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6年度省优秀广播节目评选,显露出许多规律性的特征。我们认为,正是它制约着本届参评节目的成败,并预示着广播节目的发展趋势。这些特征和趋势是什么呢? 一、要求广播特点越来越突出。从评比结果看,广播特点明显的节目,入选率大大高于广播特点不明显的节目。以新闻、评论、专稿、对农、信箱、少儿等六类节目为例,共送254篇,其中广播特点明显的62篇,广播特点不够明显的192篇。评比结果,前者入选率为54.8%,后者入选率只有30.2%。在84篇新闻稿中有3篇带有音响等特点,3篇全部入选。33篇评论中,有  相似文献   

2.
新闻主题在新闻写作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它支配着一篇报道的选材和报道角度,反映着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着一篇报道的社会效果。本文作者在地市党报工作了20余年,针对年轻记者对新闻实践认识不足的问题,结合报道案例,总结出四类因忽略主题而破坏了报道效果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张晓祺 《军事记者》2010,(11):73-73
"嫦娥"再奔月,举国同关注。在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遨游太空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不知疲倦追逐"嫦娥"的人。他们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拿着麦克风、揣着笔记本,“围追堵截”着每一个新闻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紧张忙碌,才有了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  相似文献   

4.
自从知道谷应将有一本融散文和摄影(拍摄的是全国56个民族儿童工艺品)于一体的书出版,我就天天盼望着它的早日面世。刚刚拿到这本书,我就放不下了。读着一篇篇散文,欣赏着一幅幅摄影,我  相似文献   

5.
因为工作需要,最近开始与弥漫历史气息报纸合订本打交道。翻开发黄的一页页,一篇篇记载历史的文字,这里激发着动人心弦的回声:同时也清晰地记录报纸自身的变化踪迹。  相似文献   

6.
桥梁垮塌,河堤决口,路基沉陷,楼房倒塌。近几年来,一篇篇新闻报道震惊全国,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撞击着人们无法平静的心。这一幕幕,一桩桩触目惊心的工程质量事故,成为政府揪心,群众担心,社会忧心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广播宣传中,一篇稿件一组节目的结构组织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的好坏。由多篇稿件组合而成的连续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型武器”,其结构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在整体上还存在着一种为单篇孤章所不存在的宏观结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连续报道的具体实践中,注意总结、研  相似文献   

8.
王桂云 《图书馆论坛》2005,25(4):208-209
看了《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栏目,给了我很多启迪,那一篇篇动人的故事打动着我,激励着我,不由地使我提笔撰写自己25年来在图书馆这块神奇的沃土里的成长与变化,以一篇水平不高的文章,感叹25年来一位普通图书馆工作者的从业情怀。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的一篇人物专题《真情女人——武秀君》,获得了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回忆起这篇作品的创作经历,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真情,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到最后播出,都始终是用真情打动着自己,感染着别人。  相似文献   

10.
刘守金 《军事记者》2005,(11):59-59
鲜花需要园丁的培育,婴儿要靠母亲的哺养;一篇篇散发着墨香字的背后,离不开报社编辑老师们的辛勤雕作。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2008     
记者这一职业是专为变化而设的,2008年,是中国大事多发之年,这些大事为记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也使他们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中国记者从没有因各种“前所未有“而畏缩不前,困难和问题反而激发着他们的活力与激情,书写出一篇篇动人的华章。  相似文献   

12.
张育新 《传媒》2017,(24):30-30
岁月荏苒,大道通天;初心笃定,理想澎湃。 八十道年轮,环环相扣,铭记着中国记协走过的不平凡的征程。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坚守阵地,辛勤耕耘,笔耕不辍,以一篇又一篇翰墨飘香的新闻作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想象现在是2015年。我手中的小巧设备用一篇篇新闻故事把世界带给我。我翻阅着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其影像如同印刷的效果一样清晰,无需抓狂地等待每个页面下载。  相似文献   

14.
读中学时,曾有一篇课文让我们读完之后,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下课了,还在紧张着。紧张之余,唯留一种友爱互助的伟大精神,长久地感动着我们。那篇课文叫《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今天,读完另一篇文章以后,那种久违的感觉再次震撼了我们内心的平静。这种震动源自于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大无畏的、以国家与人民利益为重的时代战斗精神。这篇文章就是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的《惊心动魄35分钟》(刊《解放军报》2004年11月8日第一版)。这篇通讯是如何感动读者的?主题突破“惊险”,彰显大无畏的时代战斗精神这篇通讯写的是空军某…  相似文献   

15.
张子祥——这个英雄的名字,一下子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山五岳。他学习雷锋的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被人们相互传颂着,赞美着。人们看到了新时代的活雷锋。报道张子祥事迹的那篇通讯,也是一篇佳作。这篇人物通讯,从标题到正文,从叙述、描写到抒情、议论,通篇朴实无华,议论恰到好处。首先是通讯的题目朴实。标题中直呼其名——“张子祥”,随即点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者一看就明白如画。自然会想到:他作为新时代的活雷锋,究竟有什么先进事迹呢?一种强烈的欲知感,促使读者会急切地阅读正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特别自去年以来,浙江日报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悄悄地发生的:它并没有发布什么“改版启示”,也没有造什么声势,而是以一个个版面、一篇篇新闻,乃至一个  相似文献   

17.
赵晓炜 《东南传播》2011,(12):69-71
图像叙事以一种“志”的形式记录和展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如从职业篇、岁月篇、地域篇到亲情特辑、大学生特辑、公益特辑等,无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和大众话语的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志”是如何建构的,建构之后是否就结束呢?编码之后并非意味着的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霍尔指出,观众如何理解是赋予文本意义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的美文。借景抒情、托物寄兴是中国散文的一种悠久的传统。人们心中郁结着的思  相似文献   

19.
刚写新闻稿件时,我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日,每天就是不停地写稿、投稿。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投了近300篇新闻稿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时间里,我真的有些心灰意冷。后来才想明白,这些新闻稿件之所以没有一篇见报,重要的原因是我总抱着只要把稿件投去了,编辑一定会帮着修改的想法,而不去认真写好每一篇稿件,不注重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20.
编后语     
编后语叶子或许就这么巧,这么绝,或许就在会长默默地坐在熄了灯的窗前掩卷沉思时,我却亮起了自己案上的那盏灯,忘情地编着稿件,一篇接着一篇……仿佛每一篇稿件都寄托着心中的一个梦:那是1988年走在去敦煌丝绸古道上的一个梦──同仁们呼吁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