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新 《兰台世界》2003,(11):16-16
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四个阶段。传播科技的每一次重要发明,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非线性编辑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更新而发展起来的,并可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使之更加方便实用,更好适用社会的各个领域。非线性编辑系统集影视后期的编辑、特技、动画、字幕、音效为一体,成为当今影视后期制作的佼佼者。通过在档案馆从事非线性编辑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仅能在影视制作领域独领风骚,而且完全可以作用于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业务工作。首先,…  相似文献   

2.
“把关人”理论的产生是伴随着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当中作用的凸现而产生的,虽然这一理论首先产生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但这一理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不仅没有得到弱化,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笔者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新闻编辑所应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期刊编辑活动是以选择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目标,以组织、选择、调控、传播、教化为己任,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包含着一个编辑价值和编辑价值观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和培养期刊编辑价值观(以下简称“编辑价值观”)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编辑价值观的实质与制约1.编辑价值观的实质及体现谈编辑价值观首先不能不了解什么是编辑价值。编辑价值是编辑主体与客体(文稿)相互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编辑工作者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它是由精神产品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期刊编辑价值观就是一种以主体价值标准为尺度的评价性认识,换言之,就是编辑对文稿进行科学评价的观念体系。编辑的这种价值观念是特定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观凝定,是对编辑工作形成的价值关系的理性概括,也是编辑对个体经验和群体智慧的自觉总结。这就是编辑价值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现正在被细化为两部分: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甚至还“异化”出一个“营销发行编辑”.本文只谈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两部分,而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是“双肩挑”.本文不涉及文案编辑与策划编辑如何界定工作内涵、如何做到无缝对接. 将编辑工作细化为策划、文案两部分,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一是作者交来的稿子是“齐、清、定[J]”.二是每个人的兴趣、特长、能力、工作阅历、人脉等不同,为了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根据人尽其才的想法,让沟通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市场意识强的编辑到策划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的岗位上;让坐得住、质量意识强、文字功底好的编辑到文案编辑(以下简称“文案”)的岗位上,并建立一定的转岗机制、鼓励相互流转.  相似文献   

5.
编辑意识、策划意识、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闯 《编辑学刊》2002,(3):39-42
编辑活动作为历史的产物,是人们意识到精神生产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尖锐矛盾时才产生的.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精神生产都是一定社会形态之下的精神生产,它离不开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制约,精神生产从本质而言是个性自由的,它在实践中有其主观随意性.但精神生产同时又必须是社会化的.精神产品只能来源于社会,并且必须为社会所认同,社会存在对精神产品具有质的规定性,这就是精神生产的个性自由与精神产品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编辑实践中最基本的矛盾,所有的编辑劳动都是围绕着这一矛盾的解决而进行的,所有的编辑理论也是围绕着解决这一矛盾的实践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胡郁林 《出版参考》2007,(6X):23-23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要干好编辑工作,除具备编辑基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编绩"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永华  陆炳新 《编辑学报》2003,15(5):381-382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界的主流口号,影响甚大;但这一口号,存在混淆概念、逻辑关系不严谨、极易歧解的毛病。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口号重新审视。建议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对编辑的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出版产业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巨人式的全知全能的图书编辑已不复存在.经过这几年产业化的初步发展,图书编辑在工作流程中开始进一步分化--由早期以文字加工为主的文字加工编辑细分出了许多新的编辑群体,诸如策划编辑、文字编辑、配图编辑以及公关编辑等等.  相似文献   

9.
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在社会文化生产中,编辑活动的主体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同其它的文化学科那样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文化力量而存在?近来,在编辑学研究的“圈子”里,称编辑为“家”的情形多起来了,这反映了急于提高编辑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成家的理论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要成为家,首要是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专注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发现、认识编辑活动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拓,表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层面看科技编辑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这个角色已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随历史前进而前进,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是积极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参与者。作为社会角色,科技编辑有着编辑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和特点。如果说编辑这个角色是社会化生产发展后,分工细化的产物,那么,科技编辑就是在出版业大大发展后,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如果说编辑活动是“对他人作品和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那么,科技编辑活动则是“对科技成果、信息进行甄别、鉴定、加工处理,使之适合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科技编辑即从事科技编辑活动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删稿     
编辑删稿是指编辑主体对作者原稿以缩简文字为形式的一种编辑行为,它是文字编辑加工处理文稿的方式之一.这一编辑行为从表面看,操作起来很简单,手起笔落,部分文字被删除了,前后方连得上也就行了.然而,这一编辑行为并非真的只这么简单,刘勰在《文心雕龙·镕裁》中说,“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才核”大抵指精细的文字功夫.笔者认为,编辑要做到“善删”,除了“才核”外,还应作出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的重要范畴。揭示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是编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今天我就对这个论题发表一些意见,请诸位指正。(一) 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必然涉及什么是编辑活动和编辑活动的起源问题。汉语“编辑”一词有编辑活动和编辑人员等多种含义。无论是编辑活动还是编辑人员,都存在于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考察他们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编辑是一种专业学问。有了写作,就开始有了编辑工作;有了编辑对书稿的审、编、校、改,才有了图书的出版。我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图书的编辑出版随着文字的产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编辑史,顾名思义是研究编辑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的内容应包括编辑工作的产生过程、各历史时期所注进的新的因素,以及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脉络."[1]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就目前已出版的或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来看,中国编辑史尤其是中国编辑通史,总是与中国文化史、书史和中国出版史纠缠不清,不能真正地历史地描述、揭示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编辑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不能实实在在地给当代的编辑实践、编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文字素养不足容易导致用字、用词、语法及逻辑错误,引文错误等期刊编校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而编辑人员文字素养不足难以应对编校任务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提高编辑文字素养,应及时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规范用法的各项规定,掌握相应的文字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在长期的编校实践中“渐悟”。出版单位则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科学编辑的“再创作”熊家国武汉科学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早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甚至称誉很高[1]。但对编辑活动的社会创造性的认识,就不那么简单了。从作者原稿到完美的出版用稿这一过程中,以编辑的“再创作”为例,即使编辑界的认识也不很一致。这是对某种合理...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编辑修改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改权是学术期刊编辑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权利,是编辑对作品作修改、加工、制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因而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毫无疑问,一方面,应充分保证学术期刊编辑的合法修改权;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强化修改权意识,合理、合规、主动、积极地行使修改权,使期刊真正成为真知和良知的载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学术期刊编辑修改权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对编辑的修改权做出明确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①认真解读这一法律…  相似文献   

18.
当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艳春 《记者摇篮》2006,(10):57-58
如果把电视新闻比作是奉献给广大观众的“精神大餐”的话,那么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道“精神大餐”的“厨师”。要做好这道“精神大餐”,其中有些地方和其它媒体编辑有共同的地方,但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又具有它的独特性。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起码要具备以下能力:一、组织协调能力要把握主旋律,必须对一个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和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拟定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方向。然后围绕主旋律组织报道,我们编辑部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  相似文献   

19.
所谓“社会文本”,是指直接或间接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的一切事物.作为从事社会文本选择工作的社科编辑,其价值观又反作用于这些社会文本,不仅影响着社会文本本身的存在和价值,也影响着编辑工作的方向和成效.  相似文献   

20.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