天的生长亦受到抑制,但添加5%生物质炭时与伴矿景天间作的玉米生物量最大。(2)在不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伴矿景天与玉米间作将土壤中的锌镉含量降至国家二级标准(GB15618-1995)以下所需时间最短,分别为4.73和2.77年;在添加5%生物质炭条件下与伴矿景天间作的玉米可取得最佳收益,但土壤锌镉含量降至国家二级标准以下的时间要延长至13.07和8.31年。在适当牺牲修复时间的前提下,采用伴矿景天与玉米间作结合施加适量生物质炭的修复技术是一种锌镉复合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可行的修复模式,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能以高浓度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且生长良好的优势菌JU1。通过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土样混合菌和优势菌株JU1都有较强的降解荧蒽的能力,使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荧蒽的含量,经过6 d混合菌株的荧蒽降解率为94.12%,优势菌株JU1能够达到降解率为92.71%。不同荧蒽浓度条件下,菌株JU1对荧蒽的降解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50 mg.L-1具有最好的降解效能。降解菌JU1还能对其他多环芳烃起到降解作用,对菲的降解率为40.76%,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62.38%。菌株JU1对荧蒽和菲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率第5 d后,分别为荧蒽59.74%和菲55.36%。  相似文献   

11.
电镀行业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镍污染是国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某电镀企业厂区土壤监测结果分析评述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比较分析生物修复方法中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各方法利弊。推荐采用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该区域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2.
镉(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可引起呼吸系统、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对人体毒性极高,可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植物-食品-人的迁移途径在人类对环境镉的暴露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Cd通过饮食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和作物进行大规模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蔬菜、水稻、旱地、果园等4种土地类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中镉含量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稻地有明显的污染超标现象,其中菜地土壤镉含量最高。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各作物镉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其对镉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地稻米镉的富集能力最高,单独划为一类。利用定性风险分析技术,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镉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商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地类型下,作物镉风险商值为水稻>深色蔬菜>浅色蔬菜>水果>玉米。镉对个人致癌年风险的计算结果表明,水稻个人年致癌风险为0.6270×10-4/年,高于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年风险水平0.5×10-4/年,为不可接受水平,居民面临较大的致癌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对研究区土壤镉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13.
陶媛  慕江容 《大众科技》2014,(9):117-119
介绍了镉废水的污染现状,阐述了广西矿物含镉的走向,分析了锌铟冶炼企业镉废水污染源的产生途径,归纳了锌铟冶炼企业镉废水污染源清单。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Traditionally, microbial genome sequencing has been restrained to the species grown in pur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independent techniques over the last decade allows scientists to sequence microbial communities directly from environmental samples. Metagenomics is the study of complex genome by the isolation of DNA of the whole community.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of metagenomic DNA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microbial and taxono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particular nich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icrobial and taxono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etagenomic DNA, isolated from the frozen soil sample of a glacier in the north western Himalayas through NGS.ResultsThe glacier community comprised of 16 phyla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members belonging to Proteobacteria and Acidobacteria. The number of genes annotated through 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GO, Pfam, 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s), and FIG databases were generated by COGNIZER. The annotation of genes assigned in each group from the metagenomics data through COG database and the number of genes annotated in different pathways through KEGG database were reported.Conclusion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acier soil taken in the present study, harbors taxonomically and metabolically diverse communities. The major bacterial group present in the niche is Proteobacteria followed by Acidobacteria, and Actinobacteria, etc. Different genes were annotated through COG and KEGG databases that integrate genomic, chemical, and systemic functional information.How to cite: Gupta V, Singh I, Rasool S, et al.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microbiome’s taxono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frozen soil of North Western Himalayas of Jammu and Kashmir, India. Electron J Biotechnol 2020;45. https://doi.org/10.1016/j.ejbt.2020.03.00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碳的可利用性对土壤中微生物呼吸的限制作用 .结果表明 ,表土和根层土中的可利用性碳显著限制微生物呼吸作用 .在所有的培养土壤中 ,起始时微生物呼吸速率较高 ,随之急剧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变化所致 .土壤中有机质低于 1 0 %时 ,可以明显影响碳的可利用指数 ;大于 1 0 %以后就几乎没有影响了 .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碳的可利用指数也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Accompanying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China is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acid rain region, following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forest ecosystem were widely researched, including the growth, the nutrient of the leaf and soil, and so on.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th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 under potted Masson pine seedlings (Pinus massoniana Lamb).ResultsAfter 7 months of treatment with simulated acid rain, the low acid load treatment (pH 5.5) stimulated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increased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while the higher levels of acid application (pH 4.5, pH 3.5) resulted in lower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clear discrimination in the metabolic capability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mong the simulated acid rain and control treatments.Conclusion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r acid load decreased the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no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ssessed by Biolog of potted Masson pine seedlings. Simulated acid rain also changed the metabolic capability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7.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引擎, 驱动土壤圈与其他各圈层之间发生活跃的物质交换和循环, 在维系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作用, 支撑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土壤肥力形成和培育、污染土壤修复和全球环境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土壤微生物学是现代土壤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土壤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 人类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近年来, 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为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手段。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土壤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并抛砖引玉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应从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