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墨子晚年游说鲁阳文君,死子鲁阳。由墨子游说鲁阳文君的说辞,可见墨家“非攻”学说成熟于墨子晚年。墨子死后.巨子孟胜继续守卫鲁阳,并死于阳城。自此后墨家出现派别分化。  相似文献   

2.
墨学“十论”主要体现墨家匡时救世的思想,它涵盖了墨家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破除特权的管理机制、奖善惩恶的宗教信仰、行仁利民的经济观念、抑奢求真的审美取向。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集纳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墨家是与儒家并称的“显学”。由于代表了小生产者的立场,墨家的学说长期被封建正统文化排斥打击,以致“其学几绝,其书仅存”,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长期存在。墨家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尚贤”是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墨家认为“尚贤”乃“为政之本”,倡导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主张选用贤人要量能而用等等.墨家这些睿智的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墨家选贤举能、任人唯贤的思想对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5.
论《墨辩》之辩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博大精深,既有丰富的辩术,又有系统的辩略,仅仅从辩术方面来认识《墨辩》是片面的。《墨辩》有关“誉”、“诽”、“服”、“执”等内容构成了墨家的辩略体系,这个体系是科学的,是墨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6.
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其思想观点多以儒家的反对命题而提出,儒、墨辩难,分庭抗礼,显赫于时。墨学兴盛原因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阶级根源使然;历史所成就。  相似文献   

7.
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曾盛极一时,其持说立论与儒家多有不同之处,是先秦百家争鸣文化格局的典型代表。墨家对儒家观点的反对主要体现在其"兼爱"、"尊天"、"敬鬼神",以及主张"节用"、"节表"、"非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用现代逻辑学中命题与判断的知识,考察墨经的语言特点,特别是有关逻辑学命题论的部分内容。墨家命题论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墨经的"以辞舒意"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学知识,表明墨家对语言和思维的逻辑关系有着得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墨子》的军事思想由墨家后学总结,集中体现在“城诸篇”中,是墨学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后期墨家正是在所谓墨家“十论”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发展完备了墨家的军事思想。因此,理顺墨家军事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墨学最为深邃的内在精神。本主要从军事后勤和军事人才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墨家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0.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墨家代表人物出身于下层百姓,因而其思想最具人民性。墨家的人权观最能代表下层百姓的利益,其关注平民的基本生存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及平民中的贤人也应参与政权的主张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子夏,晋国温邑人,作为孔门四科之“文学”高徒,在孔子晚年整理古文献时已是得力助手。在阐发孔子思想的同时,有所发挥和发展,在孔门深得上、下信赖。20岁即得到孔子的举荐,“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经过“心战”,最终放弃从政,退居家乡设馆授徒,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参与主持编纂《论语》,整理并传授《六经》,被两汉经学家奉为经学鼻祖。不仅对荀子及其后的儒家经学一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是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做了开拓、奠基性工作的一代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3.
孙诒让是在两千多年墨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性人物。他是中国新旧墨学的分水岭,既是传统治墨方法的集大成者,又是新墨学的催生者。孙氏的治墨成果,是现代和未来墨学研究者的起跳板,既是必须依赖的文献基础,又是期待超越的思想对象。孙氏《墨子间诂》和《籀庼述林·与梁卓如论墨子书》等重要文献,充分证明了孙氏在墨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先秦墨家代表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一度显赫非常,成为与儒家并列而对抗的政治教育集团和学派。在儒家理论体系中,“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墨家传授劳动技术的内容,大多上升为经验科技的形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早成果,为古代技艺教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语言在中国先秦时期是哲学家探讨的中心话语和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儒、道、墨、名等各家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诸家之中,墨家表现出极端重言的特点,其积极成果就是墨家语言哲学思想的研究:指称论思想、言语行为思想、语境思想和隐喻思想。纵观研究先秦诸子语言哲学的文献,可以看出,墨家与儒家、道家和名家的语言哲学研究相比明显逊色。墨家的语言哲学思想至今并未得到专门的、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期望学界改变墨家语言哲学研究滞后的状况,从而丰富先秦语言哲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礼”对“推类”思维的诉求;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政治伦理实践对“推类”思维的诉求,说明先秦的政治伦理实践与“推类”思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思想风行一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可是,自秦一统后,墨家学派几乎消失,其思想更无人传承,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就外在因素而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社会大变革,使得墨家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内在因素来看,墨家学派的思想脱离社会发展需求,最终遭到摈弃,以致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与墨家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两家在许多方面针锋相对。实际上,两家分属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同时又互补互用,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仁”的包容性大于“爱”;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