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雪雷 《下一代》2012,(11):34-35
我是来自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仁宝中队"的瞿雪雷。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将延安精神传承到底》。离开繁华富庶的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革命老区;离开舒适自在的温室,来到陌生辛劳的夏令营。我们来延安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来延安干什么?回想几天来: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枣园、鲁艺、抗大、  相似文献   

2.
民主延安     
何方 《老年教育》2007,(5):11-12
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度过的。 那时的延安,洋溢着一种自由、活泼、生动、欢乐的气氛,真是生龙活虎,劲头十足。自由的空气,和平民主的精神,是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到延安后最重要的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前身是红大,即“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初改为抗大。校址原在陕北瓦窑堡,后迁至延安。一九三九年,抗大师生分批挺进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十二个分校,在山东建立的是一分校。我是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到抗大一分校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抗大第二期的学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8月毕业,奔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邵式平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抗大高级训练班班主任,开始从事抗日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个月后调离抗大,到陕北公学工作。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党中央继抗大、中央党校之后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培养抗日干部而创办的又一所革命大学。校址在延安东门外,地处延河之滨。  相似文献   

5.
谷瑞雪 《教育与职业》2007,(24):184-185
1940年,抗大移驻邢台浆水,与延安相比,办学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抗大联系实际,在继承延安抗大光荣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敌后实际,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实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办学方式,创出新战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抗大"越抗越大".文章主要研究了抗大总校在敌后的办学情况.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27日晴今天,来自祖国各地的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营员,陆续会合革命圣地延安,入住我们的营地——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延安教学基地。晚间,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预备会议暨赠书仪式在营地大教室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来宾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纪念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扬抗大精神,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抗大成立后,面对国共两党之间呈现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局面,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抗大不是统一战线的学校,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学校。从总校到各个分校,始...  相似文献   

8.
希望在延安     
也许是江西人、又在江西工作的缘故,我在知道井冈山的同时就知道了延安。贺敬之作为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诗人。有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而我没有到过延安,也向往延安,甚至梦游延安。这次,随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到延安,算是圆了一个梦。  相似文献   

9.
我党我军我国人民敬爱的伟人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帅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了.毛主席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毛主席对我的谆谆教导,依然在我耳边回响.我又一次回想起在延安“抗大”时,毛主席亲自在我的笔记本上的光辉题词:盼望你努力学习,力求进步.几十年来,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时时刻刻铭记在我的心里,激励着我在革命大路上不断前进.每当我遇到困难,一想起毛主席的教导,就使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增添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位于邢台市西部前南峪,2001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这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和战斗的地方。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大"培养出少将以上军官240余名,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卓越功勋。"抗大"陈列馆内陈列着自1936年"抗大"建立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建校史和战斗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2001年"抗大"陈列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要我当好"猴王"1946年,我在延安八路军子弟小学任教。夏天的一个午后,火球似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师生们正在午休,学校里异常安静,只有  相似文献   

12.
战歌和战友     
张菱 《科技文萃》2005,(8):176-177
我的祖父公木和郑律成于1939年1月相识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那天,著名的大鼓演唱家吕班领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进窑洞就喊我祖父的绰号:"博士,给你介绍一位战友,咱们抗大的音乐指导,小郑,郑律成.你们俩一个写诗,一个写曲儿,正好可以配成一对儿."  相似文献   

13.
情洒杨家岭     
梁怡倩 《下一代》2012,(11):38-38
2012年7月28日下午,我随着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的队伍,来到延安的杨家岭。这里是毛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等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的第二个居住地。走进杨家岭沟口的中央机关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松环抱、依山矗立的中央大礼堂。这座穹窿式的大礼堂,  相似文献   

14.
黄科安先生的专著《延安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延安文学研究的规范,以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考察延安文学,挖掘出延安文学"新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返回"历史情境"的"知识考古学"式文学史研究思维方式;二、对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本土话语体系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的理性评判和"高调"肯定;三、凸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建构;四、建立在延安文学"接受史"基础上的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5.
陈干群 《下一代》2012,(11):26-27
今天,在有"革命博物城"、"精神宝库"之称的延安,与来自各地的营员们相聚,十分高兴。下面我讲讲本届夏令营的特点和提点希望。(一)"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活动,是李德生等革命前辈创建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遵循宗旨,把握时机,  相似文献   

16.
陈干群 《下一代》2012,(11):36-36
7月30日下午,随同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营员们,一起参观了清凉山延安新闻纪念馆。清凉山,古为佛教圣地,屹立于延安城北,隔延河与凤凰山、宝塔山鼎立相望,风景别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清凉山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  相似文献   

17.
王银蕾 《下一代》2012,(11):48-48
2012年7月28日,是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开营的日子。在这天中午的午餐会上,我遇见刚刚到延安的3名新营友。他们从河北张家口来,一路奔波,心急如焚,由于火车因暴雨而晚点,没赶上开营式,觉得很遗憾。但使他们兴奋的是终于到了延安。他们是谁,  相似文献   

18.
延安教育学院建院10周年了,我作为学院的一位老校友、老顾问,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延安教育学院是在延安师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延安师范的根基又是鲁迅师范,所以,这是一所源远流长的学校,在鲁迅师范和延安中学合并成为边区师范后,我曾在该校任教多年。现在,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为延实教育学院尽点力,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天,要发展延安教育学院的事业,就理应研究和运用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当年创办鲁迅师范,就是由主管边区政府教育工作的徐老X自倡导的。中央红军一到陕北,徐老就抓住了扫除文盲、推广新文字、开办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家朱刚一生勤于办学,功勋卓著,被誉为"当代陶行知".朱刚在少年时代即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蒙,青年时代在"一二·九"运动中觉醒,抗日战争爆发后挈妇将雏奔赴延安.朱刚是延安时期抗大第四期学员,抗大毕业后他受到毛泽东"教育工作就是革命工作,是非常光荣的工作"思想的感召,走上了发扬延安精神和抗大精神,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康庄大道.朱刚一生奉献教育70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至少担任过6所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南京解放后他在南京主持或创办过6所学校,尤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创立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著称于世.朱刚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中的延安精神,对于在金陵职业大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陵科技学院建设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贺信     
《下一代》2012,(11):28-28
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组织委员会: 你们以"知党爱党跟党走,延安精神代代传"为宗旨,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举办第十一届夏令营,这对于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延安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