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通过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他"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通过对人生困境──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来自自我的情与欧的细致观察和具体描述,以“自然”为母体,提出解脱的方法──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逍遥”是庄子追求和憧憬的精神绝对自由境界,逍遥游是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庄子人生哲学的解脱之道,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一位诗人哲学家,他思想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其人生哲学。考察庄子处乱世求自解的人生哲学,以“德、命、心”为重,并构成庄子人生观的三层次:以“德”为内蕴的人化天道观;以“命”为旨趣的达生人性论;以“心”为主体的超越人生法。庄子的人生哲学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要作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先秦时代的庄子,以“道”观察和领悟人生,从超现实的领域里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在中国古代是绝无仅有、别具一格的。本文力图挖掘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积极因素,揭示其在天道基础上所追求的自然与超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庄子在看似旷达、洒脱的外衣下,实则隐藏着沉重的悲剧意识,正是这种无法抑制的悲剧意识,使得他企望在“自然”中“忘物、忘己”,走向“逍遥”,立足于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类从生存困境中得以超脱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内容。庄子思想中的“悲”与“忘”深远影响着中国的艺术精神和文人的人格建构,直至今时,仍发挥其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理解人生苦痛、挣脱命运羁绊、超然尘世之外是庄子理想人格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浅论庄子的生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问题是庄子生命伦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以小说的情节框架容纳、承载了李汝珍的精神生活,是李汝珍面向个人精神生活的写心遣兴之作,表现了他个人的心灵、思想和生活,包括他的处世观念、社会理想、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是李汝珍面向个人精神生活、以小说为戏进行的艺术消遣之作.文人以小说遣兴的品性与明清白话小说的写心倾向密切相关,是白话小说在写心方向上发展而生成的一个功能.  相似文献   

13.
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朱光潜庞大的美学体系的内核——生命美学思想。同时认为朱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与他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而他的人生态度却是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是西方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4.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教哲学的精华,他的殉难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死观,突出地表现为舍生取义和为理想而生。闻一多诗笔下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写死终究是为了写一份对生的热爱和敬仰,以诗情为哲理,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闻一多殉难的意义,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用生命来写诗、把生命写成诗的人。  相似文献   

15.
天生万物 余得为人: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以一生的行为在为生命的意义作注.他感觉出仕是对生命的奴役,短短的仕宦经历充满了生命的挣扎.他把躬耕劳作看作维持自然生命的必须,是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然回归.他关注自然生命终究消亡的结果,这构成其心理的巨大阴影.而他的及时行乐,同样体现出恬淡纯真的生命意趣.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擅长用精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构筑精神圣坛,以病残之躯体验生活百味、感悟人生真谛、穷究生命的意义.在精神朝圣之旅中,史铁生把生命寓于"零度的写作",并试图以精神的超越体现生命的价值,因而他的早期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令读者产生回肠荡气的共鸣.然而一次次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的痛苦,史铁生在苦思中追索化解痛苦的良方和生命意义的建立,过多的追问和哲理思索似乎显示了他写作的新困境.  相似文献   

17.
最体现人的尊严的生活应是个体明智地理解和选择自己所拥有的发展可能性、在改造现实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创造的理想生活,即“可能生活”。当代学校可以实现的一个新的教育功能是:教学生学会创建属于他们的可能生活。为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为学生敞现丰富的发展可能性,而不是将他们的发展局限于已有的人类生活;其次,要激发学生创建可能生活的愿望,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再次,还要培养学生创建可能生活的能力,在融入人类生活的同时成为“真正的我”。  相似文献   

18.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相似文献   

19.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