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智慧是生成的,不是学来的。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教师作为主体而言,教师的教学智慧具有生成性、内隐性和个体性等三个特征。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与教师的知、情、意有直接关系,由此,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和发挥教师自身能动性是生成教学智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智慧的获得,不仅与其个体智力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教学场域相关。智能时代,教师教学智慧既要承袭传统教学场域中“人—人”交往的智慧,又要涵养生成“人—机”交互的智慧,表现出三个层面的新意涵:教学价值层面,指向人“类生命”价值的关切;教学实践层面,内涵人机协同之“技”的审辨;教学主体层面,呈现为因应人机互动复合教学情境的机智。由此,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需要具备结构化的知识,还需达成教学价值的澄明以及协同育人的慧觉。三者在教师教学智慧生成中分别发挥着基础、前提与根本的作用。智能技术渗透于教学智慧生成的各个要素,并与之共同构成教学智慧内在的生成机制。教学机智是教学智慧在教育实践中外显的行为表征,其一方面与知识层共同构成激发教学智慧的外生动力场,另一方面又由内而外地沟通教师教学之澄明,形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内外交互场。教学智慧是教师心理品质和教学能力的显现。智能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祛技术之魅、择群体之智、以情培智三条进路,生成适应技术变革、满足自身职业素养提升需求、开展有效教育教学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校长、教师、学生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游戏的关系。这是由教育规定的关系,是一种本体论的关系。因此,学校不是冲突的战场,而是要守护的游戏之地。在现实中,博弈关系取代了游戏关系,为此,需要回归游戏关系。回归的起点是让教师讲智慧语言,而不是情感语言和技术语言。  相似文献   

4.
论庄子之情     
庄子之情是复杂的。他首先表现为无情,即无虚情、无私情、无偏情;但庄子又不是真无情,他追求真情与至情;也正因为真情与至情,使得庄子在无情的现实中痛苦不堪,结果是庄子以理化情,再次强调无情;但是这里的无情最终指向的却还是情———如何摆脱痛苦,获得"至乐",所以道是有情却无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路径,李吉林在民族文化的导引下,历经30多年,建构了中国式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从"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并将此列为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核心元素。让儿童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用美的愉悦唤起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用情感生成内驱力,让情感伴随儿童的认知活动;在广远的意境中,通过想象开发儿童潜在智慧。"情感与认知结合"是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理念。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情境中学、思、行、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显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教育伦理规范要有效实现对于教育道德建设的价值,其本身的道德性至为重要。这种合道德性教育伦理规范的生成必须依循正确路径:确立自觉的道德批判意识;植根于现实的教育道德国情;将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多方参与教育伦理规范的确立,从而为其实现提供必要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情感类课型又是"情上升情",这对于执教教师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进行情感类课型的有效性教学,必须讲究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智慧完善教学设计、调整自身状态,以达到"入情"的境遇,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其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8.
情智课堂包含着"情"与"智"两个方面,它指向课堂中主体的人和客体的数学知识,关注到人的需求——情感,以及数学的本质——数学智慧。情智课堂需创设情境、融入情感、习得知识、拥有智慧、学有乐趣,只有情智结合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生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情智结合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学本质上是作为高级生命体的人类的智慧保存与传递.只有智慧的大学教学才能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只有用生命的智慧才能感染、引领大学生的智慧生命.大学教师作为高深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与传播者,作为大学生生命旅程的启智者、引领者,应在大学教学中深谙大学教学之道、大学教学之技与大学教学之艺,追求大学教学之道、大学教学之技与大学教学之艺的内在统一,达成教学智慧三重境界.大学之道的要义在于大学教师引领大学生感悟生命之美与生命之真;大学教学之技的要义在于提升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大学生感知世界的能力;大学教学之艺的要义在于熔铸大学教学之道与大学教学之技,提升大教师自身生命境界的同时,提升大学生为学为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育哲学认为,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都是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而道德是生活的,生活是游戏的原型,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游戏是自带德育资源的天然德育途径,游戏的过程便是幼儿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者应尊重幼儿好游戏的天性,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练习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习得需要游戏规则的约束及游戏过程中与教育者的对话和交流;道德情感的发展要通过游戏来丰富、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并通过游戏表达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锻炼要通过教师的介入与过程性评价来为幼儿树立信心与决心;道德行为则需要在游戏中借助教育者的指导,反复练习。同时,需要通过游戏伦理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幼儿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论指导科学教学,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减负增效,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教师应在科学课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游戏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分层教学法,拓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创造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Wittgenstein constantly invokes teaching, training and learning in his later work. It is therefore interesting to consider what role these notions play for him there. I argue that their use is central to Wittgenstein’s attempt to refute cognitivist assumptions, and to show how normative practices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the threat of circularity, grounded not in a kind of seeing, but in doing, and the natural reactions of an organism. This can generate a worry that Wittgenstein’s position is quietist and anti-critical: critique, as a challenge to the taken-for-granted grammar of our language game, is technically meaningless. I argue that Wittgenstein does not rule out critique. His own practice demonstrates that critique is possible, but takes place within a language game, and its status as critique is always subject to challenge in the agora of a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3.
通过《桃花源记》的教学实践,采用并把握好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优化设计三道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基本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意义上的游戏教学观,仅仅将游戏作为促进教学的外在手段,忽视了人当下的现实存在,窄化甚至偏离了游戏教学观的本意,而本体论意义上的游戏教学观则强调游戏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追求。游戏的内在品性决定了基于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的可能与必要。构想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自由精神和规则意识的人的教学目的,民主平等、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强调充分投入与积极体验,教学内容主张师生对话基础上的课程创生。  相似文献   

15.
游戏教学是一种适合低龄儿童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中操创设涨落有序的学习空间;通过设趣、激趣和逗趣开发形式多样的游戏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孩子的情节记忆;通过游戏与情绪、秩序、习惯以及儿歌相融等措施实现游戏和学习的和谐交融,可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期语文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关注、组织平民教育,认为平民识字的终极目标是“做新民”,平民识字教材应该“使人起而行”;他还提出并运用“帮助大众认识汉字”的一整套方法。学习、研究、借鉴陶行知平民识字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从《道德经》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结合文本中的例子揭示出老子也有浪漫的情怀和诗人的理智,再结合其传达的复杂信息对《道德经》的文学性进行分析,并且从接受者对《道德经》文学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不同的接受者的知识结构和所处时代对《道德经》文学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课中的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教学法是结合"游戏"与"教学"为一体的全新的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科教学知识如何融入游戏,实现"教游相融"的和谐教学,这仍然是游戏教学法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文章以新课程改革培养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对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艳 《海外英语》2012,(15):74-75,77
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中的学习情感除了受学生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主观体验的影响外,外在的教师情感同时也作用于学生。该文从心理学暗示的角度,研究了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情感主要源于教学中建构的强势教师心理场及这种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运用,论证了教师积极情感对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起着重要的暗示及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质量,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也有很多。本文重点研究了教学效果与情感的关系,说明可以通过观察师生的表情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实现基于情感识别技术的教学评价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