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是一门高层次的气功。太极之气精妙无穷,而练习并运用此气,对太极拳的修炼以及健身、技击作用巨大,应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世间万物,纷纷攘攘,其精妙不可尽知。然研究事物,若能知其本,则可登堂入室,窥其全貌,悉得其精妙了。练拳术也如此。目前流传的各式太极拳中,陈式是久负盛名的一种。其爱好者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不计其数。朝夕演练,风雨不辍以求正果!那么,练陈式太极拳所求的根本是什么呢? 一般讲来,习练太极拳,有两种目的。一种是修身养性,(疒去)病延年;二是防身自卫,用于技击。但无论是哪种目的,要想收到满意的效果,就必须达到“阴阳平衡”。这就是练陈式太极拳所求的根本。简单地说,就  相似文献   

3.
李文奎 《中华武术》2007,(11):17-17
已故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从师于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在原陈式太极拳套路基础上,倾毕生之心血,按实战要求精心创编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拳法精妙,朴实无华,讲究实用。由于该拳法看似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数十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该拳法,除要严格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六个要领。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太极拳攻防转化的研究,深入剖析太极拳内在攻防规律其遵循的力学原理及在攻防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揭示太极拳的精妙和动作精要,为太极拳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并结合阴阳学说,对二者在实战中的攻防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太极拳动静特点及阴阳变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极拳运动的思维方式及其民族文化精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运动的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圆融性及内向性等特征,所有这些体现出民族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6.
杨应建 《武当》2013,(2):24-25
恩师冯志强教导我们,在明确认识什么是太极和太极拳、太极拳的渊源和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后,要练好太极拳,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三练三不练"1、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原理、道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的阳极生  相似文献   

7.
《太极图》表明,对立物既矛盾又统一,还互相转化,太极拳的练习就是让人不断地体会在斗争中求平衡,在变换中求和谐的过程,由"我练拳"渐至"拳练我",身心熔融,练拳即是练心,练拳即是修性。"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中以人为主体的各个层面、各种要素的关系相互融通、协调的状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太极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反复研读严翰秀君、王海洲君的大作《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深为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的精妙理论所折服。同时也深为严翰秀  相似文献   

9.
梁凯明 《武当》2013,(8):20-21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就是内劲的修炼。要想练好扎实的太极拳技击基本功,对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一、太极拳内劲的修炼在实战中,任何拳术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修炼过程,也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还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  相似文献   

10.
高伟 《中华武术》2001,(3):45-45
技击是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但多年来并不为人熟知。“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笔者自幼随祖父杨禹廷习练太极拳.至今30余载,对太极拳拳法之精妙体会颇深。以愚管见.太极拳技击之妙,在于对人体平衡原理的谙熟与运用。  相似文献   

11.
张满宏 《中华武术》2007,(11):15-16
在欧洲,有一个以惊险刺激的斗牛和动感十足的斗牛舞而享誉世界的国家,那就是充满浪漫色彩、素有"斗牛之国"之称的西班牙。应西班牙西中太极拳协会主席张修睦先生邀请,我于今年3月15日至5月3日,到该国交流传授忽雷太极拳,在短短的月余时间里.被马德里市、巴塞罗纳市等城市的太极拳组织邀请讲课授拳。每到一处我认真讲解祖国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精心演示每个拳势动作。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练功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主要流派有陈、杨、吴、武、孙,虽形式各异,但遵循共同的练功法则。为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笔者在陈正雷老师提出的练"理"不练力、练"身"不练招、练"本"不练标的太极拳练功法则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旨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练功依据。1.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是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根据导引吐纳和"太极""阴阳"学说创编的,所以,分析中医理  相似文献   

13.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梁凯明 《武当》2012,(4):23-24
杨式太极拳的最大特征就是体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内鼓,有掤劲拳术之称。在杨公澄甫遗著《太极拳练习谈》中也讲到"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里的所谓"刚"和"针",指的都是太极拳的内劲。当前有许多人练拳只见软不见刚,把柔理解成软,把柔与软混为一谈。太极拳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常说的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太极拳之"柔",《拳论》上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掌握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由此可以看出练好太极拳柔刚途径就是学会放松。  相似文献   

15.
师平 《健身科学》2012,(12):38-39
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运动,放松是太极拳第一要素,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的根本区别,就像走路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打太极拳时只有放松,才能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血气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俗话说:"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打太极拳时只有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使演练出的太极拳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  相似文献   

16.
佟德 《武当》2013,(7):22-23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闭上双眼或以物蒙住双眼,形同在黑暗中进行套路习练。"盲练"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太极拳  相似文献   

17.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7,(12):43-44
(一)太极拳概论太极拳的前辈宗师和经典著作讲,打太极拳用的是"虚无劲",即"意"。准此道者,谓之正路。可惜,时下少之又少。打太极拳用的是"习惯力"。以此行拳,谓之歧路。这成太极拳的主流。太极拳传至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与牛郎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习太极拳者中想练或已练牛郎棍者日益增多,本人就是其中一个。太极拳和牛郎棍有什么关联呢?师父曾一语道破天机:"以拳为本,以棍见长。"很简单,就是拳与器械的关系。拳种繁多,为何唯独太极拳与其较近呢?因为牛郎棍有的特点中"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等  相似文献   

19.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20.
李文奎 《武当》2008,(5):19-19
陈式太极拳看似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该拳法,除要严格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