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时下众多的“网上渔民”,每日上网聊天为其必修之功课。聊天者,又以Oicq使用者为众。点开小企鹅,终日“滴滴”声不绝于耳,初觉清脆悦耳,有如丝竹之乐,而后日久,索然无味。再有此声,又不好回绝,答之,劳时伤神,不理,若遇胡搅蛮缠者,则终日不得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综合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有一种朦胧美,教师应刻意去创造这种艺术,让学生去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品赏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  相似文献   

3.
茶滋味     
生活中.我们难舍“口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娱、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然以口腹之乐而言,我们离不开的除了盐之外.怕就要数茶了。粗糙如田间地头之农夫.细腻如深宅大院之小姐.那茶是离不开的。尽管农夫之茶那叫喝.小姐之茶那叫品。正如盐单调得只是调味而已.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就是两个动作:放茶叶、倒水。  相似文献   

4.
说明:“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此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得益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厚的涵蕴。文章写景重在一个“美”字: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文章写情全在一个“乐”字:众宾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教育的正轨。”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诱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并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在他们通过艰苦的劳动有所长进之时,再引导他们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得学之乐”才能“耐学之苦”,“耐学之苦”才能进一步“得学之乐”。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呢?  相似文献   

6.
《兰亭集序》思路十分清晰。全文紧扣一“乐”字,其总体思路可提要为:写“乐”之盛——叹“乐”之失——记“乐”以存。具体思路可作如下分析: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兰亭会之乐。有人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景之乐:“天朗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诗虽短,意蕴却深,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属于《诗经》中“小雅”之殿。《诗经》的内容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言的。把周天子建都的王城附近之乐称为正乐,无疑是出于当时的尊王思想。至于为什么把“正乐”称“雅”,这恐怕是因为古代有所谓“雅言”的说法,“雅言”就是标准话,通行语的意思。当时各地方言不一,因此以王城附近的话为通行话,王之乐也就称“正”称“雅”了。“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分。这大约与它们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名人谈养生     
养生十乐:清代著名画家高桐轩长寿之道归纳为十乐,即“耕耘之乐、扫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游之乐、沐浴之乐、安卧之乐、曝背之乐”。  相似文献   

9.
聊天,在英文中叫Chat,东北人叫“唠嗑”,还有人称“侃大山”或者“拉家常”。不管是哪种叫法,聊天就是聊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围绕某些话题所进行的交流活动。一直以来,“聊天”二字难登大雅之堂,自然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研究生同学由于学习生活的特殊性,该聊时候的不聊,不该聊的时候聊了,聊了不该聊的,越聊越无聊等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孔孟儒学的诗学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的基本形态是由相关的哲学基本形态分析而来。在中国哲学总体结构中,从诗性哲学到诗性艺术与审美(诗学),是一个伸延的过程,是从本体到现象的一个方面。孔孟儒学的诗学基本形态,是“礼——乐”诗性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形态。孔孟儒学的诗学方向,基本上是围绕“礼——乐”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方向旋转的。如果向内深挖一步,此即儒家哲学之心性本体,这是“知人尽性知天”的巨大生命力,更是一种诗性精神(亦哲亦诗);如果向外拓展开去,则是由象征性思维方式呈现出来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现象。儒学的诗性智慧,按中国哲学的互补互动功能,又可大别为两种类型:以“水”为象之乐和以“山”为象之乐,即山水(智/仁)之乐。  相似文献   

11.
“大音希声”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音”指的是“道”,亦谓合乎“道”之特征的音乐,也可理解为音乐的内宇宙或深层意韵。它虽以无声之“道”否定人为有声之乐,其意义消极,但所蕴涵的深刻的辩证法与合理的美学因素,能够启迪人们探索“音声”之道,进行所有的艺术创新,从而感染人、启迪人。  相似文献   

12.
“人生十乐”——知足常乐、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为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想象之乐、平静之乐……人生“十乐”,不但可愉悦精神,充实生活,豁达心胸,且可调节情绪,清静无比,增加强体质,益寿延年。——摘自《人生十乐》在这“人生十乐”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乐”,一个人只有以“感恩”的心态去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才会体味到“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为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想象之乐、平静之乐”,甚至更多的乐趣,比如“工作之乐”。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有个文人,就是现在的写手,叫张潮,他出了一本集子,名为《幽梦影》,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在于是!”  相似文献   

14.
文艺理论,作为高校中文系(科)基础课的学科名称来说,往往有“文学概论”之名。当然,事实并不以此为限,它也还可以叫“文艺理论”,或者叫“文学基本原理”等等。文艺理论,指有关文学和艺术的理论,较之文学理论,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5.
王琼 《教育导刊》2004,(24):25-27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要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知道别人是“乐”还是“忧”,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这样,在与对方情感的共鸣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使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喜欢和帮助,从而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宏论滔滔地讲大道理就能奏效的。如何强化这门学科,必须认真研究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性。古人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好之乐之。现就笔者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精神意蕴相通,与苏轼、苏辙、晁补之和陶《饮酒》诗在思想感情上也有相同之处,然张耒之诗对饮酒之乐的表达远比渊明《饮酒》及苏轼、苏辙、晁补之之作强烈而张狂。在张耒身上,饮酒之乐在求“真”去“伪”,饮酒之道在得“自然之性”,饮酒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8.
“醉翁之意”真的“在乎山水之间”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以为,“醉翁”的真正之意并不“在乎山水之间”。欧阳修是个正直的官吏,他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时,仍然心忧国事,仍以民之乐为己之乐,仍以民之忧为己之忧。寄情山水(“在乎山水之间也”)不是他的目的所在,“山水之间”只是“醉翁之意”的形式,而不是其实质。  相似文献   

19.
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融会了天伦之乐,精神生命的薪火相传点燃了教育之光。孔夫子的教育之乐是春服既成之时,与年龄不等的学子在散步时吹吹风,在聊天中启发与点拨。交流、对话、因材施教,是千载犹新的话题。追随夫子的弟子真正感受到了如坐春风之乐,虽然夫子也曾严厉地批评过昼寝的宰予,但是弟子大规模地感到  相似文献   

20.
授之以鱼,有“鱼”可炊;细嚼慢咽,营养性灵。授之以渔,无临渊羡鱼之忧,有独钓寒江之乐,任凭风浪急,稳坐钓鱼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