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践行"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武 《青年记者》2007,(15):9-12
民生新闻是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升民生新闻品质,实现由"小民生"理念向"大民生"理念的转变。民生新闻是阶段性的产物,在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重点将转向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这种节目形态从20世纪末开始出现,在2002年至2005年达到巅峰。业界普遍把民生新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碎片化的原始状态;民生关怀的深度开掘阶段;以民生新闻为品牌的延伸开发阶段。近几年,民生新闻节目受到新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冲击较大,如何打造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突破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业界人士对此一直在不停地认真探索。而民生新闻栏目开展民生活动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民生活动是用"大民生"的眼光创新民生节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电视界说起"民生新闻",就不能不提起南京。因为普遍的观点是,南京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尤其是大板块民生新闻的发源地,南京的民生新闻大战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并且演变成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而纵观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是  相似文献   

6.
城市台民生新闻的选题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薇 《记者摇篮》2009,(1):32-33
2002年1月1日,一档宣称"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的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隆重推出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现象很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即,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民生大潮"。然而,民生新闻蓬勃发展、民生新闻栏目迅速火爆的背后,是其无法掩饰的"市井化"、  相似文献   

7.
<正>从严格意义上讲,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创新,一种延伸。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虽有较多重合之处,但民生新闻无论从新闻内容、采写角度,还是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更凸显其"平民视角、服务为本"的"民生"理念。那么,民生新闻如何从普通百姓的视角,有效地发挥服务百姓的社会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等功能?以下将作四个方面具体阐述。(1)从平民视角采写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基本是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息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04年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体的大型新闻资讯栏目"民生大参考".之所以称为"大型",是因为该栏目从规模到结构,从形态到语态都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新闻取舍标准紧紧围绕"五度"展开,创造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时至今日该栏目仍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五度"标准也成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
赵天 《记者摇篮》2012,(6):60-61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市场发展、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继而被江苏广播电视台叫响全国,随后各地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至今势头不减。但是"民生新  相似文献   

11.
搭建"民主促民生"的最佳传播平台,拓宽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提升民生新闻的报道品质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尤其是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议题,要搭建民意平台,通过发扬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近两年来,杭州电视台<新闻60分>和<明珠新闻>等民生新闻栏目将"民主促民生"机制作为民生新闻提升的一个突破口,围绕民生议题,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注重市民互动,丰富民生预设议题的表达形态;强化"媒介公民"意识,优化舆论引导,进一步提升了民生新闻的品质,扩大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无定论。笔者总结了各种概念,基本共识是: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1。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3.
高洋 《记者摇篮》2012,(4):14-15
每年的"两会"报道往往是时政新闻厉兵秣马、决胜千里的重大战役。而很多民生新闻栏目对"两会"宣传退避三舍,认为主题报道影响收视,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实际上,"两会"所确立的发展方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全省经济、民生发展的大方向。作为一档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栏目,这同样是一次融入主流的难得机会。喉舌论决定了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在导向和内容上并不对立,高明的新闻从业者完全可以从政治导向和市场需求中找  相似文献   

14.
正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有机统一而构成的一种新闻传播模式。民生新闻的产生既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有关,也是媒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做出的调整和变革。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关乎新闻媒体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力。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较为广泛,很多新闻都具有连续性,跟踪报道是民生新闻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除了大众生活发生的新闻新事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教育、医疗、治安等。民生新闻的兴起,首先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民生话题的关注。近年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无不格外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在近年来的全国及地方"两会"上,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是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生活的重要媒介渠道,通过民生新闻构建的公共生活空间能够满足公众各项诉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需要在媒介价值和媒介定位上重新考量,需要公众、新闻从业者改善角色定位,充分挖掘公共新闻在民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的选题,多来源于新闻热线,是观众需求的反映。但民生新闻又不局限于线索上关乎百姓生活中一件件具体的事儿,民生新闻还具有反映"大民生"功能。生态、环保,是"大民生"。民生新闻节目一般不太涉猎这样的选题,偶有拍摄,也是关注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常节目中播发。黑龙江省生态保护成绩斐然,如何在民生新闻中,讲好龙江故事,让观众为有这样的家乡骄傲,进而再提升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正在传播界卷起一股热潮。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民生新闻的选取和报道中党报更有自己的独特视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传播低俗化、琐碎化、同质化趋势的加剧,不少城市台"新闻立台"战略并未从民生新闻传播中得到持续有力的支撑。因此,当前城市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大战中"突围",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传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取向,真实性、亲民性、实用性、本土性的特点,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但目前民生新闻存在内容同质化、报道琐碎化和新闻平庸化等问题,如何深入开展"走转改",保持民生新闻的生命力,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