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是陈云同志前不久为首都大规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的题词.这个题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培养人才和实现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广大教师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目前,尊师重教活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形势喜人.究竟怎样把这个活动持久、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依我之见,不能单纯停留在那些诸如:到教师家里拜拜年、开开尊师座谈会、找老师谈谈心等礼节性的交往上,更重要的是务必认真研究几个尊师重教中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起,9月10日被法定为中同教师的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同这一优良传统在中园特有的文字上,就能够得到印证.在教师佳节之际,说一说"教""师"这些字应该是很有兴味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1.尊师重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消除教师消极心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和支持。如改善教育大环境、给教师创设宽松的人文感、强烈的校园小环境,帮助其达成合理的角色期待。再如,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从而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教育政策法规时,应充分了解教师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切实保护教师权益,使教师真正感受到教师群体为社会所尊重。  相似文献   

4.
又是9月,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充满思念与感恩的季节.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 在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渐浓的时刻,在教师的职业已变得十分抢手的时候,我们也应认真地思考和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职责和内涵.人们之所以尊师重教,源于对"知识"的崇拜和对"道德"的敬仰,源于教师是承担"启迪心志,传承文明"神圣使命的人.  相似文献   

5.
欧田良 《教师》2014,(15):120-121
从社会现实看,尊师重教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的尊师重教源远流长,亘古师位至尊;可是现实社会中,尊师重教每况愈下,教师已是最穷酸的人群,世人对教师甚至嗤之以鼻;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我们应该真正地尊师重教,并尽快地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我们靠什么来守护"师道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一度作为挂在"臭老九"脖子上的"罪状牌",遭受严厉的批判.之后,人们再面对它,不免心有余悸.然而,中华民族数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难以割舍"师道尊严"的文化情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教育的春天,"科技兴国"的国策,使教育享有"优先发展"的地位."师道尊严"在尊师重教的舞台上重新亮相了.  相似文献   

7.
尊师重教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它已经由受教育者的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国家的政策规范上升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尊师重教,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看,尊师重教所涉及的是教育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与功能互补的关系问题,所反映的是阶级、国家、民族、社会集团和公民个人的公益观与功利观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尊师重教的直接指向是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问题,以及阶级、国家、民族、社会集团和公民个人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意…  相似文献   

8.
袁振国  沈伟 《教育研究》2021,42(6):20-23
兴国必先强师,中华民族向来有尊师重教之传统.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21年4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优师专项"),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痛点"与"难点"问题,统筹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的力量,给出了"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培养"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教师具有"天地君亲师"的荣耀地位.民间百姓也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文革时期,教师地位受到冲击,但随着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教师节的确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规的相继颁布与实施,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并得到法律保障,全社会兴起尊师重教的风尚.  相似文献   

10.
尊师重教者,国家兴;鄙师轻教者,国家衰。 这已是世界上一切不拒绝进步,不摈弃文明的民族和国家的共识。尤其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为此,许多国家始终把提高教师的地位、作用,优化教师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当作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竞相在尊师重教之“尊”之“重”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1.
朝鲜和韩国同样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两个国家的政府也都同样重视教师教育。但因其处在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发展水平下,朝韩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朝鲜和韩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在职培训制度视角出发,比较朝、韩教师培养模式的区别,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的9月10日,中国的第20个教师节. 10日下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胡锦涛要求各级政府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发展策略,既是教育目的的定位,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教育精神和尊师重教传统的弘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以育人为本、以教育人为本、以所有人为本三个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04年9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 ”。A.25 光荣的人民教师 B.25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C.20 光荣的人民教师 D.20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2.2004年9月15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周年。A.50 B.55 C.45 D.40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A.根本政治制度B.国家权力机关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004年8月、9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据此回答4、5题。4.这两家银行属于我国的A.商业…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国家战略部署下,"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促进技术大融合,构建教育新生态,对教师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如何提升新时代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专业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就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互联网+教育"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国家系...  相似文献   

16.
庞珍 《中国教师》2011,(18):16-16
<正>我是一名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对于当今社会上教师收受财物成风的现象,我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不同意教师收礼!我们国家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家长给老师送礼,客观地说,是为了和老师更好的沟通,通过物质,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重",以达到希望老师对自己孩子"特殊照  相似文献   

17.
尊师重教是一个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师的尊敬、对教育的重视的思想、观念、意识和心理的总和。尊师重教思想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源泉,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思想基石,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确认和弘扬邓小平尊师重教思想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体现其先进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岁岁九月,今又九月. 九月的天空,洒满阳光. 九月的大地,洋溢着芬芳. 九月的校园,爱心荡漾,辛勤的园丁,走在幸福的路上,把祖国的幼苗精心培育、浇灌. 九月,因教师而崇高.“古之学者必有师”,“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1985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是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教师节设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社会地位,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与关注前所未有,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日渐浓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教师节将近,然而,作为拼搏在一线的教师,近几年过教师节,颇觉不是滋味:感喟这个昔日尊师重教的教师节已然变味,染上了庸俗化、物质化的色彩,为舆论声讨教师节为"送礼节"而羞辱,为家长眼里教师节成了"教师劫"而煎熬.虽然论断有以偏概全、言过其实之嫌,但这种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唐子惠 《教育》2011,(5):23-24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会讲话中国家总理温家宝指出。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就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也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成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最初提出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