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斐虹 《文教资料》2009,(33):44-45
本文围绕“帮助学生建成自己的言语世界”中心议题,从“让学生言语自由放飞”、“让学生寻找生命的语言”、“捕捉学生言语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学习言语”四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作文先导式”教学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感动,使得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启动学生识字、阅读、表达的需求。情动于衷而成于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是“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一个基本支撑点。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眼前的“春雨”似乎活化了,伴以音乐、教师话语的渲染和抒发,学生诉求言语表达的主动性强烈地凸现出来,一句句稚嫩而鲜活的话语便生成了。  相似文献   

3.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4.
“写作支架”就是在习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言语困境,教师为学生的言语表达设计的问题、框架、图示、范例等“脚手架”。有了“写作支架”,习作指导就会真正下沉到学生的言语结构之中,成为改善和优化学生言语图式的利器,成为推动学生言语成长的关键力量。“写作支架”具有实操性、结构性、多重性、适切性等属性,贯穿选材、引写、落笔和评价等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感动是世间最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感动学生的“五大定律”,让“感动”了然于胸,明白感动学生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并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从而用无痕的师爱感动学生。  相似文献   

6.
冯新 《广西教育》2011,(34):58-59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可巧妙运用例文的言语智慧,唤醒学生言语的灵性和悟性,使之成为学生写话的“拐杖”。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里,因为教师的“伪提问”“泛化要求”和教学方式的简单化运用,学生的言语需求和能力未能在第一时间被激活,致使学生言语生命的不“在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学生的言语天性和个性、潜能与才情,通过挖掘高质量的问题、探寻学生言语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适切选择教学方式并具体运用等途径,让学生的言语生命得到发展,从而使其在课堂里找到归属感与生长感.  相似文献   

8.
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 我们在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即语言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即言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处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看A、B两位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各自设计的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如果一味追求文字上的修饰,制造“伪生活”,在技能技巧上下功夫,忽视言语思维的功能,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先看课标中的描述: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二学段)  相似文献   

10.
“有氧英语”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有氧英语”澡堂意在构建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话语权,即课堂不再是教师言说的“无限地”.而是教师言说的“有限圈”,学生言语的“畅说园”。“有氧英语”课堂尊重学生的言语觉醒.重视学生通过言说将内在精神、思想、情感外化,强调学生在课堂赦学中言语的自发力和能动性,是学生生命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加氧的视野下.全语言的视角、合文化的态度可助推学生英语言语能力的觉醒.实现英语课堂学生言语畅说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不过关,学了几百篇课文却不能说一段通顺的话和写一篇完整的文,这导致语言表达的遮蔽.语文教学要找到阅读表达的突围路径,就要创设表达情境“场”、挖掘言语训练“点”、凸显言语方法“线”、链接言语活动“面”、夯实言语表达“体”、构建言语表达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2.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智、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语言教学,应关注口头言语能力的培养。教学应从低年级起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听”、“说”习惯,营造良好的言语训练环境和创造表达言语的机会,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写作指导要通过解放言语表达的“天性”,激励言语表达的“个性”,提升言语表达的“灵性”,来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个性化写作指导不仅是着眼于写作技巧的训练,更是养护个性言语,提升审美情趣的实践,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形成为自身发展而写作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语文是为学生立“本”的,而这个“本”就是“言语生命”。所谓言语生命,指的是通过言语而实现的生命的意蕴,或者说由生命生成的言语表现的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等。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象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着力由语言文字引发、由语言文字贯穿,着意学生精神思想的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习作语言应该保持其儿童特有的特点和灵性,摈弃成人化、口号化的呼喊。而“玩伴言语”是学生最为贴切的言语表达资源,是学生原始积累的资源素材。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玩伴语言”的感染力和浸透力,实现学生言语生命最真实、最有效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感谢     
习作是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方式。本堂课中,教师遵循并体现了“言为心声”这一儿童言语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精心选择并讲述了儿童生活中最能凸显“感谢”主题的故事,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体验、理解并发现了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世界中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从而进发出由衷地想要表达感谢的愿望,教师引导学生从对父母亲的感谢到对亲人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即语育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即语言运用的方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一种技能 ,“凡是技能 ,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叶圣陶语 )学法实验教材以掌握运用学法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桥梁 ,沟通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系 ,沟通了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言语交际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使言语活动产生社会作用 ,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极大程度地发挥了语文活动课“实践性”的特征。一、以“言语交际训练”为手段 ,强化语文的交际功能语文活动课要突出“语文”特点 ,就需要抓住“言语交际”这一重点 ,在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言语兴趣、能力和习惯 ,使学生掌握并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一种对话活动,语文“既表现为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也表现为由语言向言语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在这种“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活动,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言语环境的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