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择业观念、相关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等因素却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向中小企业。政府在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同时应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以促进就业;中小企业需要转变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学子们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变革,在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向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呈现区域性、应用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受到社会就业人数增多,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就业市场环境不完善,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影响。要改善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和规范就业市场;必须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面临新的挑战。农民工返乡潮、城镇人口失业、全社会过度就业加剧了岗位稀缺,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雪上加霜。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协同配合和共同支持,政府应促进经济转型,改善就业环境;高校应通过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完善就业服务;用人单位要合理利用人才、更新用人观念;高校毕业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心态,先就业,后择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三年对浙江省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 该省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度在60%左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与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高 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及用人单位人才使用的高消费等相关。据此,文章从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和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 口度,避免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145-14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型人才。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却偏离了原来的学习方向。这种现象的出现,缘于国内整体不乐观的就业局面、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学非所用,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高校要优化教育结构,毕业生个人要改变就业观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受个人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工资收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选择直接就业,生源地与省会以上城市为他们的就业首选地,到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的居多.因此,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为:政府要从省情的高度进行调控,发展和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要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毕业生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商洛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2009年和201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顾和在校生的就业问卷调查,分析了该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在校生对未来就业的期待,指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一是高校要及时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二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陈亮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116-118
调查显示,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隐私权和知情权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权利遭到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的维权保护体系尚不健全、政府和相关就业部门不合理的政策导向、就业市场中人才供求失衡和高校毕业生的维权意识薄弱是诱发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症结所在。因此,国家需要制定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并加大反就业侵权的宣传,高校也需要提高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驱动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多渠道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要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沙地区六所高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及相关金融行业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可以发现,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去向总的来说比较集中,就业对口率较高。为进一步促进金融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尽快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客观看待自己,树立理性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1.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旅游业,旅游人才将大有作为。作为培养旅游业人才的高校,也要关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华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总体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两个方面介绍该校该专业的整体就业状况,分析旅游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的原因,即除了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受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结合实际情况,在就业观念、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相关就业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沙地区六所高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及相关金融行业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可以发现,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去向总的来说比较集中,就业对口率较高。为进一步促进金融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尽快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客观看待自己,树立理性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炳玮 《高教论坛》2004,(6):173-175,17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观念跟不上形势,包括就业期望值过高、存在求稳心理、依赖心理、盲目攀比心理等,要想顺利实现就业,必须树立竞争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知足常乐观念、奋斗观念、职业观念,应重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4.
金娅琳 《文教资料》2012,(20):138-13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增多与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不相协调,就业形势日渐严峻。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要走出目前的就业困境,毕业生需要适时适度地转变择业观念;另外,社会、学校、家庭也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大学生最大化地尽其所长,为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完全是由高校扩招造成的。就业难问题的实质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转变难的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及区域差距。毕业生的就业力低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是:改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国家在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并非大扩招下毕业生绝对过剩的产物,而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过于集中,我国各行业、各职业大类中人才分布不均造成的结构性失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调整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去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来自经济的、政府的以及高校和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围绕这些因素,从构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多元主体并加强其功能塑造、培育人才市场、营造就业氛围、用人单位转变人才观念和走出招聘误区等环节着手,积极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与对策,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仅要关注规模数量问题,更要关注政府功能的发挥、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高校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的调整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给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带来新的挑战,也成为相关学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调研学生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就业观念等,提出构建创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力图从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家长、学生等方面共同发力,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