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刑事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保证对被追诉人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我国对被告人法律援助质量的途径包括:明确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规定相应的救济渠道币口奖惩措施,确保办案质量;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制度;将对被追诉人法律援助时间扩展至侦查阶段,建立权利告知制度,加强援助质量保障。强化对法律援助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构建程序性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和论述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机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机制、民事法律援助计划、刑事法律援助计划、法律援助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及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法律援助改革与发展等,对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制度框架进行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新农村建设则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具体行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联系农村实际、结合中央政策提出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制度是体现司法文明及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刑事诉讼涉及到对当事人的定罪及量刑,并且涉及到当事人的自由权的剥夺,甚至生命权的剥夺,一直以来,受到司法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在法制进程中,有些执法者的认识片面、意识淡漠、甚至可能抗拒,导致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执行的不尽如人意,并且使有些规定的制度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推进.本文是作者结合工作实际,纵观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师法》、 《法律援助条例》、四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中有关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提出目前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着重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体系、机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的现实,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6.
现行《刑事诉讼法》着力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但对于法律援助质量的问题却没有给予同样的关注。当前刑事法律援助质量堪忧主要是由质量保障制度缺位、经费有待落实以及承办律师的责任心等因素共同形成。因此,刑事法律援助走出“泥潭”的途径就在于制定操作性强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强制落实刑事法律援助的最低标准;同时切实落实好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费用,以提升承办律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上保障刑事法律援助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刑事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制度建设、意识转变以及人的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刑事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制度的最初形式,也是法律援助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刑事法律援助在使公民获得平等的司法保护,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公力救济,是在刑事被害人因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等情形下给与的帮助.它体现了正义,保障了人权,有助于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我国于2003年9月开始施行的<法律援助条例>,存在着诸多不足,对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也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不能真正实现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另外我国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具体分析了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性质、特征等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想出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前的日本刑事立法深受中国封建法律制度及文化的影响.明治时期,日本建立了以大陆法系为模式的近代刑法体系.现代日本的刑法体系则兼具了两大法系和日本固有法律文化的特质.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刑法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社会生活的安定.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指控犯罪并参与到刑事诉讼中去,但由于被害人大多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故对自身合法权利的维护往往力不从心。从顺应国际社会加强保障被害人人权的潮流以及保证被害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的角度看,我国有必要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从立法和司法上完善被害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对正常社会秩序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但与严峻的犯罪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现有的刑事理念与体系结构却不尽合理,其所能提供的应对犯罪的手段较为单一,效能也极其有限,因而我国现有的刑事司法资源在惩治、预防犯罪活动中很难发挥积极有效作用。我们认为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刑事法律,探索能够使有限的刑事司法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刑事司法观念及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辩护在刑事诉讼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家庭贫困的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能够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获得充分的辩护,应该采取多种渠道的法律援助形式,来满足贫困的刑事被告人的需要,特别是可能被判处监禁刑的刑事被告人的需要,以实现刑事司法之公正.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刑法强化了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的思想也成为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当代刑法在罪刑法定、打击侵犯人权的各种犯罪、有利被告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以及刑罚的人性化等方面无不闪耀着人权保障的光芒。但在刑法宪法化、刑法的观念层次、慎重适用死刑、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尚需完善,以便更好地闪耀当代刑法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又未能从犯罪人或其他渠道得到充分赔偿时,进行法律救助,有效保障刑事被害人权益,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我国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的法律缺陷和对被害人法律救助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最有效的途径是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并对建立国家补偿制度提出设想,希望能够在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救助制度的构建和立法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开始“新政”,法制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刑法首先修订,在经过近十年的前期准备和制定工作后,公布了《大清新刑律》;该法在法律体例形式、刑法罪名、刑罚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并在法律中确立了刑法礼法分立、罪行法定、法律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等现代刑法原则;刑法的变革使原有中华法系走向解体,是中国刑法发展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但在当时中国社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启示现代人要更新传统的刑法观念,树立现代刑法意识。  相似文献   

18.
自新刑事诉讼法通过后,我国对刑事和解有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争论也有了排除重罪案件适用的官方定论,但在当今中国被害人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适当允许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却是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因而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应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