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与思想     
肖川 《青年教师》2005,(1):45-46
梁任公有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这里的“学术”二字主要指学术成果,而我在这里讨论“学术与思想”的“学术”二字更多地指探究学问的精神、方法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学术乃天下公器,这早已是学人的共识。大凡愿以学术托命的人,没有不认同它的。但面对学术诱利之风愈演愈烈,这个共识就遭受了严峻挑战。我们注意到,当今不少的学人放言托命之辞,心存名利之想,其所谓“公器”云云,实为遁词游谈,不可案诸实际。这就激化了学术之公与学人之私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也证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同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只有注意用人艺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紧抓住人才管理这个核心,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让一切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竞相进发,让一切人才创造的活力竞相涌流,学校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那  相似文献   

4.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说文解字响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见,教育的重点在“育”字。“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叶老对正面教育的最本质的理解,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何谓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而…  相似文献   

5.
《西江教育论丛》2005,(3):17-18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在立国兴邦的战略地位.教师在“教化”的关键作用,已成为愈来愈多人的共识。那么,教师在“教化”中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美德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下面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古老中华的历史长河中,音乐的教育功能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孔子有句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对音乐的教育功能的认识是比较深的,因而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中。把音乐列为第二位。苟子也曾说过:“乐者,治人之胜也”。在苟予看来,音乐可以使人“耳聪目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相似文献   

7.
学报是天下之公器“学术”的载体,不是为学历与职称服务的工具,所刊发的文章必须力求“学术性”、创新性。稿源困境多样,垃圾稿扑天盖地,关系稿扑朔迷离,学术稿供不应求。优化稿源的根本措施是坚决拒绝垃圾稿,正确对待关系稿,大力开发学术稿,抛弃庸俗、暖昧的服务观念,使学报回归、坚守公器本义。  相似文献   

8.
“金人十二”语出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句中“金人”一词,应怎样解释,语文界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①铜人说。过去的选本和教材多持此说。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虽未对“金人”作出解释,《教师用书》中的译文也未翻译,但认同传统解释之意则不言而喻。②铁人说。某些选本如天津古籍书店1981年出版的《文白对照古文观止》一书,  相似文献   

9.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中国宋代教育家的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纵观各行业各方面成功的管理经验,大多离不开“精”、“细”两个字。农业讲“精耕细作”,生活讲“精打细算”,治政讲“精兵简政”,管理讲“精益求精”。学校的对象是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所以学校管理更需突出精细化的一面。而学校教育工作管理中,应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精细化的德育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第25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1.
于俊丽 《教学随笔》2007,(11):26-26
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纸折出,并涂上颜色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浙江教育科学》2008,(2):30-35
惊喜感恩之心 孟子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是个乐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相似文献   

13.
何谓中庸之道?《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说,中庸是指侍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其解释略含贬义.其实不然。北宋大儒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4.
在准备人教版必修1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材料时,我发现下面一段文字: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镕镕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相似文献   

15.
通向中国禅学的钥匙──非思量的思路[香港]梁万如一、禅理的浑一《庄子·天下》篇说过:“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1],它认为整全一体是大道的本然.群者也认为天下大道是一个圆相,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浑一.禅者认为人如果企...  相似文献   

16.
方竹 《语文新圃》2009,(12):5-6
法家认为儒者所谈的礼义廉耻都是空洞的东西.用这一套来教育学生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管子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相爱。进而提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也就是讲,只有法律的教育才是有用的。也只有以近于严酷的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到了韩非子那里,更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生之语。以吏为师”。  相似文献   

17.
卢春红 《山东教育》2009,(10):12-12
奥运会成功举办已经整整一周年了。民族自豪之情仍然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特别是奥运会的开幕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和”阐释得淋漓尽致。“和”凝结着祖盛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核。《中庸》里说“中也者,天下之是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这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至于“中庸之道”,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席之为德也,其至亦乎!民鲜久矣。”  相似文献   

18.
道家创始人老子日:“天下大事必怍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的时候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现行教育中也常提:“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确实如此,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时间越久,我对细节教育作用之大感触越深。曾有过几次刻骨铭心的细节经历和见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韩东育一“党锢之祸’”与黄巾起义西汉王朝,统治层有一个很强的“正己以正人”的理念,即:“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①然而,这种导向本身也同时向天下昭明,天下无道之弊...  相似文献   

20.
1.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其“安宁之术”的直接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