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贾宁 《声屏世界》2007,(3):18-19
人们对科学的日益关注,使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而体育、娱乐两类新闻加在一起才3%①这种趋势也使科学新闻与社会新闻这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大新闻类别发生联系,越来越多的有关科学的报道以社会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社会新闻传递科学信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科学,寓教于乐,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社会新闻对科学报道数量的加大,报道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伪科学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为1.98%,尽管这个比例并不高,但比2001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比1996年上升了1.38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增长速度是较快的。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原因不全在科技报道,但普通受众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科技报道,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报道有了长足的进展,科技报道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的比较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由此亦可知,我国的科技报道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忠波 《视听界》2008,(1):86-87
中国科协在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电视已经成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比例达到了82.8%。科技信息在电视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科技类节目。科技类节目主要指以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为内容的节目,包含了科技类纪录片、科技类新闻、科技专题类节目等多种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的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新闻界》2004,(2):67-68
近年来,我国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急剧增多。以广州市为例.近5年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共计160件,受案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仅2002年就受理67件新闻侵权案件,被告新闻单位从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到电视台、互联网站都有。不仅如此.该市新闻单位败诉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0年媒体败诉5件.占29.4%;2001年媒体败诉14件.占34.1%;2002年媒体败诉24件,占35.8%。这些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权利意识增强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新闻单位在报道过程中的瑕疵是新闻侵权案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2010年底公布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落后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该调查还显示,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学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公民获取此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由此可见媒体担负着普及  相似文献   

6.
公民科学素养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新 《图书馆学刊》2002,24(Z1):68-69
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项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在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了解程度,公众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了解程度,公众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等方面,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只占0.3%.  相似文献   

7.
张红  张奕 《新闻前哨》2008,(7):77-78
电视在我国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01年82.2%的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2003年为93.1%,2005年仍高达91.0%。可见。近些年来,通过收看电视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建立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中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只有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一份调查还显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闻,电视成为首选,占到82.8%,这说明电视科技新闻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着严重问题,显而易见.的有:  相似文献   

9.
顾艳  崔金贵  郭欣  李政萍  徐云峰 《编辑学报》2019,31(2):152-155, 158
科学普及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社会功能。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播渠道的日益畅达,为科技期刊大众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术论文改写为科学新闻,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及转化、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扩大及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以一篇医学论文为例,探讨科学新闻素材及体裁的选择方法,并从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新闻主体、新闻背景和新闻结语5个方面阐述如何将原论文改写为科学新闻,讨论了科学新闻的发布平台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媒体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现代形式多样的大众传媒中,报纸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递及时、可供反复阅读和思考、报道翔实深入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体.2005年进行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通过报纸所获取的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4.9%,仅次于电视媒体.其中立足于都市、面向普通市民的都市类报纸,具有版面多、信息量大、价格低、报道内容广、报道角度多等优势,更是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最近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了<2004中国科普报告>,指出科普图书出版有四大看点:一是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2001年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二是报告特意提出促使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实现"融通文理",科普工作仍需努力;三是2003年全国没有去过任何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阅览室的人的比例高达75.7%;四是在"关于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渠道"的调查中没有提高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12.
环境新闻作为一个新兴的报道题材,已迅速闯进我国主要新闻传媒的主阵地,并逐渐成为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等并驾齐驱的报道领域,成为各家传媒和记者争相采访报道的重要内容。据一家环保组织对全国51家主要报纸环境新闻关注度的调查,这51家报纸对环境新闻的报道1995年是6928条,1996年增加到17555条;而1997年调查的76种报纸环境内容的报道增加到22066条,1999年调查的75种报纸关于环境内容的报道则高达47273条,是1997年的2倍多。从去除广告以后所占版面来看,环境内容的报道在1995、1996、1997这三年所占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13.
丁文忠 《记者摇篮》2009,(11):84-84
电视是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协近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电视是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回顾辽宁省科协创办电视科普栏目的体会,笔者认为科协组织利用电视媒体拓展科普工作新渠道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图书馆作为公众科学社区中心”项目旨在通过公共图书馆社区锚点的身份扩大公众科学的实践范围、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在全美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本文利用网络调查法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其实践举措,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动公众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具体来说,可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开展公众科学项目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提升图书馆馆员公众科学服务能力和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枢纽的全国公众科学协作网络等措施,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公众科学的社区中心,支持公众科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及文明程度的高低.其决定因素取决全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因此不久前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纲要》提出,争取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幅提升,到2010年。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末的水平.到2020年,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据报道。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科学素养基本水平的比伢为4%。1991年,日本为3%。1992年欧共体为5%。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为17%。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闻报道涉及各个科学领域,专业性很强。如果只是堆砌术语,自然可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但读者是非专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通俗易懂,避免枯燥乏味的行文叙述。由中国科协公布的最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法轮功”邪教真相的揭露 ,人们逐渐看清了它所宣扬的那套“伪科学”论的荒谬 ,同时也有感于其危害性之大。必须说明的一点是 ,这一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1998年 12月 19日 ,中国科普研究所曾做过一个“ 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 2 % ,而早在 1990年美国的该指标已达 6 9% ,两相比较 ,就可以发现科学技术的普及在我国是多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科学素质的低下 ,将成为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巨大阻碍。所幸的是人们已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闻对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报道深刻影响了公众对其概念、现状、原因以及所持态度的认知。鉴于此,本文选用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美全国公众科学调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意在探讨美国公众收看科技新闻的频率与其对全球变暖认知的关系。研究发现:美国公众观看科技新闻频率会显著的影响其关于全球变暖的现状及态度认知,部分影响其对全球变暖原因的认知。本文从科技新闻报道的认称风格、媒介效果产生的多元因素以及风险认称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解释了美国公众全球变暖认知产生的原因。通过认识科技新闻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报道与当前公众认知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期待能寻找到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解决气候问题,这对中国合理展开科技报道、制定气候政策、规范企业行为等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皮尤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对一系列热点科学问题的看法与美国科学家存在严重分歧,其中包括转基因食品,气候变化和进化论等。这项调查发现,美国科学家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歧最大,88%的科学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但持这一看法的公众只有37%。调查报告表示,差距如此之大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三分之二的公众认为科学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后果没有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学评论》2008-6/7媒体缘何对伊拉克战争失去兴趣?过去12个月里,伊拉克几乎从美国报纸头版和晚间新闻中消失,美国媒体和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失去兴趣。根据卓越新闻计划的一项研究,2007年的前10周,伊拉克新闻占电视网所有新闻的23%。而2008年同期只占3%;在有线网.这一数字从24%下降到1%。美联社对65家报纸的每日追踪发现,2007年9月,头版有457篇伊拉克相关报道,随后几个月,这一数字下降至49。公众倾向于根据媒体的报道判断事件重要性,皮尤调查公司研究发现,媒体对战争报道减少,公众对伊拉克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为何出现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把关人们给出很多解释。《洛杉矶时报》国际新闻编辑马乔里·米勒把原因归结为三点:第一,经济低迷和争论不休的总统初选抢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二,战争疲倦也是个因素,人们既看不到问题解决办法,也看不到黑暗尽头的光明;第三,在巴格达派驻记者耗资不菲,媒体面临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