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广军 《情报杂志》2023,(8):102-106
[研究目的]在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网络舆论战中,各方力量在舆论场上为战争造势,使得舆论场势力混杂、信息来源复杂、水军搅局、舆论群体极化、情感和情绪色彩浓厚,是一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交媒体舆论战争。通过情感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战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研究方法]基于情感实践和媒介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俄乌舆论战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情感对于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战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战当中,情感被高度“武器化”,各方力量以情感为武器进行战争博弈,影响了舆论战的边界性、确定性和传播性,也推动了战争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石峰  李彦泽  邵雷 《情报杂志》2023,(6):147-153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智能数据挖掘分析算法,用于识别域外社交媒体舆论操纵者及其操纵策略,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以北京冬奥会为例,基于国内外主流社交媒体数据,利用本研究提出的社交媒体洞察系统和社媒数据智能挖掘算法,分析域外势力抵制冬奥会的舆论主题策划、实施手段方式,并识别出幕后操纵负面舆论的组织、个人和机器人。[研究结论]操纵者采用“认知战”的手法,利用敏感政治话题,编造负面谣言、制造负面事件、发酵负面舆论,同时利用社媒机器人加速虚假信息传播,先入为主,误导民众认知,煽动民众情绪,操纵国际舆论,给主办方造成严重的国际舆论负面影响。当前相对有效的应对举措是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定义舆论战及其特质属性,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语境维度解构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并基于此分析新时代舆论战语境在三个维度的重构趋向,进而提出有效开展舆论战的攻防策略。[研究结论]对舆论斗争话语的深层结构分析有助于认清舆论战的本质,做到“知理”“会战”,进而制定相应的防御、进攻及进攻式防御策略,确保国家在国际舆论博弈中取得话语先导主导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戈  张祖成 《情报杂志》2023,(8):116-122+128
[研究目的]探究“蹭流量”下网络公共舆论形成机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对网络公共舆论中媒体与公众聚合关系分析的不足,对促进网络公共舆论有序形成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40个网络热点舆情案例的QCA分析,从注意力引导和信息误导的视角出发,研究“蹭流量”下媒体属性、事件属性、流量行为和公众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研究结论]网络公共舆论形成受多因素共同作用:流量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公众行为发挥调节作用;媒体属性、事件属性发挥媒介作用。从源头出发扼制“蹭流量”行为,维护网络公共舆论的有序形成,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建立常态化流量跟踪和回应机制,加强公众情绪引导和网络舆论环境监督。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分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在读的本、硕、博各层次学生群体对一级学科更名及其影响的元认知,揭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及其下属专业的发展生态。[方法/过程]基于元认知理论以在线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方法挖掘受访者对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求职就业、社会认知5个维度共33个指标的认同度,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学历、地区学生群体的学科认同差异。[结果/结论]尽管样本存在比较显著的因子间差异和群体间差异,但能够表明学生群体基本认同学科更名对人才培养、学科事业、学科建设、求职就业和科学研究5个元认知因子的正向影响,以及更名对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溢出效应。“图情档”教学机构应当强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认同,回应学生“成才与事业”的发展关切,明晰学科“特色自主”的行动路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日益加剧。研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动力学机理,科学地把握网民情绪演化规律对塑造健康的舆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网民情绪演化为主线,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情绪唤醒、情绪干扰、情绪疏解三个维度并结合“女子实名举报前婆婆吃空饷”案例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进行仿真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仿真结果分析,网民的媒介素养、认知水平;媒介的议程设置、平台监管力度;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回应速度等因素对群体极化的影响程度更为重要,并以此为群体极化的治理工作提供相应对策。【创新/局限】以情绪演化视角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结构化系统性研究。局限在于数据的量化处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且系统因素的选取还需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王佳佳  邱小燕 《情报杂志》2021,(4):200-206,F0003,199
[目的/意义]谣言诱发公众恐慌情绪,恐慌情绪极易导致过激行为,过激行为又易演变成为突发事件。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威胁、对公众带来巨大损失。[方法/过程]相对于传播时间来说,谣言对恐慌情绪的诱发具有即时性,因此,该文建立了谣言和恐慌情绪并行传播的双传播模型,给出了平均场方程。通过数学方法和仿真模拟,研究了双传播模型中谣言和恐慌情绪各自的传播阈值及它们的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谣言和恐慌情绪的传播阈值均存在。推导出谣言及恐慌情绪独立系统中谣言和恐慌情绪的传播阈值,分析出谣言及恐慌情绪关联系统中传播阈值的变化特征。研究还发现谣言和恐慌情绪的并行传播对彼此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润 《情报杂志》2021,(1):139-143,55
[目的/意义]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交汇和引发公众追忆的热点事件,基于“大江大河”网络舆论考察热点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的机制与舆论场融合新模式。[方法/过程]将抓取的584条新浪微博精华帖作为扎根理论分析的经验资料,实施开放式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三个编码过程,进行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博互动中的剧情评价、追星推剧、情感共鸣三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了微博舆论场的社会心理机制,多元主体将剧情发展与身份角色、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促使产生社会共情效应。追求社会共情是理解舆论场融合的新视角,积极联结起主流意识与公众主体,打通社会舆论场内部的壁垒与隔阂,形成社会凝聚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并存的现实背景下,深入探究异质性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规律。[方法/过程]从理论层面给出异质层次网络的研究框架,构建个体信息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界定账号类型,基于账号之间的关注关系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获得高影响力舆论个体账号,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异质层次网络方法为分析不同类型舆论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体系,识别出的核心传播节点和关键传播路径有助于为舆情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深入剖析俄乌冲突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舆情演化态势,旨在对俄乌战争舆情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新闻框架理论作为切口,分析俄乌舆情在新浪微博平台的传播特征,运用朴素贝叶斯模型进一步论证各方战时宣传策略的传播影响力,力图刻画各方势力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群像。