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奖,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在文学界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百年来,它始终没有花落过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直到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此后,人们才对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有了更多的猜测。本文旨在从内因与外因两大因素着手,探讨华文作家严歌苓获奖的种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家"新老"交接中的世代沟通,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引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深层次调整,汉语在文化流徙传播中的丰富发展,都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超越东、西二元而指向"第三元"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陈映真是当代台湾文坛知名作家,其文学创作在海内外华文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文学创作的评论也很多。本文通过对陈映真文学创作的相关评论进行考察分析,从小说题材、内涵、艺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中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还存在的问题以及仍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华文文学界,女性作家被称做先生的,当属凤毛麟角,而龙应台就是这中间的一个.20年前,随着"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一声棒喝,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的杂文专栏"野火集"向四面八方奔窜燃烧起来,旋即成为燎原之势,掀起一股"龙卷风"(余光中语),锋芒直指读者的心灵.随后,大量饱蕴着龙先生对文化的感喟、思探和悲怆的文字,涌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在我们的想象中,龙应台是一位风风火火、敢说敢为的勇士型人物,一位成熟而深邃的学者型女性.  相似文献   

5.
陆士清是普及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者,是提高华文文学研究水平的带头人。他搞华文文学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他搞华文文学研究的提高,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的《探索文学星空——寻美的旅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华文文学作家作专门性的研究,把作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为华文文学大家写评传;三是注重问题意识,揭露和揭示了华文文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海外华文作家,虹影自身的创作经历以及文本被接受的过程,在当代文学界具有独特性,形成了"虹影现象"。本文在文化视域下观照"虹影现象"中的文化内涵,探讨虹影跨区域双重文化背景下写作所产生的现象、文本的文化内涵以及身份体认、欲望书写等问题,把"虹影现象"置于文化视域中观照,力图为虹影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多栖性后面的有益探索──论怀鹰的创作兼及新加坡华文文学的一种特色岳玉杰当我以一种域外同族人的目光来读新加坡华文文学,我明显感觉到新加坡华文创作的多栖性。这不仅仅指相当一部份作家涉足于多种文体创作,还包括一种文体的作品中会溶入多种艺术因素、如在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海外华文文学,就文学版图而言,可分为两大板块,即东南亚板块与欧美澳板块。东南亚板块的华文文学作家队伍主要是移居该国华人的后裔,华文文坛作家的中坚力量绝大多数都是在其所在国土生土长,多数为华人移民第三、四代。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后涌出国门的新移民,主要去向为  相似文献   

9.
网络华文文学的兴起与全球化存在密切关系.因特网为海外华人用汉语创作与发表文学作品提供了比过去多的机会,并促进了海内外华文作家之间的交流.网络华文文学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与汉语、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科技与文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王安忆被《花踪》评为全球最杰出华文作家《星洲日报》两年一度的《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和国际华文文学研讨会2001年12月12日在吉隆坡举行。此次《花踪》文学奖,设立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中国女作家王安忆被评选为全球最杰出的华文作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泉州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地华文作家的文学交流不断加强。日前,来泉州参加首届中外华文作家笔会的近百名中外华文作家。到泉州名胜采风,共同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随后作家们将把他们对泉州的印象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文学史上,亨利希·海涅(1779~1856)是著名的大诗人之一,而在19世纪的德国文学界,他是最有思想和艺术光彩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今的小说有着直面真实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达方式上,又闪烁出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神韵,这正是其小说的审美价值所在.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新华华文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露易斯·斯狄文森是英国19世纪后期的短篇小说作家.他虽然在英国文学界不算很出名,但他却为英国文学界中的短篇小说创造了新的典范.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小说进行了分析,并紧紧抓住他的被视为是最成功和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三原则,探讨了他的叙事风格,尤其是表达主题时所采用的方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露易斯·斯狄文森是英国19世纪后期的短篇小说作家.他虽然在英国文学界不算很出名,但他却为英国文学界中的短篇小说创造了新的典范.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小说进行了分析,并紧紧抓住他的被视为是最成功和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三原则,探讨了他的叙事风格,尤其是表达主题时所采用的方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正认识章平,是因为2011年11月在广州暨南大学参加"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这次有400余人参加的文学盛会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主办,受到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支持,与会者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在会后的参观交流活动中,我和章平曾有过几次互动。后来在2014年11月我们俩同时受邀赴江西南昌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17.
微型小说同海外华人社会黄万华在文学界困惑于"文学会不会死亡"之际,无论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还是在东南亚、欧美华人社会,微型小说的创作却呈现出一发而不可收的趋势。综观世界各地的华文创作,众多的报纸副刊成为孕育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主要园地,而正如台湾著...  相似文献   

18.
旅居海外的思乡曲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旋律。北美华文作家在演奏思乡曲的同时 ,更侧重于表现所感受到的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大力张扬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再现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在中国被经典化的过程,指明中国对博尔赫斯"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命名更多地源于美国文化的中介作用,而对拉美本土文学界的论述吸纳甚少,而且这一过程始终伴随中国文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讨论.论文剖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对博尔赫斯的误读,并试图反思彼时中国"后现代主义"批评种种轻飘偏颇的挪用.  相似文献   

20.
方卫平 《小学语文》2009,(12):47-48
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界,以儿童散文创作著称的作家为数并不多,桂文亚女士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早在]996年,上海、北京等地儿童文学界就曾陆续举办过桂文亚儿童散文创作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