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晴雯悲剧的产生,对于贾府初期民主主义改革势来说,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以王夫人的封建势力迫害。主观原因:初期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贾宝玉没能象探春那样在重点解决贾府主要矛盾(严重经济危机)的同时,相应地解决次要矛盾(女儿人权被践踏);而是只关心次要矛盾,置主要矛盾于不顾,结果一事无成。在强大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晴雯悲剧终于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本文紧扣康乾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和贾府由盛而衰的总体演变趋势,肯定贾政在吏治腐败、贪黩泛滥的宦场能够清廉自守、秉公办事的可贵品质,肯定他在人欲横流、腐败成风的贾府坚持以身作则,清正传家的原则立场,并赞扬他在势单力薄、家道衰败以后,能与具有初期民主主义经济改革思想的年轻主子一起领导全家走出低谷、力图中兴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批判了贾政由于前期思想保守,对初期民主主义者宝玉探索政治改革的言行理解错误而给以沉重打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红楼梦》一是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衰败没落的过程;二是围绕贾府,写了一群年轻女性和贾府未来接班人——小主人——贾宝玉的生活。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贾府衰败没落过程和宝、黛爱情悲剧全过程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了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它比西方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早了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4.
邾国氏族是东夷族的一支,其国名的由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根据金文“朱”字字形,认为邾人是一个以“蜘蛛”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以“朱”为国名;二,认为邾人语言“邾娄”,因名其族曰“邾娄”,所居之地亦名“邾娄”,所建之国亦称之为“邾娄”。邾国受封的时间是在周公东征讨伐商奄、薄姑等遗商势力时,首受封者为当时邾人的首领曹侠,并为鲁之附庸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近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近年创作的《青衣》、《玉米》与《玉秀》三部中篇小说,表现出了作家美学追求的最新动态:一、关注女性生存,着重从女性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发掘走向人性迷失的内在基因;二、在几乎无事的悲剧形态中勘探女性的悲剧命运;三、通过隐喻与细节化的描写,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出场人物的不同的“笑”中,分析了每个人物每次“笑”的不同内涵所显示出的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以此准确、鲜明地刻划了人物不同的个性,传达了无穷的神韵。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三言》中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其艺术魅力历来为人们所赞誉。女主人公杜十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征及作品深刻而又严肃的主题思想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
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以反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为主要目标.实施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无疑是正确的,进步的。但因支持改革的顺宗久病不愈,守旧势力强大,而且联起手来进行反扑,在革新进退维谷的时刻,革新派内部出现严重的裂痕。这一切致使革新很快即走上了失败的道路。虽然它是只有一百四十六天的一场革命,但它毕竟是大唐帝国走向衰亡闪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红学这门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非科学观念和行为的挑战。五花八门的非科学倾向,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把红学看成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存在,满足于某些现成结论,不探索,不研究,不创造,不前进。“人物定评”论是突出代表。二是把红学看成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凭主观意愿制造热点,爆出冷门,以求轰动效应。诸如“程本早于脂本”、“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丫环合谋杀害了雍正”等。非科学倾向是社会转型期畸形心态的反映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时代风格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显示出四个阶段、四种格调。“文革”前,文学时代风格的主调是崇高的颂歌,而优美等为其变奏;“文革”中,伪崇高的战歌成为主调,而与之对抗的崇高等则为其变奏;新时期,主调是悲剧的挽歌,其他审美范畴为其变奏;1985年以后,风格走向多元化与消解化  相似文献   

11.
美学家苏珊·郎格说:“个体生命在走向死亡的途程中具有一系列不可逆转的阶段,即生长、成熟、衰落,这就是悲剧的节奏。”①读屈原的作品,思考之余,发现我国这位伟大的民族诗人所走过的人生旅程,与这种悲剧的节奏竟然那么合谐。不少的研究者认为:“在中国,悲剧之父却是伟大的屈原。”②而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那“与日月争辉”的形象,永远闪耀着悲剧的崇高壮美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结构。战国中后期至西汉前期道家一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西汉武帝时期就已形成“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儒、道、佛三家为中国文化主体的思想不能贯穿封建社会始终。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还没有佛教文化的势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方形成儒、道、释三家的鼎足之势,这三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曹七巧”和“繁漪”是张爱玲、曹禺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她们都是由于性格变态而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她们的悲剧意义有着丰厚的美学意蕴.本文重点论述了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的阐释,即人性的自私和丑恶;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及从中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则清《何文秀玉钗记》是一部少见的优秀悲剧作品。剧作主人公何文秀的命运与贪官污吏横行的明中后期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剧中人物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冤案的发生是社会现实驱使下的必然现象。在悲剧人物的塑造上,作者有意识地赋予人物形象多元复杂的一面,使得人物性格开始趋向真实、立体。与西方悲剧不同,该剧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戏曲悲剧,体现了我国传统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5.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斗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领导权威,使造反农民敢于打碎旧势力、旧习俗的枷锁而成为无畏的战士.当洪秀全把“摩西十诫”改为“十款天条”后,太平军又有了严明的军纪.这无疑是太平天国初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但也不能否认,作为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封建主义“混血儿”的拜上帝教“并未从西方学来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反而造成了与中华有生机文化传统的脱节”,由此生成了太平天国内外的许多矛盾.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因.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朱克曼”系列作品中的第六部,同时也是“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朱克曼学生时代的偶像———塞莫尔·利沃夫,以及他的家庭破碎、生意衰落过程。本文将从形成伦理混乱的两个重要因素:伦理身份和伦理秩序的改变对主人公利沃夫悲剧性的形成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多重伦理身份的转变和伦理秩序的混乱导致利沃夫个人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锁春记》中美丽绝伦,才华横溢的知识女性庄芷言被称罹患“微笑抑郁症”而走向自杀悲剧。用阿尼姆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结合存在主义、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可以进一步挖掘其死亡的原因及死亡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运行和发展的.当前,面对培育之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等教育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可以说市场经济因素既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机制,又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提供了契机.在此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这里笔者就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把“高等学校推向市场”的思考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有人提出完全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口号,即“高校推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理由是市场经济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一切经济关系都会市场化,进而提出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将向市场调节转轨.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  相似文献   

20.
由关注“悲剧以后如何”而产生出中、印文学中独特的爱情悲剧“幻想”解决方式,这一解决方式在悲剧文学中有它的象征符号,在中国是“连理枝”,在印度是“如意树”。作为可以操作的“非语言的语言”。它们曾长期、广泛地出现在两国文学中,并且有许多符号变体,从而形成象征符号系列,不管悲剧故事如何多样,其符号内涵的观念结构是相似的。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见出隐藏在“连理枝”和“如意树”后面的中、印文学爱情悲剧所含蕴的审美意识、文学思维、道德伦理以及哲学观念的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