[结果/结论]从场域层面看,中国官方与民间舆论场呈现了鲜明差异,网民个体情绪高涨,易引发鼓吹战争等一系列情绪性问题;从战时宣传效果层面看,尽管各国在煽动网民情绪方面有一定作用力,但舆论引导和情感动员的效用在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一代网络爱国主义青年群体的“小粉红”,正以独特的话语机制和互动形式影响着互联网爱国舆论走向。“小粉红”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主体形象多元化、内容输出娱乐化、话语表达符号化、组织结构流动化等特征,从民族精神驱动、网信技术助推、群体情绪渲染、自我价值需求等4个层面可追问其生成原因。做好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青年群体爱国主义背后的精神价值追求,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让爱国主义理性精神厚植青年心中,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技术水平,促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组织认同的形成机制与衍变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组织认同的内涵,并认为组织认同可以概括为一种个体与组织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往往有两种形成机制,一种是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的价值性认同机制.一种是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的交换性认同机制.这两种认同机制在衍变中会发生异化现象,即价值性认同会异化为个人家庭或社交群体的身份认同,而交换性认同由于控制性群体的组织缺位而异化为领导认同.最后对未来的研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分析网民负面情绪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正确引导网民负面情绪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情绪感染为视角,基于SIR经典传染病模型并结合“群体极化”“媒体放大”及“政府疏导”对情绪演化过程的作用构建S2IR负面情绪演化模型;基于S2IR模型分析网民负面情绪演化的影响因素;根据S2IR负面情绪演化模型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负面情绪引导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通过模拟仿真表明,在“接触率”“传染率”“康复率”中,对网民负面情绪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因素是话题敏感度、新型意见领袖、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虞佳玲  王瑞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21,40(10):159-167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了解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该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讨论当前的研究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用户社会身份、用户使用意愿及行为、用户忠诚及口碑、用户知识行为、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5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SIT的理论解释、社会认同动态测度、SIT的应用范围、社会认同威胁研究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影响组织认同的组织因素,并依据不同因素的性质与作用阶段,将其分为组织外部特性和组织内部环境两类。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体的任期阶段,分析了组织因素对个体组织认同过程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十多家企业的289名员工为样本得出:个体的组织认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组织认同及其影响因素都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基于本研究结论,从管理活动的角度提出了提升个体组织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微博社交网民群体为被试,研究了其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网民集群行为执行意向与群体认同、情绪敏感度、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心理安全感、社会规范和感知一致性显著正相关;群体认同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大于心理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影响微博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4条主要路径为:微博社会网络→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情绪敏感度→微博心理安全感→行为执行意向,微博群体认同→微博感知一致性→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心理安全感→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最后指出了研究启示和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关注当前行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领域:积极互惠与认同,构建了道德认同与员工积极互惠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组织中存在清晰的认同结构;除道德认同外,组织认同、关系认同对积极互惠同样发挥正效应,但以道德认同的作用为主;组织中的认同间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道德认同对积极互惠的作用强度受到组织认同、关系认同的显著调节.通过Johnson-Neyman技术确认其调节效应的规模,组织认同大于1.589时、关系认同大于1.147时(6点计分),即对占98.93%的群体调节效应显著存在,且水平越高,道德认同的作用就越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思维聚焦理论,构建出集群行为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采用Agent方法在无标度网络中模拟思维聚焦、群体异质性、关系强度、圈子认同等因素对集群行为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的影响作用,以探究集群行为的产生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情绪聚焦型群体的集群行为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要高于问题聚焦型群体;在中等群体异质性条件下,情绪聚焦型群体的集群行为发展水平与速度可以达到最大值;弱关系环境更易助长情绪聚焦型群体集群行为发展水平与速度的提高;群体异质性与集群行为发展水平与速度呈倒U型关系,思维聚焦以及圈子认同对这种关系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布林  刘昱琪  李光 《情报科学》2022,40(11):33-39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的广泛传播,会造成社会恐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 稳定团结。为此,需要对舆论场中的谣言进行研究,促使其尽快消减,使其不利影响最小化。【方法/过程】首先,本 文在对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类型与谣言传播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将谣言传播划分为产生、扩散、高潮、消减与平 息等五个环节。然后,分析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传播过程中居民情绪与媒体素养对于谣言传播的影响,结合谣 言本体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构建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的传播、扩散与消减模型。最后,以新冠疫情为例,对所构 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与居民情绪是推动谣言传播的主要因素,而 媒体素养则对谣言的传播发挥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提出相关治理 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为有效控制谣言,确保社会稳定团结提供一定帮助。但由于案例单一,验证结果较局限, 日后可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健康危机事件可能会对受众产生持续性影响,厘清舆论视频中公众的情感震荡规律和卷入机制有助于业界和学界掌握、预判民间舆论场的动态发展趋势。[方法/过程]以Bilibili视频社交平台为例,借助情绪传染理论建构VAR时间序列模型,以此对420个舆情视频中发布者的面部离散情绪震荡规律与公众动态卷入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结论]不同类型面部情绪对公众卷入存在差异化影响,其中厌恶情绪是健康危机中的重要导火索,在所有情绪中最快速、最迅猛地引发公众卷入高潮。总体来看,对公众卷入影响最强烈的是高唤醒消极情绪,其次是低唤醒消极情绪,影响最微弱的是积极情绪和中立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