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比较逻辑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的比较逻辑学、评价的比较逻辑学与汇通的比较逻辑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比较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诸多争论,集中于学科性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方面,基于对若干争论问题的再审视来探讨比较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其在新时代的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些争论,基于事实分析和学理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比较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处于上升期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借鉴教育经验和探索教育规律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不同阶段侧重点的差异,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目的的;自学科创始之日起,比较教育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探索从未间断,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全球化不仅不会使比较教育失去学科价值,更为其大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学科生态是影响学科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比较教育学在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面临着学科生态困境的阻隔。比较教育学的生态困境主要表现在其学术公信力缺少认同、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等方面。化解比较教育学科所面临的困境,一是要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立学科潮头,发教育先声;二是要勤于思考,寻比较教育之道;三是要具备学科自信和理论自信,做到居高声自远;四是要彰显学科魅力,培育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4.
实现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建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教育科学各门具体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职责和任务,但比较教育学凭借其"借鉴"、"比较"、"跨文化性"、"跨国性"、"异域性"和"多元性"等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教育究竟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这一问题更是遭到人们的质疑,其中主要涉及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根本性问题.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来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把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具体描述为"三圈层、多交叉结构".因此,比较教育是一门既具有学科独立性又与其他教育学科相交叉的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建立一门独立的"比较逻辑学"学科的构想.比较逻辑学是在逻辑哲学指导下,建基于各种逻辑科学之上的一门独立的逻辑学综合性理论学科,主要具有"比较的理论"与"具体的比较"等不同的研究层面.它以三支逻辑源流之间的平等对话与贯通融合为主要研究诉求,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并从人类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角度进行解释,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对话与沟通,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认识和把握职业学科概念意涵的重要方法。对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的比较发现:两者连接的纽带是职业及职业知识,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呈现方式不同,二是产生时间不同,三是相互作用不同。对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较发现:两者都是类型学科的总称且都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逻辑起点不同,即应用学科主要对应社会应用,职业学科主要对应职业岗位;二是逻辑主线不同,即应用学科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职业学科是面向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研究;三是逻辑支点不同,即应用学科建设的是应用型高校、职业学科建设的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应用学科依托的是应用创新团队和应用发展平台,职业学科依托的是职业创新团队和职业发展平台;四是逻辑旨归不同,即应用学科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学科是为职业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8.
对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应该包括至今受忽视的对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研究.为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工作现状和对比较教育的看法,本研究选取比较教育学分会第十七届年会的参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超过82%的受调查者对比较教育的作用高度认可,超过72%的人对其未来发展表现出乐观主义的态度.不过,仅有39.5%的人对我国比较教育学界目前整体的研究现状感到满意.此外,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看法存在着群体差异.就对学科作用和发展前景的评价而言,博士生和教授群体是肯定的乐观主义者,而副教授群体则是保守的犹疑者.就国内学界整体的研究现状而言,教授群体中满意者比例最高,而副教授群体中满意者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9.
"比较历史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渊源,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出发,"比较历史分析"既是传统历史研究法的重新修正和再造,也是对实证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质疑,并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融合的推进中不断发展。它注重因果分析和历史次序过程、融合多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致力于系统化和情景化比较,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比较历史分析"启发比较教育研究者从知识本质观和价值观构筑新的知识观,然而其自身的局限性亦需要全面、辩证、理性、客观地分析,以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比较教育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推动学科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学科发展基础,实现学科基础研究从"三重结构"到"四维驱动"的理性选择。目前需深化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本质认识,揭示其内在规律及价值指向,着力强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建设、学术资源开发、发展平台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著作中就纪律教育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不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纪律教育观: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突破了传统教育派将纪律和自由二者相互对立的局限),而且还就良好纪律的培养途径以及培养的阶段性等问题从实践角度作了有益的论述。这对于纠正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在认识或实践方面尚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学科交叉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学科交叉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进行学科交叉的理论依据,指出学科交叉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阐明学科交叉的四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科立校与加强学科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探讨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学科立校”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学科建设中的“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具有三个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Change in assessment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tends to lag behind pedagogical change. Thinking about assessment practice is, in part, related to disciplinary thinking. In this study, 27 faculty members from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conceptions of assessment to help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ons and priorities of four main categories of disciplines. We uncover why university instructors may be resistant to changes in assessment practice if they perceive them not to support their disciplinary prioriti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惩戒立法的加快,教师惩戒权与父母惩戒权的法理关系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理论问题.历史上,根据代理父母地位说的观点,教师惩戒权来自于父母惩戒权的部分让渡,但随着家庭和学校关系的变迁,教师惩戒权开始直接来自于教育法律的规定,并与父母惩戒权共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根据权力来自于权利而权利根植于广泛社会认同的法理,教师惩戒权应定位于权力而不是权力与权利的复合形态,由此才可以用权利制约权力,实现父母惩戒权制约教师惩戒权的功能.今后在修订《教育法》时应明确教师惩戒权的权力挂质,并规定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则和程序,通过制度化的家校合作保障父母参与学校权利,实现教师惩戒权和父母惩戒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深化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观念、服务创新的产物.从学科馆员制度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当前在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然性,阐述了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指出学科馆员应通过文献信息服务参与和支持学科的发展.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和代表,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自1922年《社会与教育》问世至1949年,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学界的接纳和认可,近代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学和社会学中的学科地位分别进行了界定。不仅如此,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促进教育学"科学化"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